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價格漲了兩倍以後……

2022-03-16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稀土價格漲了兩倍以後……

從2020年4月以來,稀土價格指數從129.30起步持續上漲,至今漲幅超230%,目前處於10年來高位。

近日,工信部就稀土產品價格問題約談重點企業,要求不得參與市場炒作和囤積居奇。

稀土如何從「泥土價」一步步逆襲的?稀土漲價對下游影響如何?重點企業被約談後,稀土價格會迎來降溫嗎?

A

上游供給增量有限

作為一種寶貴的戰略資源,稀土並非一向如此金貴,甚至一度賣出「泥土價」。

在1990年至2005年間,中國稀土的出口量雖增長近10倍,但價格卻下降了55%以上。2005年前後,稀土平均價格最低曾至每公斤16元。崽賣爺田不心疼,無序開採還對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

有贛州網友回憶當年稀土觸目驚心的開採情形,先把整座山像蜂窩煤一樣打滿孔,再從山頂灌酸性溶劑,山底建池塘接溶解了稀土的液體再提煉,一座山便就此寸草不生。

為改變稀土企業「小、散、亂、弱」無序發展的局面,自2003年至今,中國稀土產業先後歷經三次整合,形成了六大產業集團主導的市場格局,分別為中國北方稀土、廈門鎢業、廣東稀土集團、中國稀有稀土、中國南方稀土和五礦稀土集團。

21年12月23日,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被外媒稱為中國稀土「巨無霸」,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公司,進一步增強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鏈的主導地位。

中國稀土集團由多家國有企業合併成立,其中包括中國鋁業集團旗下的中國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稀土集團以及五礦稀土集團,這些企業都是六大稀土集團的成員。

隨著六大稀土集團的整合、國家收儲常態化等供給側改革,國內稀土供給格局逐漸有序,政策層面主要通過開採指標控制每年國內稀土的供給。

1月28日,工信部與自然資源部下達了2022年第一批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其中稀土礦產品合計10.08萬噸,稀土冶煉分離產品合計9.72萬噸。從結構來看,本批指標中輕稀土開採指標為8.93萬噸,同比增加23.17%,中重稀土為1.15萬噸,同比持平。

輕稀土開採方面:北方稀土優勢明顯,占指標總額的67.4%。增加的1.68萬噸輕稀土開採指標中,1.61萬噸集中於北方稀土,占增量指標的96%,同比增長36%。北方稀土集團未來或成為稀土供應增量的主要提供方。

中重稀土開採方面:整合後中國稀土集團開採指標占指標總額的67.9%。按整合前五礦、南方、稀有稀土三家合計,同比增長2.5%左右。

冶煉分離方面:北方稀土指標53780噸,同比增長40.5%,配額占比為55.3%;中國稀土集團指標34680噸,配額占比35.7%。

按22年第一批指標占全年一半測算,預計22年國內整體稀土開採指標約為20萬噸以上,同比增長20%左右。相對下游爆發的需求,供給增量並不算大,國內依然將維持緊平衡格局。

國內供給增量不多,而國外新建項目短期也難以放量,參考各國稀土規劃項目:

1、格陵蘭的GreenlandMinerals項目因與鈾礦共生,開採選礦會產生嚴重污染,於2021年11月10日被議會通過立法禁止開採;

2、澳大利亞稀土勘探公司Arafura擬聯合歐洲汽車生產商開發諾蘭稀土項目,該項目已獲得全面批准,擁有2950萬噸的儲量,預計於今年啟動生產;

3、2021年10月26日,澳大利亞HastingsTechnologyMetals宣布旗下Yangibana稀土項目(1.5萬噸)的濕法冶金工廠建設計劃獲得聯邦農業、水資源和環境部(DAWE)的批准,預計2022年開工,2024年投產。

綜上,從全球供應格局來看,未來3年全球供給彈性較小,中國仍是全球稀土的供給增量來源和主導力量。

B

下游需求景氣度高

本輪稀土漲價主要源自需求推動。2020年起,隨著國內配額釋放供給增量,新興需求成為驅動價格的主要變量。

碳達峰碳中和少不了鈷鋰鎳,也少不了稀土,稀土釹鐵硼永磁材料在清潔能源中有廣泛應用。2020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風電、工業電機等下游領域需求旺盛,氧化鐠釹消費加速。

永磁驅動電機已成為電動車主流路線。據第一電動數據,2021年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97.6%搭載了永磁電機。單台永磁電機耗用釹鐵硼1-10kg,在驅動電機中的成本占比約為30%。

伴隨風機大型化,直驅和半直驅型交流永磁同步電機的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據華金證券數據,直驅電機每MW耗用釹鐵硼約0.65kg,半直驅電機每MW耗用釹鐵硼約0.13kg。

2021年11月,工信部印發《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21年—2023年)》,計劃到2023年高效節能電機年產量達到1.7億千瓦,在役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20%以上,這推升節能電機領域對稀土的需求。

中信證券預測,在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工業永磁電機及變頻空調、消費電子等其他領域的帶動下,預計2030年全球釹鐵硼需求量將達36萬噸以上。1kg的釹鐵硼分別對應:氧化鐠釹=0.28*1.22kg,氧化鏑=0.02kg,氧化鋱=0.0126kg。按照氧化鐠釹、氧化鏑、氧化鋱分別在稀土氧化物中占比21%、4%、1%計算,且假設2030年前該比例基本維持不變,則預計2030年對稀土氧化物需求達18.3~71.1萬噸。

搭上新能源的快車,在電動車、工業電機、風電三周期的疊加下,本輪永磁需求強周期不會輕易結束。

C

磁材企業能通過漲價轉移成本麼?

稀土價格一路上漲,讓很多下游企業壓力倍增,部分小企業選擇停產,終端只有新能源汽車等少數領域還能負擔得起。

產業鏈整體漲價預期濃厚,上游在惜售挺價,下游卻不敢備貨,稀土整體社會庫存極低。以磁材企業為例,大型磁材企業庫存在2-3個月,中型磁材企業庫存在1個月左右,小型磁材企業庫存在15-20天左右。

根據百川盈孚數據,截至2022年2月18日,氧化鐠釹庫存約為3351噸,同比下降19.21%,處於近3年的9.9%的分位水平。

國內磁材上市企業主要有金力永磁(300748.SZ)、英洛華(000795.SZ)、中科三環(000970.SZ)、寧波韻升(600366.SH)、大地熊(688077.SH)、正海磁材(300224.SZ)等。

面對不斷走高的稀土價格,不少中游磁材企業表示將採用了漲價的方式來應對,而能否順利向下游傳導,則取決於賽道以及企業的議價能力。

英洛華董秘辦對外表示:「稀土價格上漲的確對公司有一定影響,但我們在做一些適當的價格傳導,影響總體來說不是很大。」

中科三環針對稀土漲價一事,表示「只能被動接受。」但公司在簽新訂單的時候會適當漲價來平滑成本。

正海磁材董秘辦表示,公司稀土原料庫存大概有2到3個月,會根據稀土的價格變動進行動態調整。公司釹鐵硼產品以成本加成法定價,將隨著稀土價格的變動而調整。

當前稀土原材料快速上漲的價格,不利於稀土永磁行業的健康發展,這是工信部近期約談重點企業,要求不得參與市場炒作和囤積居奇的主要原因。

業內人士表示,政策短期或對市場有一定影響,但長期來看稀土價格仍由其本身供需決定。

東北證券認為,中期看,未來三年稀土仍將呈現供不應求局面,行業景氣度有望持續提升。當前稀土可類比2015-2016年的鋰和2018年的鈷,新能源上游材料屬性正逐步強化,長期看,產業變革下稀土板塊估值體系或迎重構。

D

稀土核心企業有哪些?

稀土在中國的分布總體「北輕南重」。

輕稀土礦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包頭等北方地區和四川涼山。其中白雲鄂博礦區輕稀土儲量占全國稀土總儲量的83%,占世界儲量的38%,已探明的稀土折氧化物儲量達3500萬噸,為世界第一大稀土礦,是我國輕稀土的主要生產基地。

離子型中重稀土礦主要分布在江西贛州、福建龍岩等南方地區。中重稀土,總含量稀少且價值高,國防軍工和高精尖領域主要使用這種稀土。

北方稀土(600111)是世界上最大的輕稀土產品供應商,在輕稀土領域是絕對龍頭,公司擁有白雲鄂博稀土礦獨家開採權,被認為是未來稀土供應增量的主要來源。

新成立的中國稀土集團是中重稀土龍頭,控制中國80%中重稀土,並持有五礦稀土(000831)40.08%的股份。五礦稀土作為六大稀土集團之一,擁有國內乃至世界最大的單體離子型稀土礦山,已成為全球第一的銻產品供應商、全球最大的中重稀土出口商。

此外,A股中涉及稀土資源的上市企業還有:

包鋼股份(600010),公司擁有的白雲鄂博礦尾礦庫,資源儲量2億噸,稀土折氧化物儲量約1382萬噸;

廣晟有色(600259),六大稀土集團之一廣東省稀土產業集團的唯一稀土上市平台,所屬5家稀土冶煉分離企業的冶煉分離能力合計達14000噸/年;

廈門鎢業(600549),國家六大稀土集團之一,致力於對福建省的稀土資源整合,公司旗下還擁有三個鎢礦生產企業(洛陽豫鷺,寧化行洛坑,都昌金鼎);

盛和資源(600392),公司擁有美國芒廷帕斯礦山10%優先股,目前全年產量已超過3萬噸REO,是中國之外最大的稀土礦山。

E

結尾

政策喊話或有短期影響,但稀土價格長期主要受供需決定。

稀土供需格局已經悄然重塑,上游限量開採,下游用量爆發。

恰逢雨季南方中重稀土礦開採難度偏大,呈現產業鏈下游低庫存,上游惜售的局面。

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鏈中具有核心地位,隨著稀土戰略價值被愈發重視,預計供給約束將只強不弱,中長期稀土板塊穿越周期的能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