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馬姓和趙姓不宜通婚?看過答案才知,理由很充分

2021-10-08     解說知識歷史

原標題:為什麼有人說馬姓和趙姓不宜通婚?看過答案才知,理由很充分

哪些姓氏不宜通婚?有人說岳姓和秦姓不宜,因為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就是被奸臣秦檜害死的;有人說李姓和朱姓不宜,因為明朝末年正是闖王李自成推翻了朱明江山,逼得崇禎皇帝朱由檢煤山自盡;也有人說武姓和潘姓不宜,因為賣燒餅的武大郎被他的老婆潘金蓮給毒死了。當然,這些所謂的不宜通婚理由其實都是民間百姓隨口說說,當不得真。不過,古代也確實存在一些不宜通婚的姓氏,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趙姓和馬姓。

趙姓和馬姓為什麼不宜通婚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源自兩千多年前的一位名將身上,他的名字叫趙奢。

趙奢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他早年是一名徵收田租的小吏,後來因去大貴族春平君家徵收租稅而得罪了春平君。當時春平君覺得這個小吏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所以準備好好懲治他。可沒想到趙奢卻對春平君說了一番關於國家大義的嚴辭,春平君聽後覺得眼前這小吏很有才幹,於是將他推薦給趙王。趙王安排趙奢掌管全國賦稅,趙奢秉公執法,用心打理國庫,史書中稱「民富而府庫實」。

公元前270年,秦國出兵攻打趙國閼與(今山西和順)。趙王問廉頗、樂乘等將領該如何應對,廉頗等人都說:「道遠險狹,難救。」可趙奢卻對趙王說:「道遠險狹,譬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狹路相逢勇者勝」便是出自這句話)於是趙王就命趙奢帶兵前去援救閼與。

秦軍方面看到趙軍按兵不動,大為疑惑,於是派一名使者到趙奢軍中打探消息。秦使看到趙軍只是天天增築營壘,完全沒有動兵跡象。他將這一情況回報給秦軍統帥胡陽,胡得知後大喜,因為以趙軍當時離閼與的距離,即便再想發兵救援也來不及了,他當即下令秦軍放開手腳全力向閼與進發。

「閼與之戰」後,趙奢因功被封為馬服君,封地馬服(今河北邯鄲市西北)。趙奢去世許多年後,他的兒子趙括在「長平之戰」中被任命為趙軍主帥。可深諳理論卻沒有實踐經驗的趙括在戰場上中了秦軍統帥白起的誘敵深入之計,結果40多萬趙軍皆被秦軍坑殺,趙括自己也在突圍中戰死。

「長平之戰」的失利讓趙奢家族徹底蒙羞,於是居住在馬服的趙奢後人就將趙姓改成了「馬服」姓,後來「馬服」姓又改成了單姓「馬」,所以趙奢其實就是馬姓的始祖。因此,古代河北一些農村裡都有馬姓和趙姓不宜通婚的說法,原來就是因為馬姓和趙姓在最初是一家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93909765_12105497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