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迎著春天

2020-02-15     中財論壇

文/陽光笑靨;歡迎關注中財論壇

這個冬天,我把自己活成了一隻烏龜。

將頭深深地縮進殼裡,趴在我這簡陋的蝸居,在這數十米的範圍內爬來爬去。我的殼給不了我足夠的暖。我只好又在殼外面套上厚厚的馬甲,馬甲外面再套上厚厚的毛線衣,看上去臃腫而又醜陋。

好在家裡很少人來,我到底是如同花兒般的美,還是如蟾蜍般的丑,都根本沒人在意,我自己當然也犯不著過於在乎。在嚴寒面前,我不在意把自己變成烏龜還是癩蛤蟆,只要能保住小命就行。

當我站在秋的尾部,隔著想像中的冰峰雪嶺,眺望著來年春天的入口時,曾感覺兩者之間的距離,就如同一個世紀那樣的漫長而遙遠。

生怕一個不經意間,我就會被固化成一座冰雕或一個雪人,從外涼到內,只餘下胸口處一息尚暖。

可於不覺間,我竟然已經走過冬季,來到了春的渡口,既沒有凍成冰雕也沒有變成雪人,仍然是能走能動的一個大活人,還挺出乎我意料的。

可見對於冬的恐懼,使我竟然忘記了,很多時候冬天的冷。就仿佛是一句「狼來了」的謊言,並不會真的冷得那麼出格,冷得那麼令人無法忍受。

只要咬緊牙關挺上那麼一挺,就會從從容容地踏過那一道冰帶,走入鳥語花香的春天,何況我這烏龜般的宅人呢。

小區有一近四十歲的流浪漢,每天蓬頭垢面,邋邋遢遢,身上穿著不知從哪兒淘弄來的破衣爛衫。心情好時,他會用一隻手提著褲腰慢慢行走。

有一年冬之將至,我將兒子淘汰了的那些七八成新的毛衣褲和羽絨服,收拾了一包給他,可他卻笑著搖頭婉拒,只是對我手裡的半塑料袋餃子感興趣。

平時只要在路上看見他,我都會把手裡的麻花燒餅什麼的分給他一大半。在陽台幹活時瞅見他,我也會將冰箱裡的餃子、月餅、鹹蛋、烀地瓜什麼的從二樓陽台的窗口扔給他。

他會很享受地躺在甬路上慢慢地吃,而且還不會一口氣兒都吃光,而是留起一半隔會兒再吃。沒人施捨時他就翻垃圾堆,撿拾些能夠餬口的東西。

每年秋天,我都會擔心他過不去接下來的這個冬天。

可每到春暖花開時,就又會看到他的身影遊蕩在小區內,仍然是那副邋遢相。可見人的生命雖然脆弱,但一點點的嚴寒還是奈何不了我們的,只不過是多些考驗,多遭些罪罷了。

而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誰的生活都不可能永遠順風順水兒,總會有一些不如意,在任意一個我們無法預知的時刻,窺視或偷襲我們,防不勝防。

我們只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勇敢面對,絕不能被災難嚇倒,被困難打倒,進而垂頭喪氣或從此一蹶不起。應當像史鐵生那樣,短暫的消極之後是生命的涅槃,是人生的重塑,然後活成史詩一般的存在。

回眸剛剛走過的這個冬天,感覺氣候還不是冷得沒有一絲溫情。

北方人對於雪翹首期盼了一個季節,卻遭到了雪仙子的不屑一顧,連一場像點兒模樣的冬雪都沒有賜給我們,更別談欣賞那美麗晶瑩的霧凇美景了。

搞得我還挺傷心的,只好把希望寄託於來幾場厚厚的春雪了,不然大地會感到乾渴的。

其實也並不十分討厭冬天,只是最近這些年因身體的緣故,倒更喜歡把自己冬藏起來。在我看來,冬天的唯一不足之處,也就是道路結冰需走路小心翼翼的,其他的都不算事兒。

更何況每到冬天,我那個盛滿了冬之記憶的淺紫色寶囊就會自動打開,流淌出許多有關於冬天的美好片段,或刻骨銘心的記憶。

那裡有父親冬日清晨穿靰鞡鞋時手中翻舞著的帶子和清癯的面龐,有母親在蒸汽騰騰的灶間忙碌的身影,有兄弟姐妹一起玩耍的快樂,有上、下學時雪地上不絕於耳的咯吱咯吱清脆聲響。

那些被人們都寫老了寫濫了的堆雪人打雪仗,放爬犁抽冰噶的情景,也會不厭其煩地浮現在眼前。尤其是雪打燈籠過大年的喜慶,大多都是與冬天與瑞雪牽絆在一起的。

當然也會有些不那麼愉快的記憶場景,隨著冬季的到訪而不請自來。有小時候四處透風的牆壁,父母臉上的滄桑、背影的沉重,手和腳每到初冬就準時光顧的凍瘡,等等。

如今,雖然我們已經走入了春天的埠,但並不就意味著立刻就會冰雪消融春暖花開。立春只是一個節氣的開始,距離真正春天的來臨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

或許北方人盼了一個冬季的大雪,會突然降臨在早春的某個清晨或夜晚,或許我們會遭遇長長的一段倒春寒,冷得出乎我們的意料。

然而,時光總是在向前流淌,即便有這樣或那樣預料之外的情景出現,但卻擺脫不了這樣的事實:

我們已經送走了寒冬,已經走進了春天,大自然已經開啟了新的一個周期的輪迴。就好比人生一樣,開弓沒有回頭箭,只有一直向前,向前。

春天,預示的就是終有一天,會冰雪消融。終有一天,會柳綠花紅。上一季的寒冷已漸漸被我們拋到了身後,溫暖的日子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們靠近,朝我們走來。

等到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那一天,那滿山遍野的爛漫山花,那滿園滿畈的桃紅梨白,就是對我們那曾飽受嚴寒摧殘過的身心的最好治療和補償。

而那碩果纍纍的金秋,則是上天和大自然給予我們生命最美好的饋贈。

但是這一切都並不是白白得來的。無論是春天對我們心靈的醫治和補償,秋天對我們生命的回饋,都是用我們同等的努力,同等的創造換來的。

我們需要儘量地完善自己,付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熱,以便獲得這樣的補償和饋贈。

無論是回眸,還是遠眺,我們都將無愧無悔,因為我們有過綻放的絢爛,也品嘗了果實的甘美,這一生,也就值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MaSSXAB3uTiws8K8dv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