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3》:楊巡瀕臨破產,梁思申其實給過他兩次機會

2024-01-16     小雲晴朗

原標題:《大江大河3》:楊巡瀕臨破產,梁思申其實給過他兩次機會

合夥生意應該怎麼做,在最新劇情中,楊巡的經歷值得仔細琢磨,而宋運輝的點撥,更是應該牢記在心。

楊巡假帳的事情,最終的處理方式是,梁思申的投資轉為借款,之後梁父又將梁思申的個人借款,轉化為了銀行貸款。

沒有了梁思申的擔保,楊巡的資質並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所以緊隨而來的就是銀行終止貸款,凍結楊巡的所有資金帳戶。

至此,楊巡的項目被迫停工,他個人投資也全部打水漂,走到了破產邊緣。

楊巡做帳確實是欺騙行為,但梁父這一手,把私人借款變成銀行貸款,也多少有公器私用的嫌疑。

所以論品性,都是半斤八兩,區別只在於,楊巡做的事情沒有合同約定,而梁父做的一切,都留下了合同。

楊巡憤怒命運的不公,總是讓他遇見「這種人」,之前是趙小波,現在是梁家人。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梁思申給過他兩次機會,是他自己做了錯誤的選擇,是他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梁父發現楊巡做假帳之後,提出要依法嚴懲楊巡。梁外公更是磨刀霍霍,認為背叛了合伙人是「罪大惡極」。

是梁思申攔住了他們,堅持要自己處理。

梁思申的解決方案是,把自己的投資轉換成借款,楊巡分三年還清,自己從投資人變成債權人,從項目退出。

這個方案,其實是委屈她自己,成全了楊巡。楊巡的項目還能繼續做下去,但未來地價上漲的收益,卻和梁思申再沒有關係。

然而事情不會這麼簡單結束,梁思申可以不在乎臉面,梁家卻是在乎的。被楊巡這樣的小角色騎臉,就這樣吃下啞巴虧,傳出去以後會有無窮無盡的麻煩。

所以,梁思申找了兩個人幫忙,她給宋運輝打了一個電話,又請申總出面當說客。

宋運輝給楊巡打了電話,要求楊巡給一個合理解釋。

楊巡很委屈,他覺得自己已經解釋過了,但梁家人根本不信任他,就拿他當做道德敗壞的惡人。

這番話讓宋運輝更加生氣,他不敢相信這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的人,會說出來的話,非常糊塗,非常幼稚。

合作最重要的是信任,但信任卻是最困難的事情。楊巡和梁思申,還有和梁家人之間,其實從來沒有「信任」。

梁思申願意和楊巡合作,是因為宋運輝介紹,她信任的是宋運輝,而不是楊巡。她和宋運輝才是朋友,才有朋友間的信任,而楊巡只是朋友的朋友。

從一開始,楊巡和梁思申之間,就不存在「朋友間的信任」,她們有的是「合同信任」。

對於梁家人來說,和梁思申合作的是什麼人,是一個有良心的人,還是一個沒良心的人,他們都不關心。他們只關心對方,會不會按照合同辦事情,這是雙方合作的基礎。

楊巡破壞了這個基礎,所以梁家人要嚴厲懲罰他。梁思申想息事寧人,所以找了宋運輝點撥楊巡。楊巡需要給梁家人一個滿意的「解釋」。

可惜楊巡不上道,連宋運輝一起埋怨,這是第一次機會,楊巡錯過了,於是梁思申又找了申總。

申總和楊巡是一類人,都是底層摸爬滾打出來的,他才是最了解楊巡的人,一見面就戳穿了楊巡的小算盤,想把利益分配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裡。

說白了,楊巡也不完全信任梁思申,他也害怕被卸磨殺驢,害怕自己最後吃虧,所以用兩套帳給自己留後路。

申總認為,梁思申的處理方式很上道,已經給足了楊巡面子,楊巡就算下跪道歉也是應該的。

申總的意思並不是真的讓楊巡去下跪道歉,他想表達的是,楊巡道歉應該拿出一些具體的誠意,而不是口頭上的。

畢竟誰都能看出來,犯錯誤的是楊巡,損失的卻是梁思申,楊巡一點損失也沒有。只是他沒有想到,楊巡居然真的跑去梁家下跪。這一跪徹底斷送了自己的活路。

看到下跪的楊巡,梁思申只留下一句話,事情交給梁父處理,她不想再見到楊巡,她不想再管了。

梁家是要體面的人,楊巡跑到他們家去下跪,傳出去就是仗勢欺人,梁父怎麼可能給他好過?梁思申一直在避免這種情況,沒想到楊巡這麼不上道。

其實楊巡真正的處理方式,應該是像宋玉輝點撥的那樣,重新建立信任。而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主動承擔錯誤,為錯誤付出代價。

第一種就是主動退出項目,把項目拱手讓給梁家,雖然失去了這一次的機會,但只要信任還在,就還會有下一次機會。

第二種則是不退出,但主動提出利益重新分配的方式。比如重新分配股權占比,比如另外約定土地增值部分的利益劃分,等等。

但楊巡都沒有,楊巡最終選擇了不要自己的尊嚴,也要保住自己的利益,結果就是徹底激怒了梁家人,梁思申也不再管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8d7e762844ad1a16b600cb5427dad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