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員趁人不注意,隨手將「玉豬龍」裝進口袋,轉手賣出320萬

2022-08-26   適應生活

原標題:考古隊員趁人不注意,隨手將「玉豬龍」裝進口袋,轉手賣出320萬

古代文物具有著非凡的研究價值和歷史價值,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的學習和保護好文物,但是遼寧的有一個考古隊員,卻忘掉了自己的操守,在考古發掘中順手順走了一個十分珍貴的文物並且將其倒賣,賣了320萬,還好公安機關追回的及時,否則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而他所盜竊的這個文物位於我國的新發掘的牛河梁遺址,上個世紀的1981年,牛梁河遺址被發現,專家們馬上對這個地方進行了勘測和發掘,1983年的時候全面啟動了挖掘程序,只不過當時的技術和保護力度不夠,一些盜墓賊賊心不死,依然想方設法的想要從這個墓葬之中盜取一點文物然後謀取暴利。

當時的考古隊員們對於這個遺址的發掘並不像現在這樣全面,而是只發掘了一部分,附近村民張寶在自己鋤地的時候也發現了紅色的瓦片,他斷定考古人員們發掘的只是一小部分,於是他開始進行大力的挖掘,這就跟保護文物不沾邊了,只是單純的為了自己的私利在行事。其他的村民們也紛紛地模仿,在遺址附近挖出了不少珍貴的器具。

上個世紀的80年代,主要重心還是在經濟建設上,對於文物的保護人員也少,力度也不夠,所以才造成了村民們大肆盜寶的現象發生。而且考古人員隨後還發現了女神廟的遺址,這個遺址中的泥人面具以及冶煉器具帶給了人們非常多的訊息。可以斷定當時的社會是女人為主的母系氏族社會,那個泥人面具在2002年經過了臉部還原以後向人們展示了一個非常美麗的東方女子形象,而在女神廟之中所發現的玉器、陶器、骨器還有石器有非常多,證明了古先民在飾品的製作之上已經非常之成熟了。

遺址的分布範圍廣,分布點多,想要保護的話要投入比較大的人力和物力,盜墓賊們看到有機可乘,於是紛紛前來光顧,馮傑與姚玉飛這個盜墓團伙,盜取了近兩百多萬的文物,在2015年的時候,公安部展開了專項行動,一舉搗毀了犯罪集團共10個,抓捕了175名盜竊人員,追回的文物價值約5億元。這樣創下了新中國追繳文物的記錄。

而在這裡面比較惡劣的一起事件就是遼寧考古隊員鄧茂的監守自盜,鄧茂原是遼寧省考古研究所的聘用人員,在2010年隨隊進行2號遺址考古發掘工作之時,他趁他人不注意順走了一枚玉豬龍,出來了以後他找到了相關買家,轉手賣掉了320萬。鄧茂心安理得的拿走了這些錢,不過在黑市流通的這隻玉豬龍很快就被相關部門知曉並將其收回,而鄧茂也被人供了出來,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文物的價值本身是不可估量的,身為一個考古隊員應該是很清楚這樣的事情才對,只能說這是鄧茂個人品德有很大的問題,職業操守對於像他這種從事特殊事業的人而言尤為重要,一不小心就會給國家帶來相當大的損失。

我國近代以來經過了近百年的壓迫,毀壞丟失文物不計其數,這本來就是非常令人憤怒和遺憾的事情,那麼對於現有的我們所擁有的這些文物就更應該愛惜和保護,而不是為了滿足一己私利,所以相關部門對於這樣的事一樣要做好相應的處理,對於文物的保護也要加大力度。

畢竟人們對於這樣的事情的發生除了進行道德上的譴責以外還真的拿這些人沒有多少辦法,法律必須成為這群人害怕的對象,同時加強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這樣從源頭上來堵住相關事件的發生,在回顧我國的燦爛歷史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有詳盡的史料,而這些文物能夠給我們展現一個非常鮮活的年代,讓那份回憶更加的具體,讓我們知道我們是怎麼來的,終將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