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相信書籍的教育力量,是我教育信念的一個信條。
——蘇霍姆林斯基
讓學生愛上書籍,終生與書籍為伴,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如果少年沒有自己心愛的書和喜愛的作家,那麼他們完滿的、全面的發展就是不可能的。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關於他引導孩子、教師和家長愛上閱讀的案例。
蘇霍姆林斯基喜歡給孩子們朗讀童話、詩歌,還有自己創作的一些小故事。白天,他們一起到瓜園、果園裡勞動;黃昏,他們一起坐在鋪滿落葉的樹林深處,枝葉颯颯作響,微風輕輕吹拂,夕陽灑在如茵的草地上。孩子們聽得那麼入神,大家一起編故事,寫詩歌,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語言創造的美。不知何時,星星悄悄出現在深藍的夜空中,他們仰起頭,一起感嘆宇宙的無限和永恆。
十二月的黃昏,天黑得很早,蘇霍姆林斯基給孩子們朗誦了高爾基的童話《伊席吉爾婆婆》,使托利亞和尼娜從痛苦的深淵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認識到,邪惡不可能取得勝利,善是存在的,善一定會取得勝利。他給孩子們講述屠格涅夫的《白凈草原》,孩子們產生了這樣的願望:到大自然中去,關注那些早已習以為常的美。在第聶伯河畔的橡樹林裡,空氣中瀰漫著莊嚴的肅穆,蘇霍姆林斯基給孩子們朗讀了普希金的短詩《我在喧囂的大街上徘徊》,孩子們被深深地感動,他們體會到人的感情的偉大和美、人的歡樂和悲傷,並認識到人想認識世界和認識自身的願望。 蘇霍姆林斯基希望當他把這樣的詞一個一個地注入學生心靈的時候,他們會變得溫柔、優雅,富有同情心。
他向孩子們開放他的藏書室,讓孩子們在那裡找到自己喜愛的書。他激發起孩子們面對知識海洋的驚奇感,在他們面前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子。他也鼓勵孩子們要有家庭藏書,要不斷補充新的圖書,還鼓勵帕夫雷什中學的每一位教師都要熱愛讀書,把圖書作為與學生精神交往的重要媒介。
他和帕夫雷什中學的教師們一起,指導孩子們舉辦詩歌朗誦會,欣賞經典音樂作品。他通過辯論賽、語文節等形式把孩子們引入一個充滿語言美感和精神美感的世界。
在蘇霍姆林斯基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布置的奇妙的童話室里,孩子們聽蘇霍姆林斯基講述安徒生的《雪皇后》:初冬的暮色籠罩著大地,小房子裡亮起燈火,照亮了童話室里孩子們自己動手布置的故事場景——高聳的山岩,奇異的宮殿,還有快腿鹿和雪堆。窗外,空中飄起了雪花;童話室里,孩子們屏氣凝神地聽老師講那個雪皇后的故事。
在我看來,這本身就是一個童話,一個關於教育的童話。而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孩子們天天都在上演這個童話。他們一起讀完了安徒生、托爾斯泰、烏申斯基、格林兄弟等作家寫的所有童話故事,他們還集體編寫、表演童話故事。蘇霍姆林斯基給孩子們講述的這些童話故事,他全部都能背誦出來,把書帶來只不過是要孩子們看看那些插圖而已。從這些故事中,孩子們感受到了語言的美,領略到了詞彙的豐富與運用,看到了語言中那些最細膩的色彩。而在這些美麗的語言所表現的美麗的故事中,善與惡、真理與謬誤、誠實與虛偽,都化作滋潤孩子們心靈的泉水,成為孩子們道德信念中最寶貴的個人財富。這就是最初的思想教育。只有當思想體現在童話所展現的鮮明的形象世界中時,兒童才能理解它,進而接受它。
正是因為看到了書籍對青少年精神世界的重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才一直致力於盡量使每個孩子都有心愛的書,並指導他反覆閱讀這些書。他的學生費佳在閱讀中不再自以為是,季娜在閱讀中明白了人要在死後留下深深的痕跡,而沃洛佳則在閱讀中克服了精神空虛……。孩子們就是這樣與他們喜愛的書本相遇,這種美麗的相遇改變了他們,書籍成為照亮他們前方道路的火把。
關於如何讓書籍進入孩子們的生活,如何讓閱讀書籍成為孩子們的精神需要,蘇霍姆林斯基向班主任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如果你被指定擔任五年級的班主任,那你一定要把培養學生的這種精神需要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之一。你要列出一張你的學生在中學時期應當閱讀的書目,並且要設法使本班的小圖書館裡有這些書。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讓閱讀書籍成為孩子們的精神需要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任務,這自然不只是針對五年級班主任提出的建議。事實上,蘇霍姆林斯基從自身做起,要求帕夫雷什中學的每一個教師都要善於把學生引入書籍的世界,讓他們在閱讀中開啟智慧,受到真善美的薰陶。全校教師編制了一個《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閱讀的好書目錄》,其中選擇了專門供學生在中小學階段閱讀的最寶貴的書籍。此外,他也要求每一個家庭都建立藏書室,因為他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發現,家庭教育的貧乏和缺少教養在很多時候是因為缺乏閱讀所致。他在研究了460個違法少年和犯罪少年的家庭之後發現,犯罪手段越是慘無人道、殘忍無情、動作笨拙,犯罪者的家庭越是缺乏智力上、美學上和道德上的追求,且他們的家裡都沒有藏書。
尤其是對那些智力發展有障礙的學生進行教育,他認為不能靠沒完沒了地補課,也不能靠沒完沒了地做習題,而應該通過大量的閱讀開啟智慧,讓他們學會思考;對那些在精神上受到過傷害的孩子,他認為閱讀是治療心靈創傷的重要手段之一……
跟蘇霍姆林斯基一樣,我們周圍許多優秀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視藉助書籍的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有一位班主任給孩子們讀了一本適合低年級兒童閱讀的繪本——菲比·吉爾曼的《爺爺一定有辦法》,孩子們深深地被故事吸引住了:
約瑟很小的時候,爺爺給他織了一條毯子。後來毯子破舊了,媽媽想把它扔掉。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果然,爺爺說,這些材料還夠做一件外套,於是就把毯子改成了一件外套給約瑟穿上。後來外套也破舊了,媽媽又想把外套扔掉,可約瑟又說,爺爺一定有辦法!果然,爺爺說,這些材料還夠做一件背心,於是又把外套改成了背心。就這樣,背心變成了領帶,領帶變成了手絹,手絹變成了紐扣,直到後來,紐扣在約瑟玩耍時不慎丟失。
媽媽說,約瑟,即使是爺爺也不能無中生有啊!
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
可爺爺也搖搖頭:約瑟,你媽媽說得沒錯……
第二天,約瑟來到了學校,在練習簿上寫下了這樣的話:「這些材料還夠——寫一個奇妙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結尾讓人拍案叫絕,任何一個讀者都會為書中所表現的驚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深深折服。這本書向孩子們傳達了一種力量,那是一種自由的想像和創造的力量。它讓孩子們明白,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想像,都可以創造。即使一無所有,我們還是可以展開思想的翅膀,自由地想像和創造。
一位班主任與孩子們一起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孩子們的眼睛裡滿含著笑:
「爸,什麼叫作賊?」
「賊?」爸爸奇怪地望著我,「偷人東西的就叫賊。」
「賊是什麼樣子?」
「人的樣子呀!一個鼻子倆眼睛。」
「媽,賊偷了東西,他放到哪裡去呢?」
「把那些東西賣給專收賊贓的人。」
「收賊贓的人什麼樣兒?」
「人都是一個樣兒,誰腦門子上也沒刻著哪個是賊,哪個又不是。」
「所以我不明白!」
在這樣的閱讀中,孩子們不一定受到了所謂高尚品質的教育,也不一定從中得到了某種聲淚俱下的感動,但孩子們獲得了閱讀的快樂,他們會在閱讀中感到那種奇妙的心靈溝通與共鳴,而這正是在孩子們的心中埋下了熱愛閱讀的種子,使之成為一種無法割捨的精神需要。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在普希金、海涅的詩歌薰陶下成長的人,是不可能成為粗暴無禮和恬不知恥的人的。
本文節選自源創圖書《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修訂版),閆學著,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源創圖書授權發布
源創圖書·閆學作品
(點擊封面圖片,跳轉小程序可購買圖書)
聯繫人:胡老師
延伸閱讀:
顧明遠:為什麼教育改革越深入,我們越要「溫習」蘇霍姆林斯基的經典教育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有特色的老師,才能教出與眾不同的學生
2022年高考再次證明:小學欠下的「閱讀帳」,遲早是要還的!(請老師轉給家長)
於永正:讀書是教師最大的修煉
朱永新:推進教育公平從兒童閱讀開始
朱永新談讀書100句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