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民:戴敦邦與央視版《水滸傳》幕後故事

2024-08-25   古籍

在當代畫壇,戴敦邦先生以其獨特的國畫彩繪藝術風格,完整地呈現了水滸故事,並精心刻畫了水滸108將的藝術形象,堪稱無人能出其右。

戴敦邦先生的童年有著一段令人難忘的經歷。他曾省吃儉用,攢下一個月的早點錢,購買了一套《水滸》一百零八將的「香煙牌子」(一種略大於火柴盒的畫片),原本打算作為圖畫範本進行臨摹。然而,不幸的是,這些畫片被父母誤認為是賭博工具而全部焚毀。戴敦邦先生回憶道:「這件事可以說是我童年時期的一次『浩劫』。」

1994年,中央電視台《水滸傳》電視劇攝製組找到了戴敦邦先生,希望他擔任該劇的人物造型總設計。戴敦邦先生憑藉對《水滸傳》的深厚情感,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一重任。當時,劇本尚未最終定稿,但人物造型設計的工作已經開始,文學劇本創作與人物造型設計同步進行。

在央視籌備拍攝《水滸傳》時,電視劇製片主任張紀中翻閱了大量資料,最終認定戴敦邦先生的畫作最為傳神,於是決定邀請戴敦邦先生出山。他通過戴敦邦先生的朋友白樺,親自南下上海,前往田林新村的戴府拜訪。當張紀中向戴敦邦先生說明來意,並提及攝製組資金緊張的情況時,戴敦邦先生當場表明態度:此事必由我來做,沒有報酬我都願意。沒有其它原因,就是因為我太鍾愛這部曠世名著了!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戴敦邦先生往返京滬十餘次,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勞動強度極高,幾乎不分晝夜。當他完成最後一個人物造型後,舊病復發,咳喘不止,幾乎無法平臥。連續七日七夜,他只能站立著背靠牆壁小憩,這場病持續了兩個多月。然而,當看到《水滸傳》在中央電視台正式播出時,戴敦邦先生感到極大的慰藉,認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張紀中表示:「戴老的神來之筆,為服裝設計、化妝設計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戴老的畫像中所傳達的人物性格和精準的神情,為導演組選角提供了最生動的寫照。演員們在表演時,也是以戴老筆下人物瞬間的精準神情為突破口,深入角色的創作。

據沈嘉祿講述,戴敦邦先生的夫人沈嘉華女士曾回憶,當時戴敦邦先生開始創作時,樓上的鄰居正在裝修,噪音不斷,無法專心作畫。她發現小區里的幼兒園在寒假期間空置,便與幼兒園領導商量,借用了兩個月。那時幼兒園沒有空調,戴敦邦先生就在寒冷的環境中日夜趕工,畫好一批就立刻寄往北京,然後繼續畫第二批,以便導演據此挑選演員、製作道具和服裝等。最後,戴敦邦先生向幼兒園支付了四百元租金。

當年拍攝《水滸傳》時,山東有一家白酒企業贊助了一筆資金。後來,企業老闆看到戴敦邦先生的原作後,欽佩不已,表示願意出資280萬元購買,但戴敦邦先生不忍割捨。劇組裡的朋友聽說後,也表示願意出面將價格抬到400萬,以促成這筆交易。然而,戴敦邦先生根本無意出售,他告訴買家:「這些畫對我來說只能是傳播四方讓讀者欣賞,售畫之計斷不可行,即使支付我兩個億也免談。」

在戴敦邦先生的藝術生涯中,他用執著與熱愛為《水滸傳》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他的畫作不僅僅是藝術的呈現,更是對經典文學的致敬與傳承。戴敦邦先生的作品如同一座橋樑,連接著過去與未來,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傳統藝術的魅力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