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背調員:打工人的秘密,打包價300元

2023-12-11     新周刊

原標題:大廠背調員:打工人的秘密,打包價300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談心社

(ID:txs163)

作者:梁九京

《2020全行業人才背調白皮書》顯示,候選人整體職業信用異常的情況高達39.13%。為了規避招聘成本、時間成本、欺詐風險等,各大公司和企業越來越熱衷於做背調。

社交平台上的發言可以佐證這一點,網友吐槽,應聘只有十幾個人的小公司,也接到了背調電話。一位網友面試月薪只有三千多元的職員崗,也沒能逃過背調。

(圖/unsplash)

拔高學歷、拉長工作時間、找人冒充上司……種種造假手段,很容易被背調員覺察。通常,只要簡歷中的某項內容亮起紅燈,候選人註定與心儀的公司無緣。

為了躲過調查,程式設計師出身的候選人會製作假的小程序,以蒙蔽背調員的眼睛。還有自認為聰明的候選人,選擇開通會員,篡改PDF格式的社保繳納記錄。甚至,有人私底下發出幾千元紅包,求背調員高抬貴手。

為了走上心儀的崗位,總有人在機遇與風險之間,賭一把。

撒謊與賄賂

和撒謊的人鬥智斗勇,是李雪健常常要做的事。

作為一名背調員,他的工作是找出候選人簡歷上的每一處漏洞。迄今為止,只有一個手段高明的造假行為曾讓他頗費心思。

一位候選人自稱工作過兩年多,和李雪健核查到的真實供職時長有一年左右的出入。為了進一步證實背調結果,李雪健讓對方提供更多的佐證資料。收到候選人發來的社保繳納憑證後,他屢次在官網輸入對方的流水號,卻沒查出任何數據。

社保繳納憑證上,附帶一個用以驗證的二維碼,李雪健用手機掃描,即刻跳出了相關信息。他覺得蹊蹺,來回研究PDF格式的社保記錄文件,調成可編輯模式後,發現有更改過的痕跡。

他最終確認,那是候選人自己製作的一款假的小程序。

同為背調員的孫寒,也見識過相似的手段。那是她的同事負責的項目,查證候選人學歷時,學信網沒有顯示相關信息。最初,大家以為「網站崩了,或者哪裡出現了bug」。

對方又給出了一個小程序的二維碼,掃碼後驗證成功。幾位同事不罷休,又嘗試用其它方式驗證,才發現是候選人作了假。「跟正規小程序掃碼出來的頁面一模一樣」,孫寒感慨。

(圖/unsplash)

今年是孫寒工作的第二年,趕上畢業季或「金三銀四」「金九銀十」這樣的求職旺季,孫寒每天大約要處理十幾單簡歷——逐個按照客戶的需求,查驗候選人的身份信息、學歷背景、工作履歷、工作能力等內容。

遇上有嚴格篩查要求的客戶,往往還要查看候選人的徵信大數據,確認有無網貸逾期,乃至訴訟、犯罪的記錄。孫寒所在的第三方背調機構,就曾查出過很多在求職中撒了謊的候選人。

個人信息的核對由單獨的部門同事負責。前同事、前直屬領導等證明人的姓名與聯繫方式,通常要進行匹配查詢,在支付寶中輸入對方提供的手機號,便能知曉身份是否屬實。

學歷背景則要在學信網進行驗證。根據孫寒的工作經驗,在學歷上做手腳的人不在少數。比如中專寫成大專,大專寫成本科。

按照孫寒的說法,除了學歷,簡歷造假的另一個重災區是工作時長,經常出現候選人故意拉長工作時間或合併工作經歷的情況。也有人在職級上動手腳,比如一些基層領導,會把崗位往上提一個級別。

還有一種常見的造假手段,是提供假的聯繫方式。通常,過往的每一段工作經歷,都要提供三個證明人的聯繫方式。但由於各種原因,候選人往往會在這個環節欺騙背調員。

(圖/unsplash)

孫寒遇到過不少讓家人朋友冒充領導或HR的候選人。

有一次,她去查證一個有兩段工作經歷的候選人,需要依次撥打6個電話。但每一次通話,對面的回答都是「挺好的」「還行」,問及候選人具體負責的工作,他們只能籠統地回復一句「就是相應的崗位內容」。

孫寒感到奇怪,隨後又查出候選人其他方面的問題,不得不將調查結果如實寫進報告中。

李雪健的經驗要更豐富一些,從業四年多,他和許多造了假的候選人打過交道。

剛入行時,他主要負責一些醫藥企業的背調工作,候選人大多是銷售崗位的職員。為了在新公司謀得更多收入,不少人會選擇偽造職位,比如「一個普通的醫藥代表,會把自己的職位偽造成區域經理,大多都是這種造假方式。」

服務網際網路行業的客戶時,李雪健和孫寒遇到的情況類似,「候選人更多的是在供職時間上造假,拉長或合併一段或幾段工作時間。」

他還遇到過三四個試圖賄賂自己的候選人,對方會私自添加他的企業微信,轉帳幾千元,求他通融。這種「觸及紅線」的行為,李雪健會直接反映給上級。

多方查證

背調員做久了,能夠根據候選人的反應覺察出端倪。在這方面,孫寒已經摸索出到一些經驗。

根據公司的流程,背調前要先致電候選人,告知對方需要填寫的資料內容,並在徵得背調同意後,方能開展一系列工作。有些人接到電話就開始心虛,說話支支吾吾,或者「比較炸毛」。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孫寒都會格外注意。

有時,背調進行到一半,需要對方提供社保繳納記錄、離職證明或其他佐證資料,如果候選人這時展現出介意的姿態,「百般不願意」,也會引起孫寒的警惕。若是對方擔心涉及隱私,她會耐心解釋,基本能得到理解。此外的可能則是,對方的簡歷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孫寒理解候選人面對背調時的擔憂。「他們可能覺得公司查的比較細,比如徵信大數據什麼的,涉及隱私。或者有些人覺得,聯繫之前的領導和同事有點為難,畢竟好多年沒說過話了。」

貝拉收到的背景調查授權書。(圖/講述者供圖)

另有一些候選人,和前公司的領導同事相處不算融洽,擔心自己被對方「穿小鞋」。社交平台上,有很多網友表達過此類擔憂:一位女孩發帖稱,半年內被前司連「黑兩次」,導致自己痛失兩個offer,評論區的幾位網友也講述了類似的遭遇。

孫寒說,這種情況是極少數。她從業以來,「只有個別單子」出現了這類問題。今年年初,孫寒接到過一個印象深刻的訂單,在向候選人的前領導了解情況時,對方很配合,但確實「沒說什麼好話」。

但她覺得,候選人不必過於擔心。背調過程中,還有名為「自主尋訪」的必要環節,即除候選人提供的工作經歷、證明人聯繫方式等,背調員會自主尋找渠道和線索,以證明候選人所述信息的真實性。具體來說,是尋找已知的證明人之外的第四個證明人。

孫寒通常會聯繫候選人前公司的HR,判定對方的在職時間、簽約公司的名稱等信息是否屬實。

候選人在工作中所負責的內容、工作上的表現等,則需要通過同事、上級來核實,不會只通過一兩個人的言辭去下定論,「一定會去多問一下,」結合不同的說法,如實反饋在背調報告中。

也有因為其他原因而對背調感到緊張的候選人,浙江的貝拉就是其中一位。

前段時間,她應聘了一家電商公司的品牌策劃崗位,收到offer後,很快接到第三方背調公司的電話。因為自己有投資一家公司,而且這家公司恰好存在法律糾紛,貝拉擔心了好一陣子。

不過,她提供了律師的起訴狀,證明自己只是投資人,並沒有參與實際經營,最終順利通過背調。「我感覺,只要不是失信人或者在外經商的類目跟新公司不衝突,就不用太擔心。」

11月初,背調結果一出,貝拉馬上入職了新公司。

「那可是金主爸爸」

在外界看來,背調員的工作很是神秘,仿佛「私家偵探」。而在孫寒眼裡,與普通工作沒什麼兩樣,都是朝九晚五,有時還得加班。至於具體工作,她基本上應付得了所有的背調任務,偶爾會感到「費勁」的,是一些特殊情況。

孫寒坦言,如果候選人此前工作的公司已經倒閉,或是提供的證明人均已離職,對方的在職信息就「不太能有辦法核實」,但這類情況會比較少見。

背調的評判結果,最終以亮燈的形式呈現。孫寒說,不同客戶的錄用標準有所不同,因此,背調公司在進行背調報告評定時,會相應地對判燈標準進行微調,但「大差不差」。

比如,候選人的簡歷不存在問題,會亮綠燈。工作時長虛報了一兩個月,算是輕微「注水」,會亮藍燈。

「注水」過多的,比如6個月或更久,會被認定為造假,亮黃燈。「像是訴訟記錄、網貸逾期什麼的,也會出具一個黃燈報告。」這時,背調員需要向客戶進行溝通和報備,由HR來判斷是否錄用候選人。

社交平台上關於背調的討論。(圖/社交媒體截圖)

如果某份簡歷被亮紅燈,則屬於嚴重造假行為,候選人將被客戶公司永久性拒之門外。

但讓孫寒感到詫異的是,有些候選人的背調報告明明是紅燈,最終卻能成功入職。她說,這不僅是因為客戶公司急需用人而放寬了入職門檻。

有時,候選人和客戶公司或其中的某些員工存在一定的人情關係,背調出問題後,對方還會主動調整候選人的背調套餐,免去某項原本需要核實的內容。「具體哪個公司我就不說了」,孫寒不敢透露客戶的名字。

她還遇到過,給出紅燈的背調報告後,客戶要求「對一些項目進行修改」。紅燈最後變成了綠燈。

種種現象,顯然違反公平原則,但「有什麼辦法,那可是金主爸爸」。

正常情況下,一份簡歷的背調報告需要4天左右的時間,遇上紅燈還能入職的情況,孫寒和同事也覺得氣人,「有時我們還會(因為紅燈)多查幾次,多問幾個人(來確認),費勁吧啦忙活幾天」,對對方毫無影響,她覺得自己「白乾了」。

孫寒所在的公司接到過許多網際網路公司的背調訂單,有些大廠要求多,格外耗費精力。不僅要逐項對比候選人填寫的信息和他們投遞的簡歷信息,查看是否一致,還得遵循專門的報告模版。

「挺煩的」,「可能這個公司你得這麼寫,到另外一個公司就得換一套書寫格式。」

評判標準也時常在變化中。每個客戶公司會根據自己不同階段的用人情況,隨時調整亮燈準則。比方說,求職者數量遠遠高於所空缺的崗位時,候選人將工作時長延長兩個月,可能就算造假行為,而人才緊缺時,注水四個月都有可能是輕微問題。

孫寒服務過的一個大廠,「一個月改了四次」,簡直是「三天兩頭改標準」。

不要造假

背調多集中在大公司或中小型公司的重要崗位,因為「還挺貴的」。

孫寒所在的背調公司,只核對候選人身份、學歷等基礎信息的普通套餐,一單只需幾十到百元不等。一旦涉及到調查候選人的工作經歷,就會上升到三四百,乃至五六百元。加急訂單還會再加價。

如果對高管進行背調,「一查就是好幾段工作經歷,那肯定相當貴。」孫寒隔壁的同事接到過一個特別崩潰的訂單,「一次查了10段工作經歷」。

算下來,至少要打30個電話。不僅要和各公司的HR簡單溝通,還要和候選人的各級領導及同事問話,訪談內容相當細緻,具體到在崗時的工作內容、工作態度、做出的業績、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一通電話可能在5-10分鐘。

至於背調的花費,「怎麼著也得四位數了。」孫寒篤定。

李雪健的背調公司也有廣泛的配套業務。藍領背調、白領背調、特定行業背調等,最貴的可以賣到萬元以上,會添加類似心理學的訪談技巧,挖掘出更深層的內容,甚至可以分析出候選人和客戶公司崗位的匹配度,「屬於高端報告」。

某背調公司官網提供的部分服務。(圖/某公司官網截圖)

李雪健坦言,這類背調通常是大公司招聘中高管時,才會「破費」的高招聘成本。

《2020全行業人才背調白皮書》顯示,候選人整體職業信用異常的情況高達39.13%。為了規避招聘成本、時間成本、欺詐風險等,各大公司和企業越來越熱衷於做背調。

社交平台上的發言可以佐證這一點,網友吐槽,應聘只有十幾個人的小公司,也接到了背調電話。一位網友面試月薪只有三千多元的職員崗,也沒能逃過背調。

李雪健「不覺得奇怪」。這幾年觀察下來,他發現,背調已經變得較為普遍。2019年剛入行時,不少候選人不了解什麼是背調,如今大多數候選人習以為常,「很自如,也很配合」。

另一個變化是,背調公司的訂單量和裁員掛鉤,「某個網際網路公司突然大批裁人,訂單量會減少,當進行業務調整或成立某個事業部時,又能明顯感覺到訂單量激增。」

當背調成為員工入職前的必備流程,客戶對背調公司的要求也更高了。不只是工作質量,在背調周期上也有所體現,「之前一本比較複雜的背調報告,周期可能是5~6天,現在客戶要得更急一些,3-4天就出一份報告。」

(圖/unsplash)

作為冷門行業的從業者,李雪健和孫寒都有被身邊人視作「救星」的經歷。李雪健的姐姐曾在入職一家公司前向他求助,憨厚的弟弟只告訴她,「要如實地填寫簡歷,如實告訴公司你的情況」。

孫寒的室友合併了兩段時間較短的工作經歷,「說自己非常想進那家公司,不合併肯定不能入職」。面對這樣的諮詢,孫寒不支持她去冒險。

她偶爾也在社交平台解答和背調相關的問題,建議有兩點:一是別造假,二是儘量積極配合。

對於那些已經造假,並接受了第三方公司背調的人,她的提醒是,「一定要聽得懂暗示」。比如候選人簡歷上的工作時間是3月-9月,背調資料上填的卻是3月-6月,背調員若來詢問是否填錯,一定要乖乖答」是「,並進行修改。

社保繳納記錄等資料更不能造假,「可能提供真實的資料,還有一線生機,一旦造假,這份工作就難保了。」

(孫寒、貝拉為化名。)

讀完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3e9aa0f1ad5e36429d13ccbaea2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