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圖」范德雲 | 四合院裡的童年

2021-08-08     品讀好評詩詞

原標題:「美文美圖」范德雲 | 四合院裡的童年

四合院裡的童年記憶,是在姑姑家的那些年月。

院子並不大卻很熱鬧好玩,尤其四合院的犄角旮旯太適合小孩子們捉迷藏了,每次都弄得滿身的麥秸稈和雜草灰塵,卻玩的很開心,小飯桌和椅子、床單都能派上用場,用小板凳搭火車,玩過家家的遊戲等等,四合院裡簡直就是兒童樂園、快樂的老家。

記得那時北廈(老家那裡的土話把房子叫做「廈」)鄰家的房頂上,常有鴿子咕咕、咕咕吹著鴿哨,然後又撲稜稜展翅飛向天空。姑姑家的廳堂里,則有個燕窩,燕子每天都飛進飛出的,有幾隻剛出生的小燕子從窩裡伸出小腦袋,張著尖尖的小嘴正嗷嗷待哺呢,樣子挺可愛,惹人憐惜和喜歡。院子裡常常有幾隻母雞帶領著各自的一群小雞仔,喔喔喔、啾啾啾悠閒地到處覓小蟲子吃。每天,天不亮各家養的大公雞就扯著嗓子準時打鳴,此起彼伏的叫著,有時竟連起來,仿佛在比賽誰的嗓門亮,聲聲喚醒人們快點起床。清晨,屋檐下的小鳥兒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一會兒在院子裡飛,一會兒又在晾衣繩上盪鞦韆。總之,四合院裡熱鬧非凡。姑姑家那時還養了一隻貓,那隻貓白天在院子裡亂竄逮老鼠,到晚上便回屋了,一到冬天總愛賴在熱炕頭上打盹睡覺打呼嚕。

四合院裡,誰家做了好吃的飯菜,都少不了孩子們的一份。記得有一次北廈姐家(其實這個姐姐比我大好多歲,只是她的輩分小,她的六個孩子中有四個年齡都比我大)做了燜面,就端給我一小碗吃,當時覺得特別好吃。誰家做了特別的吃食,都要分給鄰居們吃。姑姑那時會做黒面醬,就是用發了霉的干饃饃做的,具體怎麼做,因我當時太小沒注意過(直到現在我也不清楚操作步驟,也從沒留意過),腦子裡模糊的印象就是把那個發霉長了毛的饃塊掰碎,放到缸里,加入適量的鹽和水攪和均勻,頭幾天要反覆攪拌幾次直到變成糊狀,然後好像還要抹上泥巴把蓋密封好,再放置在北屋鄰居家的窗台下面曬(期間當然還要防止雨淋的),大約要暴曬一個月就成了,打開蓋子就能聞到誘人的醬香味了。當時,院子裡還有一個小風景,就是糊在牆上的袼褙,所謂的「袼褙」,就是把不用的碎布頭用麵糊糊(用麵粉熬制的漿糊)一層層裱糊在牆上抹平整,晾曬乾透,成為布板,碎布片大小形狀不一,顏色各異,只要適當裁剪對接好就行,粘貼至1.5毫米左右,俗稱「打袼褙」。那年月,家家戶戶經濟條件有限,農村人很少買鞋,穿的都是自家做的千層底布鞋。現在想一下,那一張張貼在牆上的袼褙,多像是一幅幅的抽象畫呢。還有用剩布頭做的花色小書包、門帘,簡直就是手工製作的民間工藝品。那時的農村人,除了很少買鞋,另外就是為了省錢很少買洋布,床單、被裡(或被面)、棉衣棉褲的里布等大都是用自家織的粗土布做的,經濟實用又舒服,可就是織布的工藝流程太複雜。依稀記得其中有一道刷線工序,每次刷線時姑姑一大早就得忙活著做準備工作,然後和幾個鄰居們要把一大盆一把一把的線抻開,再框在撐子上,兩頭固定好,記得線從院子的南頭一直拉到北頭,像一條長長的傳送帶,一人拿把刷子,一節一節的慢慢移動撐子,一點一點的往前刷線,將那些一綹一綹的線刷開、刷直、捋順,就像梳理頭髮似的,之前把顏色都搭配好,其間還要仔細的接線頭等等,這是一項非常細緻繁瑣的工序,也是織布前的重要一環。即使火辣辣的日頭曬著也不能停下手中的活,中午大家吃完飯再接著干,常常要干到太陽快落山,也就是幾乎要忙活一天的時間才能完成此項活。由於年代的久遠,好多的細節我已經記不清楚,只能憑印象記個大概,也許有些地方記憶有偏差說的並不準確,但記得當時大人們忙得不可開交,院裡的小孩子們卻老想跑到跟前湊熱鬧。

四合院裡誰家有困難遇到難事大家都相互幫襯,平時說話和和氣氣的,鄰里和睦相處,其樂融融,就像一個溫馨的大家庭。

那時候,姑姑家在村外的溝樑上種了兩棵柿子樹,所以每年秋天都可以吃上甜甜的柿子,曬在姑姑家窗台和閣樓天窗上火紅的柿子,吃一口最是甜在我的心窩裡,還有那用柿子做的醋,抿一口就能酸到骨子裡。

夏天的夜晚各家就在院子裡鋪上涼蓆乘涼聊天,這時,姑姑總是手拿一把蒲扇,一邊不停地給我扇風驅趕蚊子;一邊給我講好聽的神話故事,每當此時,我便好奇的瞪大眼睛,凝望著夜空的滿天星星,發獃愣神,並不停地纏著姑姑追問。冬天放學回來,坐在熱熱的炕頭上聞著飯香和姑父旱煙的香,身上立馬感到暖和,一點兒都不冷了。猶記得,在隆冬夜晚灰暗的煤油燈下,姑姑一針一線為我們縫製過冬棉衣棉褲的身影... ...

四合院裡我的童年,藍藍的天空,燦爛的陽光,天真無邪,青梅竹馬的小夥伴兒,更有姑姑全家對我濃濃的愛!想起來,便覺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哦,那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那天真爛漫的孩提時代!

童年的時光,是一首姑姑家四合院裡的歌謠。

童年遠逝,仿佛做了一個美麗的夢,夢醒時分,變成甜美的回憶。這回憶,一半留給自己來珍藏,一半用來懷念故去的親人。

作者簡介

范德雲,生於1965年,山西省臨汾市人,1985年畢業於山西太原電子技術學校,1997年獲得山西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自學考試畢業證書,愛好文學書畫。就職於中國鋁業山西分公司熱電分廠,2015年退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82140895_482212-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