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特色歷史、特色景點、特色語言,當然少不了特色美食。現在全國互通有無後,很多不同地方的食物幾乎全國都有,比如南寧也有蘭州拉麵,桂林也有新疆燒烤,百色也有河南胡辣湯,柳州也有北京烤鴨,北海也有西安肉夾饃。但是,就像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樣,不同城市的食品到了另外的城市,不一定能有原汁原味,很多都是依樣畫葫蘆不夠正宗。
中國的南北差異除了體現在人的身高長相上,更體現在文化和飲食差異上。北方人喜歡吃麵食,吃大餅,吃味道比較重的菜品;南方人愛吃米飯,吃米粉,吃清淡一點的炒菜。其他的不說,光是在喝湯這一點上,南北方人的差異就很明顯了。下面我給大家盤點五種北方很喜愛、南方人卻連連拒絕的湯,讓大家體會一下南北方味蕾上的不同。
我第一次喝羊雜湯是在青海西寧,我的大學同學是西寧人,我當時去找她玩。羊雜湯顧名思義,主要食材是羊的內臟,我們都知道羊肉膻味重,但很多人不知道羊內臟的膻味更重。所以,羊雜湯會有一股獨特的膻味,很多南方人並不能接受。
胡辣湯是北方人很喜歡的經典早餐,湯是羊骨高湯,添入麵疙瘩和肉疙瘩,再加上一些白菜、胡蘿蔔、木耳等蔬菜,接著撒上胡椒和辣椒,吃起來的味道是酸酸辣辣的。胡辣湯對口味清淡的南方人而言,酸酸辣辣的味道會有一點兒奇怪,不會覺得很好喝。
我作為一個南方人,黃瓜對我而言,一般都是做炒菜或是酸野,很少見到用黃瓜做湯。北方人的老黃瓜湯,主食材就是老黃瓜,具體做法不詳,我有幸喝過一次,聞起來酸酸的,喝起來也是酸爽的,但不是我喜歡的味道。
疙瘩湯是我在西北念大學的時候遇見的,我的北方同學極力推薦,我就懷著好奇心去嘗試。疙瘩湯是葷素搭配的,湯底是肉湯,加入西紅柿、白菜等蔬菜,再煮上麵疙瘩,會很管飽。味道是我還可以接受的,但是一碗疙瘩湯很容易吃撐,然後又吃不完。
請注意,北方的酸菜和南方的酸菜並不是同一種酸菜。北方的酸菜是白色的腌制好的大白菜,南方的酸菜腌制過後會變色,北方的酸菜一般用來做豬肉燉粉條、豬肉酸菜餃子等,南方的酸菜一般用來送粥吃或做酸菜魚。北方人很喜歡喝酸爽的酸菜湯,但是他們的酸菜湯喝起來會有一股兒菜餿掉了的味道,這恐怕讓南方人很難接受!
南北方的飲食差異是歷史、文化、氣候等多種原因造成的,雖然南方人並不是完全能接受北方人的食物,但也要相互尊重,因為南北方飲食的不同才成就了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