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個案管理(上)

2019-06-11     i衛士

個案管理及HIV感染者個案管理

個案管理:一種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服務過程,有時也被看作是一種服務協調的過程。個案管理師在其中是一個協調的角色,一方面通過加強與本地相關服務點的協作,解決服務對象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激發服務對象自身的能力,鼓勵支持他們自己去獲取所需要的服務。美國個案管理學會將個案管理定義為:醫療衛生保健的個案管理是一個充分合作的服務過程,包括評估、計劃、執行、協調、監督和評價所選擇的衛生保健服務,它通過充分交流及合理選擇可用資源來提高服務質量、降低醫療成本,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美國護士資格認證中心將個案管理定義為:一種靈活的、系統的、合作性的方法,可為特定的人群提供並協調其醫療護理的服務。

HIV感染者個案管理:是以HIV感染者的個體為中心,承擔著從就診者篩查到後續隨訪、就醫的持續性服務,著重於溝通與協調HIV感染者的醫療照護,同時提供降低其危險行為等干預服務的個案管理模式。HIV感染者個案管理師能幫助HIV感染者獲得其所需要的醫療、社會、教育及多方面的服務,同時也能幫助消除HIV感染者周邊的人對此疾病的恐懼。

在國際上,個案管理應用於愛滋病治療領域最早起源於美國,陸續在日本、中國台灣、巴西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先後借鑑,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日本是第一個引入HIV感染者個案管理的亞洲國家。巴西和俄羅斯主要是針對注射吸毒的愛滋病患者進行綜合性個案管理。這裡,我們主要介紹一下美國和中國台灣的經驗。

美國的HIV感染者個案管理

1992年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針對HIV的蔓延建立了「預防個案管理」,將健康教育及降低危險行為的諮詢納入預防個案管理,針對HIV陽性或陰性的個案,提供以個案為中心的支持性及預防性諮詢,其主要目的是為避免或降低HIV感染者將HIV傳染給他人的幾率。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1995年發表預防個案管理實行細則,推廣至美國各州及地方的衛生機構開展。2003年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出個案管理能使HIV預防措施與醫療照顧有效地結合起來,降低或避免HIV感染者將HIV傳染給他人。(圖1)

中國台灣的HIV感染者個案管理

中國台灣於1997年引進抗病毒藥物後,HIV感染者的平均壽命延長。面對HIV感染人數的持續上升及疾病慢性化的影響,HIV感染者的照顧越來越複雜,需整合各科不同專業及社會資源,提供整合性的服務。台灣相關衛生機構於2005年開始推行北、中、南三家愛滋病指定醫院進行「HIV感染者行為治療醫療給付試辦計劃」,針對門診的HIV陽性確認個案進行持續性的個案管理。2007年擴大實施「愛滋病個案管理師試辦計劃」。2008年將愛滋病個案管理納為台灣愛滋病防護及照顧模式,愛滋病指定醫院需設有愛滋病個案管理師。台灣愛滋病個案管理鼓勵愛滋病定點醫院、民間團體和衛生單位人員三方面的溝通與合作,加強醫院與衛生單位間個案資料的交流,提升HIV感染個案管理效益。(圖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P-0LGwBmyVoG_1ZJi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