今年以來,美國電腦巨頭戴爾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持續下滑,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的最新數據報告,2023年第三季度戴爾出貨量958萬台,同比暴跌36%,市場份額9%,排名第四,落後於華為。而這已經是今年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大幅下跌,此前第一季度下跌45%,第二季度下跌52%,如果按這個趨勢下去,或許戴爾這家曾經的「巨頭」也將有成為「Others」的風險。
戴爾的業績下滑,普遍被認為與其早前提出的「去中國化」計劃有關。據報道,今年年初為了響應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戴爾設定了「去中國化」的目標,計劃分兩個階段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包括採購、生產和銷售等方面,減少對中國供應鏈和市場的依賴。
然而,這一舉動引起了中國消費者的反感,有評論指出戴爾在過去20年中以「在中國,為中國」為旗號,得到了中國大量政策及市場的「優惠」,公司約25%的營收來自中國,而此時「去中國話」無疑會導致戴爾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銷量大幅下滑,同時也增加了其產品的成本和競爭壓力,不僅損害了其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形象和客戶關係,也放棄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和機遇,明顯是不明智的,不少消費者都指出戴爾應該重新審視其在中國市場的定位和策略,尋求與中國供應鏈和消費者的合作和共贏,而不是一味地迎合美國政府的政治訴求。
今年11月,戴爾全球資深副總裁吳冬梅在接受採訪時公開回應了「退出中國」的傳聞,她表示「我們從未發布過任何上述『信息』或『評論』」,指責該消息是被別有用心之人捏造的「謠言」,她還強調中國一直是戴爾重要的國際市場,未來還將繼續在中國發展。
戴爾全球資深副總裁吳冬梅
不過也有不少消費者表示,戴爾PC銷量下滑事實上不僅是因為其聲譽風波,而是在產品性能方面對比其他品牌確實呈現出了劣勢。就在戴爾面臨輿論風波的這短時間內,華為等本土品牌在中國大陸市場表現強勁,憑藉其產品的智慧生態、渠道布局、政教市場等優勢,逆勢增長,迅速搶占了戴爾丟失的市場份額。
無論如何,優秀的產品力才是品牌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期待戴爾為我們帶來更優秀的產品,提供更好的服務,以此來博得消費者的口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df0ed3368be023065e2ef2e308c27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