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地餐火了。
它不僅成了各大社交媒體上的熱點內容,
甚至很多年輕人還親自跑到工地上去吃。
椅子當桌子。
一次碗具。
露天用餐位。
跟我們經常去的連鎖餐廳不一樣,一輛普通的三輪車,幾個的臨時搭的帳篷,就是一個工地小食堂的全部門面。
而年輕人之所以被看起來簡陋廉價的工地餐所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實在。
這裡沒有料理包,全部都是新鮮現做。
用網友 @Autobahn 的話說就是:「每次吃路邊攤都有人說衛生問題,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實際酒店也就這一攤子,這起碼明眼還看得見(鍋台髒了點,鍋裡面和盤子又不髒),最重要的是這種大火小炒有商場裡的餐廳從來沒有的鍋氣。」
跟靠噱頭招攬顧客的網紅飯店不一樣,工地餐的目的特別純粹:管飽。
老闆還有可能親自給你加菜(簡直就是VIP待遇)。
「我18年在瀋陽吃過,過了飯點兒了菜不全,估計要蒸新米飯做下一頓,老闆追著我給我添菜,一會就刮著電飯鍋問我還要米飯不,溜肉段剩的多給你點兒。我說好呀溜肉段好吃,水瓢那麼大的勺子哐給我扣了一勺,我怕吃不完,老闆繞了一圈說來點菜湯吧下飯,又給我澆了一勺番茄炒蛋。」
更重要的是它還便宜,均價基本在10塊上下(很多人買菜都不夠)。
最難得的是它還有北方人難得的葷素搭配意識。
不過還是奉勸大家,嘗試一下就可以了,別讓農民工連吃飯都得靠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