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博物館西館
15年前,已過耄耋之年的建築大師貝聿銘回到中國,親自操刀設計蘇州博物館。他將傳統蘇式園林的精髓融入到現代化風格中,連館內每棵樹、每朵花的體態線條,也都由自己嚴格篩選。從此這裡成為一座新興城市地標,吸引了全國,甚至全世界的人們前來打卡。15年後,交織著傳統與現代創新風格的蘇州博物館西館終於揭開面紗。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外灘TheBund(ID:the-bund)
蘇州博物館本館
蘇州博物館西館
蘇州博物館西館29號開始接受公眾預約參觀,即將到來的長假有了新去處!
經世界排名Top5的建築事務所德國GMP設計,西館由10個「盒子」和玻璃廊道交錯組成。
總面積達4.8萬平米,展陳面積是本館的4倍。
蘇州博物館西館入口處
我在試運營當天前往探館了。
與其說它是博物館,不如說是一座詩情畫意的園林式迷宮。當代風格顯著的外表下,每走一步都可能發現與貝聿銘相關的彩蛋。
蘇州博物館西館室內
從本館移植而來的紫藤花架、展廳里的八角亭抽象線條都是貝老生前的最愛。
既是展品又作隔斷的假山石,更飽含了他幼年居住在獅子林的回憶。
蘇州博物館西館室內
貝聿銘曾在寄給著名建築學家吳良鏞院士的信中,表達過對蘇博的願望:協調、創新和發展、因地制宜……
如今踏入新館,一切遺韻猶在。
01
無處不在的細節
都是致敬貝聿銘的彩蛋
探館這天,天氣晴朗。交通挺方便。從蘇州站出來坐地鐵2號線換1號線,在獅子山站下車。從上海出發到入館,我總共花了不到1小時。
新館位於蘇州高新區,自然環境優美,不遠處就能看到碧綠的山巒。
從外立面來看,西館與本館風格迥異。本館集合了古建、創新山水園林和現代化建築的元素,而西館則是一棟純粹的現代建築。
西館外立面
整體由10個邊長為25米的不規則灰色立方體組成,線條簡單利落。牆面的材料是葡萄牙石灰石,細看可以發現淺淺的自然紋理。
玻璃廊道不僅起到了連接作用,如果遠觀整座建築群,會發現它與各個盒子組成了類似江南一帶水陸並行的街巷的景觀。
西館俯瞰效果圖
這和設計方GMP的豐富的經驗有關。
作為德國排名第一的建築事務所,他們在全球有著不凡地位,與中國的多次合作中,設計建造了上海東方體育中心、杭州南站、北京CBD等諸多作品。
國際上知名的柏林中央車站、漢堡機場、巴西利亞體育場等也都由他們設計建造而成。
GMP設計的柏林中央車站
蘇博西館內的公共區域主要通過屋頂玻璃窗採光,而主牆面上的長方形小孔則是一道意外的「補足」。
如果你來的那天像今天一樣天氣好,可以看到自然光線打入館內,明媚又雅致。
公共空間採光
走進展陳區域時我發現,西館無處不在呼應著貝老的智慧結晶。
一株紫藤經過特殊處理後,從本館移植到了這裡。
它的祖先是文徵明曾在忠王府(如今蘇博隔壁)親手種下的紫藤花,距今已經有440多年了。
在蘇州博物館,紫藤可是個大網紅,文創商店裡的紫藤花種子也很受歡迎。
從本館移植而來的紫藤
假山成為展品之間的隔斷,似山石又像屏風,引人無限想像。
而假山正是獅子林裡面最大的特色,那裡是貝氏祖宅的所在地,貝聿銘在那裡度過了兒時的假期。
每走幾步總能偶遇牆面上的鏤空,這些是西館在設計時考慮到的借景手法。
在設計建造時,蘇博本館就將這一傳統的造園手法用到了極致。園中人身在現代與古典建築中交錯移動,景色變幻無窮。
假山鏤空,充當隔斷
除去這些體現了本館精髓的細節,在西館內還會發現八角亭元素。
讓貝聿銘沉迷的幾何圖形,無處不在。
展廳內有許多多邊形元素
多媒體互動廳的穹頂、鎮館之寶的展陳架、園林式漏窗、展品之間的隔斷……每處細節都有小巧思。
與蘇博本館的構造有神似之處,是一個互動區
蘇州博物館本館自2006年建成後,幾乎成為每個遊客的必去之處。這15年間,它的參觀人數成為亞太地區博物館第20名,也逐漸達到飽和狀態。
而本館在著名古典園林拙政園、貝聿銘的祖宅獅子林、國保單位忠王府旁邊,再度改造擴建難度極大。
獅子林俯瞰
最重要的是,貝聿銘設計的蘇博本館已經成為一座整體,也是建築歷史上的經典。
因此西館選址在古城區之外的高新區,承接了更多展陳功能,疏導一部分人流量。
與本館注重江南文化相比,西館將側重於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展示,這仿佛也正契合了貝老的畢生的心愿。
02
這些重量級展品,
千萬別錯過
西館的10個盒子我都逛了。主要有6大展陳序列,分別是:1樓的蘇州歷史陳列館、2樓的蘇作工藝館、國際合作館、3樓特展廳、地下1樓的探索體驗館和蘇色生活館。
如果你時間有限,可以選擇只看150件文物的精簡路線。
但無論走什麼線路,有幾個非常值得一看的展廳及展品,我想推薦給大家。
首先是2樓國際合作館的開幕展,主題為「古羅馬:城市與帝國」。
在裡面,你可以看到來自大英博物館的218件文/套古羅馬文物,這也是有史以來它們首次在亞洲的集中展示。
大英博物館館藏:古羅馬展品
入口就布置得就很有氛圍感,仔細看你會發現它的造型和羅馬萬神廟有異曲同工之處。
展廳被布置成紅白黃相間的主色調,古羅馬元素肉眼可見。柯林斯柱、多立克柱、拱券、拜占庭穹頂……每一處都是在歷史上具有革新意義的樣式,每個地方也都能拍出大片。
大英博物館館藏:古羅馬展品
另一個必須打卡的是蘇作工藝館,尤其是蘇式家具展品。
明清時期的家具的重要生產地,除了專供皇室的北京,另一個便是蘇州。來蘇州看家具,肯定是來對地方了。
蘇式家具展廳,充滿現代感
純白的空間裡陳列了古代民間的家用品,如桌椅、架子床、衣架、毛巾架、盆架等。
紅木屏風將整座空間一隔為二,在它身後則是一把紅木沙發椅。據說兩者總共價值8000萬人民幣。
紅木屏風
在展館裡還有許多微縮家具模型。
雖然不能被實際使用,但它們全部經過了等比例縮小,保持了嚴謹的榫卯結構,每一件看起來都十分逼真。
蘇式家具展廳
在蘇作工藝館裡,還有一面梅蘭芳親自繪畫的扇面。
大師聞名於世多是因為戲劇,其實他也是個小有名氣畫家,平時尤其鍾愛梅花。他筆下的白梅色調清雅,其中一支向外斜出,布局精妙。
梅蘭芳親手繪製的扇面
在蘇作工藝館裡,還有一套織錦緞服裝也來自一位大人物之家,這是袁世凱嫁十三女兒儀禎時候給她準備的嫁衣。
擺在這裡,自然與蘇州有些淵源。當時他把五女兒袁季禎,嫁給蘇州的清末教育家陸寶忠之子陸鼎,可惜女兒自幼體弱多病,嫁人後沒多久就患病去世了。陸家鬧得厲害,覺得袁家騙人,袁世凱只能把懂事乖巧的儀禎嫁了過去。
出嫁時就穿了這套服裝。
袁世凱十三女兒的嫁衣
3樓特展廳的開幕展,是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特別策劃的。參展藝術家徐冰、曹斐等,個個都是當代藝術界的大咖。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徐冰的作品。他的裝置《美麗風景》,初看你會以為是座書房,細看會發現裡面的書櫃、書桌、盆栽、椅子上都堆著小小的蠶繭。
這些蠶繭可不是造出來的,而是徐冰特地將蘇州絲綢博物館養的蠶寶寶運送過來,等它們自行結繭,才形成了這件作品。
在內容上,恰好應了這期展覽的主題——江南之絲。
《美麗風景》
如果你喜歡歷史,更不能錯過這裡了。
在1樓,除了鎮館之寶吳王劍,還有許多第一次展出的藏品,包含了漆器、竹刻、玉雕、金磚、泥塑、樂器、鳥籠……
03
拍完照、逛完展,
還有它們值得買
館內一共有兩個文創專賣店。1樓的商店販賣各種與蘇博有關的周邊。
另一家則在2樓國際合作館旁邊,以古羅馬眾神為主題。
整家店面設計成迷你型神廟的樣子,每件商品的小包裝上印有「蘇州博物館」與「大英博物館」的聯名標誌。
這次最大的C位IP是維納斯女神。包包、水壺、帆布袋,女神一改平時的嚴肅端莊,一下子變得Q起來。
朱庇特、美杜莎、阿波羅等其他神靈的小杯子也很可愛,讓我忍不住想收齊一整套。
想要買其他系列的文創,可以看完展覽之後,到一樓專門的文創店逛逛。
我已經買下整套的這組陶瓷立體冰箱貼,它們的原型也是蘇博館內的明星展品。
郎窯紅釉瓶、豇豆紅釉螭紋太白尊、灑藍釉石榴尊、綠釉瓜棱橄欖尊,每個看起來都好圓潤順滑,無論是擺在桌邊還是貼在冰箱上,顏值可以沖滿分。
還有一套瓷製杯墊也非常值得買。它的圖案全部來源於著名的桃花塢木版年畫。在西館裡也可以找到它的身影。
簡約的色調背後,每一個都暗含了美好的寓意:風調雨順、福祿雙全、桂子飄香、花好月圓。
我覺得即使不當作杯墊,用來擺點心也很實用好看。
最後給大家推薦的是我最喜歡的眼罩。
上面的四個字「煙雲過眼」來自蘇州顧氏過雲樓。這家私人藏書樓,在清朝有著「江南第一家」的美譽。歷經150年風雨,它仍然流傳了下來。
棉麻的材料很舒服,裡面還附有一個冰袋。戴上它,我瞬間覺得自己的心情也放鬆了許多。
蘇州市博物館西館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長江路399號
具體時間:可關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預約
文、編輯/Itsuki
圖片來自蘇州博物館官方、Itsuki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期待蘇州博物館西館的開幕嗎?
點擊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疫情中的城市還有救嗎?這些稀奇古怪的藝術來消解枯燥了》
《這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古村正在尋找一位藝術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92466486_745001-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