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500元!我買來了世界上第一款「串流掌機」

2024-05-21     雷科技

現如今,提起NVIDIA的掌機,很多玩家的第一反應,應該都是任天堂出品的Nintendo Switch。

畢竟那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最暢銷的一款掌機產品,全球銷量高達1.4億台的輝煌戰績,只有它能讓那些許久不曾關注電子遊戲的消費者為之側目,並從一台傳統意義上的遊戲主機進化成了如今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模樣。

但是,在Nintendo Switch登場之前,NVIDIA其實還做過很多有趣的嘗試。

在NVIDIA的顯卡業務還沒有今天那樣如火如荼的時候,他們曾試著同時開展過多種業務,其中就包括了基於ARM架構的Tegra處理器,只可惜由於功耗、發熱等原因,Tegra處理器始終無法成為移動端市場裡的主流,甚至一度還被冠以「高分低能」的稱號。

(圖源:英偉達)

然後,在某個時間點,老黃突然靈光一現。

如果說Tegra系列晶片因為功耗高、發熱量大而遭到廠商棄用的話,那麼我們自己製作一台遊戲掌機,然後給它配備主動散熱的話,又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呢?

而這,就是英偉達第一款Android設備——NVIDIA Shield的故事。

充滿了科技感

在合蓋的情況下,NVIDIA Shield的外觀頗具科技感。機身頂部有一塊可替換的銀色上蓋(因為成色問題已塗黑),這也是該機「Shield」之名的由來,搭配上底部綠色的元素,放到今天看著依然十分前衛,典型的粗線條美式風格設計。

(圖源:雷科技)

不過在開蓋後,先前鋪墊的那些科技感立刻蕩然無存。NVIDIA Shield配備了一塊5英寸LCD螢幕,解析度為720P,不但螢幕邊框相比目前流行的全面屏智慧型手機來說相當巨大,而且還出現了嚴重的色溫偏黃現象,觀感確實不行。

(圖源:雷科技)

接著來看手柄部分,NVIDIA Shield的手柄和PS手柄出奇的像,都是左右對稱的雙搖杆布局,除了常規的手柄按鍵外,還配備了NVIDIA鍵、返回鍵、主頁鍵、音量鍵和Start鍵,缺少了線性扳機和Select鍵有些遺憾,音量鍵的操作邏輯也遠不如傳統的音量調節鍵。

(圖源:雷科技)

在手柄按鍵的上方,是兩個正面開孔的銀色揚聲器。令人驚訝的是,NVIDIA Shield的揚聲器效果相當不錯,即便放在今天,效果依然好於大部分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甚至相比一部分筆記本電腦揚聲器也毫不遜色,不僅音量充足,還能實現一定的低音效果,在遊戲時能獲得很好的臨場感。

(圖源:雷科技)

和傳統手柄類似的設計,賦予了NVIDIA Shield相當不錯的手感,這可以說是一款為手掌而生的設備。按鍵雖然不算緊緻但不松垮,完全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加上把手表面覆蓋的柔軟橡膠,讓你可以獲得牢靠的手感,你甚至可以輕鬆地將544克的機身端過頭頂,躺在床上遊戲。

這個手感,說是完爆所有Windows掌機也不過分。

(圖源:雷科技)

在機身背面,你還可以看到NVIDIA Shield的接口配置,包括micro-HDMI、micro-USB、micro-SD存儲卡插槽和3.5mm耳機埠,可以連接電視以輸出畫面這點也擴充了設備的可玩性。

現在看來,和同時期的3DS、PS Vita掌機相比,神盾掌機的形態絕對可以說是獨樹一幟了。

如果說3DS像是NDS的加大版,PS Vita像是PSP的加長版,那麼NVIDIA Shield看起來就像是在Xbox的手柄上「硬生生」加了一塊螢幕,亦或者是給智慧型手機上了一個手柄支架的樣子。

不過你要讓我評價的話,個人覺得這個外觀還是挺有科技感的,即使用現代眼光來看也不會覺得過時,尤其是它的揚聲器設計和散熱孔的小細節,處處彰顯著一股「悶騷」的感覺。

懷舊掌機,還是串流設備?

性能方面,Tegra 4處理器集成了四個Cortex-A15性能核心,以及一個頻率更低的Cortex-A15省電核心,具有72 ALU GPU核心,在當年的安兔兔性能測試中可以說是傲視群雄。

(圖源:中關村)

不過,最高安卓5.1的配置,搭配上放到今天顯得異常孱弱的性能表現,使得這款機子已經沒法運行什麼正經安卓程序了,只能用沙發管家搭配上TV版/智能音箱版應用才能獲得較正常的體驗。

此外,橫屏的設備形式,同樣制約了產品的使用體驗。目前安卓系統本質上還是一個為了豎屏而設計的系統,很多應用,直到今天依然沒有橫屏運行的功能,這時候你就只能豎著來操縱,體驗就別提有多彆扭了。

(圖源:雷科技)

這個情況,同樣會出現在遊戲中。支持Android系統,也就意味著你幾乎可以在Nvidia Shield運行幾乎所有的觸屏遊戲,比如《憤怒的小鳥》之類的。但是,如果使用觸摸屏進行遊戲,那它的操作感還不如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

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這款設備在發布時內置了專用的「Shield Games」平台,裡面都是針對按鍵操作進行了優化的遊戲。

當然,即便放在當時,這個遊戲平台里的內容量也不算特別豐富,只有大約100款。放到今天,這個平台更是直接用不了了,諸如《無主之地2》等獨占遊戲也已經丟失,小雷只能用《俠盜獵車手:聖安地列斯》來簡單進行測試,總之當時的3D大作都是沒啥問題的。

(圖源:雷科技)

再說說懷舊遊戲,受到系統的版本限制,NVIDIA Shield有不少模擬器是根本安裝不了的,其中包括世嘉Satern模擬器Saturn.emu、任天堂Wii模擬器Dolphin等,但是至少PPSSPP、Drastic這類比較常見的用起來沒啥問題。

實際遊玩下來,你會發現這些經典的PSP、NDS懷舊遊戲在NVIDIA Shield上的體驗相當不錯,因為它們本身便是針對手柄操作而設計的,而這款掌機的手感比起國產開源掌機要強出太多了。

不過《戰神》這種,運行起來不怎麼流暢了。

(圖源:雷科技)

接下來,就是這款設備當時最大的賣點——

串流遊戲。

首先是本地串流,在當年的發布會上,老黃特地演示了這台機子內置的GameStream功能,表示用戶可以隨時把自家PC的遊戲串流到神盾掌機上來玩,不管你待在哪個房間都可以。

有趣的是,當時老黃可沒說,這個功能不僅要配合英偉達自家的中高端顯卡使用,放在當時起碼是GTX750及以上水平的,而且為了避免延遲問題,你還需要一個非常好的網絡環境。

(圖源:中興)

幸好,這些問題放在今天都不是事。我目前在用一張RTX 4070Ti顯卡,家中使用的路由器是中興旗驥AX3000 Pro,採用高通IPQ5018處理器,支持Wi-Fi 6、5GHz 4X4 MIMO,放在僅單間大小的出租屋裡,足以充分發揮出500M電信寬頻的全部性能。

先看看和PC無線串流的情況,這裡就選用Steamlink進行本地互聯。

延遲方面,從秒表的顯示情況來看,本地串流PC和NVIDIA Shield之間的畫面大約是7-8ms左右。換言之,只要家裡能有300兆的寬頻連接,走本地串流時基本很難感受到畫面的延遲。

(圖源:雷科技)

至於輸入延遲這塊,我利用《節奏醫生》自帶的校準功能進行測試。在校準前,使用顯示器的輸入延遲為47ms,顯示延遲為90ms;在校準後,使用Nvidia Shield的輸入延遲為168ms,顯示延遲為90ms。換言之,由於本地串流和手柄輸入的原因,增加了大約120ms左右的輸入延遲。

(圖源:雷科技)

再看看NVIDIA Shield和PS5的互聯情況,看看這機子到底能不能平替PlayStation Portal。

遺憾的是,由於系統的原因,NVIDIA Shield並不能安裝索尼提供的官方推流軟體PS Remote Play,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利用第三方軟體PSPlay,這樣可用的手柄和自定義選項會多一些。

在成功與PS5完成配對連接之後,我測試了一下《EAFC2024》《GT賽車7》《審判之逝》等數款遊戲的遊玩體驗。

實測,在540P、60Hz、正常緩衝的情況下,基於《GT賽車7》里計時賽的UI顯示,我們可以看到Nvidia Shield的串流畫面延遲是100ms,較PC本地串流還是高了不少的。

(圖源:雷科技)

作為對比呢,油管上面的日本博主,實測PlayStation Portal的串流延遲在80ms左右。

別看延遲差距似乎不大,實際上PlayStation Portal的串流畫質是要好不少的,而且NVIDIA Shield缺少按鍵的問題在PS5上會被進一步放大,諸如OPTIONS鍵、PS鍵相關的操作都需要通過觸屏完成。

(圖源:雷科技)

總結一下,當兩款設備處在同一個網絡環境中,串流遊戲考驗的更多是設備的信號穩定性和編碼/解碼的效率,而Tegra 4這顆晶片既不支持5G Wi-Fi信道,視頻解碼能力也很羸弱,在串流PS5高畫質時出現卡頓情況自然是很正常的。

主要問題在於操作和畫面,NVIDIA Shield的手柄缺鍵問題在串流遊戲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而這塊略微發黃的720P小螢幕,則會讓實際遊戲畫質劣化不少,觀感對比如下圖所示。

(圖源:雷科技)

至於該機另外一個賣點,就是雲遊戲NVIDIA GRID,也就是英偉達現在力推的 GeForce NOW服務,它將遊戲的運算過程放在了雲端,設備端只負責顯示和控制部分,這樣理論上玩家手中的硬體配置就不會過時了。

當然,和PC串流一樣,雲遊戲也非常依賴網絡的質量,而且目前英偉達只在北美和歐洲部分地區部署了伺服器,同時你還需要單獨購買遊戲。

從我這咋弄都連不上的情況來看,估計是無福消受了。

Nvidia掌機,要回來了

如今再回首,NVIDIA Shield掌機很難說是一款成功的產品。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定價高昂,正如PCMag在當年的評測里的總結那樣,這款掌機的首發價高達299美元,因其高昂的價格,很難把這款產品作為可攜式遊戲設備來銷售出去,只能將其看作小眾的奢侈品。

其二是遊戲有限,在當時,NVIDIA Shield主推的串流能力根本沒有多少家庭能夠滿足,而直到整個產品生涯末期,依然嚴重缺乏值得用戶花時間的獨占遊戲,自然很難和PS Vita做競爭,就更別提3DS了。

(圖源:維基百科)

後來,英偉達也有延續該系列產品的想法,先後推出過NVIDIA Shield平板和NVIDIA Shield機頂盒,依然主打串流遊戲。

但真要說這兩款產品有什麼貢獻嘛...

那應該還是貢獻了一大堆庫存的Tegra X1晶片,給世界最摳門的廠商打造出最成功的掌機打了個底吧。

(圖源:雷科技)

但是不同於我們寫過的很多「最後一作」,對於Nvidia來說,Tegra晶片和掌機充其量也就是心血來潮的一些小業務罷了,對於這個如今市值萬億的龐然大物來說,很難造成什麼影響。

相反,當這隻龐然大物再次感興趣時,他隨時可以重新切入市場中。

就在最近,根據爆料者XpeaGPU的說法,英偉達對掌機表現出濃厚興趣。他透露,聯發科正在研發下一代遊戲掌機SoC,並將集成英偉達的GPU技術,傳聞該晶片將在今年的台北電腦展上公布,採用台積電3nm製程製造,並計劃2025年發布。

(圖源:Techrader)

在我看來,出現這種情況倒也正常。先不說隨著晶片製程提升而帶來的這一波Windows掌機浪潮,單論NVIDIA的死對頭AMD,現在其實也在和三星合作搞晶片,只是Exynos處理器真的不爭氣罷了。

在我看來,在幾乎不可能有什麼獨占遊戲的情況下,Nvidia最關心的掌機賣點,不論是本地串流,還是懷舊遊戲,都已經進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階段了。

至於這一次,Nvidia能否獲得成功。

或許只有到產品的配置、定價全部塵埃落定的時候,答案才能不言自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3fd76162998a7a92bb4fc4940aafe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