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判了死刑為何要等到秋後才問斬?原因其實很簡單

2024-01-13     八月未完

原標題:古代犯人判了死刑為何要等到秋後才問斬?原因其實很簡單

喵仔愛讀史奇聞趣史第三百二十三講,獨家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我已授權「維權騎士」!

導語:我們常在古裝劇里看到,囚犯的問斬時間通常是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這是有具體的法律規定還是怎樣?假設有個罪大惡極的犯人,他在冬天犯了事也得等來年再執行嗎?帶著這兩個疑問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這個事兒。

犯人問斬

我們先來說說這個午時三刻,我相信很多人應該不知道,古代人說的一個時辰其實相當於我們的兩小時。午時一刻大概差不多就是現在十二點,那個時候太陽最強烈,古人比較迷信,覺得太陽越大的時候陽氣也就重,認為這個時候殺人,犯人下去之後也不會回來找自己。

犯人

接著我們再來說說秋後問斬,其實這和一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有關。相傳以前沒有秋後問斬這回事,一個犯人被判為六月問斬。到了問斬那天,他人頭落地後突然飄起飛雪,百姓們大呼上天顯靈,紛紛認為犯人是被冤枉的要求翻案。後來為了避免這種事的發生,只得直接把時間改到秋後,畢竟那個時間即使下雪了也不值得稀奇。

還有一種說法是,以前執行死刑的時候百姓可以前去圍觀,有時候甚至要求百姓在場,可以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警告他們做壞事是沒有好下場的。然而夏季正是農忙時刻,只好選擇百姓農閒也就是秋冬季再執行死刑。

但比較可靠的說法還是漢武帝的一個規定,他認為囚犯秋後問斬也可以算是落葉歸根,不會逆天道,後來歷代皇帝們也就普遍採用這種方法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4fe685418455fb04f692a6d9150a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