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有兩類時裝品牌: Maison Martin Margiela,和 其他。(上篇)

2021-02-02     SIZE潮流生活

原標題:世間有兩類時裝品牌: Maison Martin Margiela,和 其他。(上篇)

世人很難相信,在如今潮流更迭、物慾橫流的時尚圈裡,經歷三個十年,Maison Margiela依然是當下整個行業內最具影響力的時裝品牌,那位隱者、神秘人、布道者、傳說中的品牌設計師Martin Margiela,如同上帝,他的「神跡」,至今還在通過他人之手,顯聖世人。正像耶穌基督誕於伯利恆的馬棚之中,人間「素未謀面」的Martin Margiela, 也曾經只是一個來自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的畢業生......

Abigail.J、Google

「0-23」

「沒有人知道設計師是誰,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牌子,沒關係,我並不在乎。如果設計師本人不願露臉,那麼他的名字,甚至品牌的名字,根本不需要。—因為你不想被別人記住。」1988年起, Martin與合伙人Jenny篤定了這個想法,讓Mansion Martin Margiela如「無名氏」一般「混入」人間。這可難倒了公司律師,其再三解釋,這樣的品牌標識不具有法律效應,二人便謊稱,品牌名稱已印在白色LOGO布料的反面,這才得以走秀投產。而從最早的白標,到長方形Replica再生衣,屢次進化,直至品牌十周年的1999年,品牌將0-23號分別賦名產品線,印製標圈於領標之上,經過2008年重新梳理,最終成型,宛如宗戒律般, 讓人一目了然,記憶深刻。

Abigail.J、Google

Collection

「Artisanal」for women&men 1989

1989年開始出現的Artisanal系列,以解構主義與精湛手工藝作為建構理念。Martin及設計團隊四處搜集二手古董衣、面料、配飾及古玩等,並以招牌式的手工技法將衣服、布料及飾品等拆解重組,可以說是品牌實驗精神的內核所在,該系列基本都被納入博物館館藏或收藏家的衣櫥,少有問世。2006年Mansion Martin Margiela加入法國高級時裝公會,得以正式發布高級定製系列,2012年進入工會中的「高級時裝協會」,最終確定定位為品牌的「高級定製線」。

The colletion for woman 1989

女裝主線,號「Artisanal」線前身, Mansion Martin Margiela 品牌一切有關於成衣故事的開端,以白色標籤演釋,熱衷於概念主義與前衛的設計概念。

Fragrances for women and men 2010

2010年與美妝集團L'Oreal合作,首發品牌第一款香水 (untitled) ,邀來Vogue Italia藝術總監Fabien Baron操刀設計瓶身,又同時請來知名調香師Daniela Andrier配置香調。2012年獨立研發再生衣同名時裝線系列 Replica 香水, 得到小眾沙龍香界追捧,熱銷至今。2018年,品牌時裝總監 John Galliano 推出了所屬自己的第一款香水 Munity, 找來星二代演員潮人 Willow Smith、紐約地下嘻哈歌手Princess Nokia、以奇特長相重新定義審美的模特Molly Bair、勇於活出自我的雙性人模特Hanne Gaby Odiele、以身體刺青自豪的女演員Sasha Lane,跨性別模特典範的Teddy Quinlivan,共同詮釋「Munity」叛逆不羈的形象。

A wardrobe for women

女裝「Replica」再生衣及復刻系列,設計團隊重塑Vintage經典女裝,並以加註年份的「Replica」作為Label,系列注重帶出女性品味之餘,在時光長河之中延續時裝精神。

MM6

6號是品牌最廣為人知的女性時裝與生活品牌副線,直到2004年才用命名為MM。系列設計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因此其系列所推出的衣服及配飾的易穿性也較高,價位更加親民。

Eyewear collection

眼鏡系列於Maison Margiela 2008年春夏系列中首次亮相,首個墨鏡系列名為「L'Incognito」,是跟義大利知名品牌Marcolin聯名合作。2014年又與德國眼睛品牌 MYKITA 合作 」MYKITA + Maison Margiela」,熱賣至今。

The collection for men

男裝主線,就如女裝主線,但相比起後者,男裝似乎更能達至可穿性的方針,較為著重剪裁設計及布料上的運用。

A collection of accessories for

women & men

2005年1月首度推出男女皆宜的飾品系列,設計以品牌一貫的解構、玩味法則作為創作理念,所推出的手袋、腰帶、小皮件也從不規限於性別與物料上之應用,每季飾品配的到來,也能夠打破傳統首飾的刻板印象。

Fine jewelery Collection

品牌首個珠寶系列是與義大利高級珠寶品牌Damiani共同創作而成,於品牌二十周年的時裝秀上首度登場。

Objects & publications

本系列的產品則較為多樣化,有書籍、家居,以及品牌過往的經典服飾、配件等,充滿現代感的解構設計,也基本都以品牌標誌的白色為主。

A wardrobe for men

14號基本上如同4號的女裝復刻系列無異,只有性別上的轉換,品牌在新任設計總監 John Galliano 入主後,首次參與了2019 S/S 男裝周的走秀。

A collection of shoes for women and men

除了有品牌經典的忍者靴Tabi Boots之外,這個鞋履系列也會應 時裝線設計出不同主題的款式,同樣可用上解構、大膽、釋放等字眼作為設計軸心,所有鞋品均由義大利工匠進行手工製作。

「1984·恩師 Jean Paul Gaultier」

Abigail.J、Google

1983年, 第二屆布魯塞爾金梭獎 "Golden Spindle" 典禮上, 法國"鬼才"設計師 Jean Paul Gaultier 將第二名的獎項, 頒給了從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名不見經傳的新人設計師 Martin Margiela, 事後, Martin 向 Gaultier表示了想為他工作的意向。Gaultier 當初非常吃驚, 表示, Martin 的非凡才華並不需要降低身份來做助理, 而 Martin 說, 自己非常願意跟著 Gaultier 學習。於是, 1984到1987的三年間, Martin 在 Gaultier 的工作室內, 開開心心的做了三年的助理工作。

Jean Paul Gaultier 的設計風格看似天馬行空、光怪陸離, 其實最具核心部分的品牌 DNA 便是一股來自社會底層的叛逆朋克心, 水手、舞女、盜賊、流浪漢、吉普賽人、海外移民... 在 Gaultier 的視覺語言里, 重新包裝,以一個個極賦戲劇化、詼諧幽默的表述, 在高級的時裝的語彙里重生。這一點, 多多少少, 在未來 Martin "反精英、反時尚"的設計思路上播下種子, 甚至在諸如紋身塗鴉緊身衣、工作室純白的空間布置等細微之處, 也是暗中致敬恩師 Gaultier.

回憶二人的日常工作, Gaultier 表示, Martin 給他的第一印象, 是個子很高, 寡言少語但並不拒絕與人來往, 毫不"高冷", 能快速的捕捉到 Gaultier 自己跳躍的設計思路, 並產出成品. 二人的友誼也一直延續下去, Gaultier 多次親臨 Martin 的秀場, 師徒二人也前後效力與本國奢侈品牌 Hermès, 而對於 Martin 的隱退, Gaultier 也只是淡淡的表示, 自己毫不意外.

「MEIRENS of MMM」

Abigail.J、Google

如果說 Jean Paul Gaultier 是 Martin Margiela 的恩師, 那麼 Jenny Meirens 就是他的伯樂。好比,Martin Margiela 是安特衛普的 "6+1", Jenny Meirens 的 "M" 也必須在 "MMM" 的時裝屋中留下姓名。

協助 Martin 創立 Maison Margiela 之前, Jenny Meirens 在布魯塞爾本地已是時裝商業的先驅人士。她開設了著名的設計師買手店 Crea, 店內除了有支持本土先鋒前衛時裝品牌諸如 France Andrevie, 也有當時剛亮相巴黎引起"日本入侵"風潮的解構主義大師山本耀司。Jenny Meirens 也為提振本土時裝工業的影響力四處奔走,在她的努力下,比利時政府在1982年成立 "Golden Spindle/金梭獎", 而首屆大獎得主, 便是 Martin 的學姐, "Antwerpen 6/安特衛普六君子" 之一的 Ann Demeulemeester 。

Martin 本次的參賽作品鮮有留存,據描述, "靈感來自於外科手術室的陳列,裙裝的廓形很龐大,但絲毫沒有掩蓋出彩的鞋履設計,粗跟短靴加入了男性化的元素。" Maison Martin Margiela 便由此演化而來。

即便是亞軍, Martin 的這個獎盃拿得也並不輕鬆。Jenny Meirens 對 Martin 這個系列的鐘愛讓她與評委們爭論了很長時間, 雖然冠軍給了才情橫溢、"Antwerpen 6/安特衛普六君子" 之一的 Dirk van Saene,Jenny 還是將 Martin 的參賽系列作品放到了自己的設計師買手店 Crea 之中,並穿著它, 到了東京面見川久保玲, 談妥了 Comme des Garçons 在布魯塞爾的代理店鋪, 也收穫了 Martin Margiela 的第一位粉絲 —— 川久保玲,向她賣出了品牌的第一件單品, 一雙 "Tabi" 分趾鞋。

Abigail.J、Google

「1997·Hermès 年代」

Abigail.J、Google

時值90年代末期, 各大奢侈品集團的設計師"搶包山"大戰日漸白熱化, Louis Vuitton、Gucci、Dior 等品牌紛紛打出新銳設計師牌貼合時代新形象, Hermès 原成衣藝術總監 Claude Brouet 夫人年事已高, 集團總裁 Jean-Louis Dumas 為尋找接班人正一籌莫展, 最後問到女兒 Sandrine Dumas, 她便毫不猶豫的推薦了 Martin Margiela。

1997年4月28日,Hermès 發表了一則聲明,Martin Margiela 為品牌新的創意總監。作為被媒體冠以"解構主義"和脫胎於貧窮藝術的"反時尚"先鋒, 接下象徵著"富貴階層"的"奢侈品牌"總監一職, 這種看似矛盾的對立身份自然引發媒體一通熱議, 甚至質疑集團總裁 Jean-Louis Dumas 是不是病急亂投醫, 然而女兒的一席話打消了他的顧慮 —— 作為早年 Margiela 的秀場模特, Sandrine Dumas 很喜歡 Martin 對女性的身份解讀和認同 —— 寧靜如水, 清透若風冷峻高貴, 又充滿禮貌距離的溫度感,和當下時裝大潮中, 衣不蔽體、如同鸚鵡般爭奇鬥豔物化女性的風格, 截然不同。

和 Martin 的溝通過程也是一波三折。Martin 提出, 自己為人低調, 所以接手 Hermès 之後, 不做爆款絲巾、不用奢華面料、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品牌不參加時裝周。經過再三溝通, Martin 以 "我們設計團隊" 的身份, 用傳真的方式, 回答部分媒體採訪; 為品牌設計了沒有印花的、單一棱格鑽石型單色印花方巾, 熱銷至今; 品牌 LOGO 回到七十年代的 "Hermès Paris", 並以 "H" 的車線方式釘扣, 作為品牌標誌; 而 Hermès 的雙繞腕長款腕錶錶帶, 也成為了維繫 Apple Watch 新世代數碼科技的紐帶.

Martin 並未徹底拋棄同名品牌的設計語彙, 除了擅長的高貴凝重的冷色調之外, 也加入了 Hermès 的品牌標識 —— 橙色, 同名品牌經典的深V領連身裙, 通過降低腰線、加大面料織物密度, 並巧妙的使用了自己和 Hermès 面料團隊研發的新款面料, 進一步加強、並平衡了兩個品牌間的區別。

如他所願的, 第一季產品選擇在 Hermès 巴黎的 Saint-Honoré 街道旗艦店裡進行了展示, 並邀請到少部分媒體與這批"矛盾產物"進行近距離的接觸, 事後, 有媒體稱, Martin 可以通過 Hermès 表現 "虛無主義"。正如 Martin 當時給 Hermès 的品牌定位解讀:「奢侈品是質量、舒適和永恆的迭加」。

1997-2003 年期間,Martin 擔任 Hermès 女裝部門創意總監, 6年間一共製作了12個系列, 後來, 他的同名品牌合伙人 Jenny Meirens 表示, 賺的錢基本都投入到了同名品牌的發展中。這並沒有耽誤 Martin 逐漸推進塑造 Hermès 的精神氣象, 在這一張一弛的 "慢時尚" 中, 向每一位女性客戶傳達到溫和、細膩、舒適、冷峻, 卻又飽含細節的單品, 逐漸沉澱出品牌的經典感, 直到最後, 將品牌的總監一職, 轉交到了自己當年的恩師, Jean Paul Gaultier 的手上。

他們成為了足以撼動時尚界的存在(下篇)

溫度還是風度?對不起,我全都要。

提問:如何讓「多喝水」這句萬能魔咒變得動聽?

Howie Lee :: SIZING UP (點擊原文連結收聽)

青山周平 :: SIZING UP

劉雯 :: SIZING UP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WDCYncB9EJ7ZLmJzo7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