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銀行轉帳,全國的官員是如何領工資的?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2022-08-08     正衛說生活

原標題:古代沒銀行轉帳,全國的官員是如何領工資的?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自古以來不論做任何事情其實也最基礎的要求就是生存,所以不論是當官還是在小店中做一個跑堂的,都是要有工資的。工資是一個人辛苦價值的體現,而工資所代表的物質則是我們生存的基礎。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現代人的工資有銀行,有支付寶等等。在沒有如今這些方便快捷支付方式的古代,官員遍布偌大得中國,他們的工資又該如何領取呢?

其實古代的官員的工資被稱為俸祿,其主要形式也不一定是錢財。且古時候的俸祿發放方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發展經歷漫長。

這個時期主要是為祿,以實物為主。當時周王室的土地以士、大夫、卿、諸侯等等級逐級遞增,分封給每一級一定數量的土地。這些官員們不僅可以無限期的占有土地,土地里的守城也幾乎全部都是他們的。這個時期,除了上交給王室的那一些收入,土地內的出息就是他們的工資了。這是時期的王室實行的是封邑制度,就是僅僅只食封邑租稅,但是不得占有土地以及人民。是分封制的殘留,也是一種進步。而到了春秋末年時期,各國相爭,為了圖強,這時各國君主紛紛以僱傭的形式選賢任能。以粟米作為俸祿分發。

這時的國家普遍都比較小,所以這時的官員們領取俸祿還是很容易的。但是自公元221年天下一統,中國進入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時期,而這時的君主也已經認識到了分封制的危害,紛紛採用俸祿制。但是這時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這麼遼闊的土地上都需要官員,遠處的官員到底應該如何領取俸祿呢?

其實這時官府就已經想好了辦法,在各州各郡縣都設立了專門發放俸祿的機構。官吏們在到了領取俸祿的日子只需要前往地點領取就夠了。但是這時候新的問題產生了,這時候發布的俸祿大多是實物,就是糧食布匹等等。

於是等到了唐朝,在公元712至725年之間。玄宗在改革土製的同時,將官員的俸祿全部改為以銀子或者銅錢為主。且官員們這是所領取俸祿的時間是「一年一領取」或者「半年一領取」,在京師以及京師周邊為官的官員們,就直接前往戶部等地領取俸祿。

而離京較遠的一些地方的官員,通常三年才會入京述職。這時候的俸祿就不是直接前往京師領錢了,而是前往各府的「府庫」或者各州的「州庫」中登記領取俸祿。而到了宋朝時期,公元1023年,中國最早的紙質貨幣「交子」出現了。

這時俸祿的領取就少了許許多多的麻煩,而明朝時期更是出現了「錢莊」。領著同一錢莊的「銀票」就可以在全國各個錢莊進行取錢,類似於我們現在的銀行。這時俸祿的領取才真正的方便起來,不用在像以前一樣,跋山涉水,舟車勞頓,只為到府城領取自己那一份俸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bafaeae417d506c94411a9572f066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