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序》: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
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丞相李斯廢除了其餘六國的異體字,並將小篆作為全國文字,李斯除了簡化字體外,還開創了書法先河,《泰山石刻》、《琅邪石刻》都是出自李斯之手,在小篆之後、隸書、草書、也是湧現出各種各樣的書法。
魯迅,是文學家,他一生都在創作諷刺文學,他的諷刺是入木三分,若是不了解魯迅生活的年代,通讀魯迅的文章還是有些吃力的,比如魯迅寫的《秋夜》:我家後院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這句話要是放在今天絕對是病句,可在當時,人和人是不一樣的。魯迅是從人的思想來看待社會問題,魯迅以文字發起了一場革命,魯迅留給後人的影響多數都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很少會有人想到他也是一位書法家。
魯迅出生於1881年,科舉制是1905年才被廢除,筆者之所以會提到科舉制,主要是因為科舉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便是要用同一種字體作答考卷,所以古代讀書人往往能寫出一手漂亮字。
魯迅的父親就是一位秀才,他自然希望兒子能夠考取功名,練字也就成了必要的課程,當時是清末時期,魯迅接觸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識,他的夢想本不是當一個文人,而是一個醫生,赴日留學後,因為一部俄國電影啟發,棄醫從文。
魯迅的書法跟書法家題字有所不同,他在書法上比較隨性,有時候心情好就作一首詩,要麼就寫一封對聯送給朋友,他從不認為自己是書法家,書法也沒有參與過拍賣,不過他的「一生之敵」郭沫若的曾題字「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八個字,拍出319萬元的高價。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向來都以「魯郭矛巴老曹」並稱,第一第二就是魯迅和郭沫若,既然郭沫若甘願屈尊第二,也是「自嘆不如」魯迅,當年魯迅去世,他還以徒孫的資格追悼魯迅,這也能夠看出魯迅在書法上的造詣。
魯迅自創了一首新體詩《我的失戀——由她去吧》:我的所愛在豪家;欲往從之兮沒有汽車,仰頭無法淚如麻。愛人贈我玫瑰花;何以贈之:赤練蛇。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一由她去罷。
這首新體詩至於在寫誰,無從得知,但從中也可以看出魯迅「直男」的氣息,愛人贈送他玫瑰花,他贈別人赤練蛇,然後兩人就沒有然後了,在抒發失戀的感情時,魯迅還帶著一些調皮的味道。這幅手稿目前也是收藏在上海魯迅紀念館。
書法家認為魯迅一生寫的最好的還是《悼丁君》,當時丁玲被捕,傳言被害,魯迅聽聞之後十分悲憤,就寫下了四行詩句。許多書法家再看了魯迅的書法後,也是驚嘆魯迅的書法造詣。
魯迅書法除了早年的練字以外,他還抄寫過很長時間的古碑,也熱衷收集碑帖拓片,他也練就了一定鑑賞能力。不過他的文學成績太高了,書法、美術都只能望其項背,這才給人造就了一種魯迅不是書法家的感覺,但他的書法確實遠超許多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