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眼」寶寶火了,眼睛只有一條縫,網友:確定睜開了嗎?

2023-03-10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綠豆眼」寶寶火了,眼睛只有一條縫,網友:確定睜開了嗎?

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如果這扇窗開得太小該怎麼辦...

前段時間,有位寶媽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自家寶寶的小眼睛,引發眾多關注。

說實話,我當初看到照片,除了驚訝寶寶的眼睛竟然如此小之外,更多的其實是擔心寶寶的視力問題。

畢竟這名寶寶的眼睛實在太小了,也怪不得被網友稱之為「綠豆眼寶寶」,甚至還有人評論:

「寶寶眼睛已經睜開了嗎?」

不過,好在寶媽表示帶娃到醫院做了全面的檢查,目前並沒有發現任何視力問題。

在如今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儘管小眼睛的帥哥美女也有不少,但絕大多數家長,還是希望寶寶能有一個又黑又圓、又亮又有神的大眼睛。

要不然怎麼「孕期吃葡萄能生大眼睛寶寶」的無稽之談,能夠大行其道,讓一眾高學歷寶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呢。

但還是要說明的是,孕期吃太多葡萄,除了能升高准媽媽的血糖外,對寶寶的眼睛真沒什麼放大作用。

寶寶眼睛大不大,歸根結底還是要看爸爸媽媽的「硬體」如何。

寶寶眼睛小,父母眼睛多半也不大

眾所周知,孩子的長相如何,絕大部分都是由基因遺傳所決定的。

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俊男靚女,那麼孩子多半也丑不了,先天顏值條件不會太差。

孩子的眼睛大小也是如此。

如果孩子眼睛比較小,那么爸爸媽媽的眼睛多半也大不到哪裡。

比如喜劇演員林永健,記得當初他曾出演過一個小品,裡面有句台詞形容他眼睛小:

「一看就是屬老鼠的。」

等林永健帶兒子林大俊參加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時,瞬間引發無數觀眾驚呼:

這一副小眼睛,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反觀賈靜雯和女兒咘咘,則是完全相反的劇情走向:

媽媽和女兒的眼睛都大得離譜。

當然了,對於寶寶眼睛的大小,我們其實沒什麼辦法能夠改變。

與其過多關注寶寶眼睛大還是小,還不如多花些功夫,保護好孩子的視力才更重要。

我國青少年兒童近視過半

據國家衛健委調查顯示:

截止到2020年,我國青少年兒童總體近視率為52.7%。

其中,6歲兒童為14.3%,小學生為35.6%,初中生為71.1%,高中生為80.5%。

截止到2020年,我國青少年兒童總體近視率為52.7%。

其中,6歲兒童為14.3%,小學生為35.6%,初中生為71.1%,高中生為80.5%。

換句話說,一半的青少年兒童都是近視,每10名高中生里,就有8個孩子已經戴上了眼鏡。

這個數據可以說是相當可怕了。

該調查還顯示:

有87%的受訪家長只有在發現孩子視力異常的時候,才會帶孩子到醫院進行眼科檢查。

而一般到這個時候,孩子近視已經不可逆轉了。

有87%的受訪家長只有在發現孩子視力異常的時候,才會帶孩子到醫院進行眼科檢查。

而一般到這個時候,孩子近視已經不可逆轉了。

因此,儘管近視的孩子越來越多,近視問題越來越嚴重,很多家長對孩子視力的重視,實際上是遠遠不足的。

保護好孩子的眼睛,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如何保護好孩子的視力?

1.勞逸結合

無論是繁重的課業壓力,還是各種電子產品,都為孩子們帶來了巨大的用眼負荷。

很多時候,孩子會連續用眼數小時,即便眼睛已經過度疲勞,也難以得不到休息。

眼睛是一台非常精密的「儀器」,過高的負荷很容易致其損壞。

我們平時要儘量敦促孩子勞逸結合,每隔一段時間,就遠眺一下窗外的遠景,或者做一做眼保健操,使眼睛得到更多的放鬆。

2.增加戶外運動時間

戶外視野開闊,孩子在戶外運動時,能夠使眼睛的睫狀肌得到放鬆和收縮,減輕視力疲勞,降低近視的風險。

有研究顯示,孩子每周多增加一小時的戶外運動時間,患近視的風險會降低2%,對保護視力大有好處。

3.少吃甜食

碳酸飲料、巧克力等甜食是很多孩子的最愛,但糖分在代謝過程中會消耗維生素B1和鈣元素,使孩子的視網膜彈力減退,晶狀體壓力升高,拉長眼球前後徑,進而引發近視。

所以,甜食雖然美味,但一定要少吃。

4.少玩手機

現在近視的孩子越來越多,與電子產品大流行有一定的聯繫。

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很多孩子的眼睛都一直盯著電子螢幕,久而久之,對視力造成了極大破壞。

我們平時要儘量監督孩子少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尤其是晚上睡前,切忌關燈長時間玩手機。

老苗結語:

孩子眼睛小,充其量稍微影響顏值,但如果高度近視,是影響一輩子的大問題。

希望大家能夠保護好孩子的眼睛,敦促孩子養成好的用眼習慣,否則等到眼睛真的出問題,就晚了。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視力情況如何?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7a257b5b718c372d6bffb6abc9512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