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承恩率部攻打瑞安縣城,清軍洋槍隊突施冷槍,他翻身落馬而死

2023-11-08     阿斗愛

原標題:白承恩率部攻打瑞安縣城,清軍洋槍隊突施冷槍,他翻身落馬而死

1862年3月,太平軍將領白承恩率部攻打瑞安縣城,此戰白承恩衝鋒在前,親率前鋒營向瑞安縣城的門戶雷橋發起突襲,豈料,清軍在雷橋四周部下重兵,等到白承恩率部前來,埋伏於四周的清軍洋槍隊突施冷槍,正中白承恩的胸膛,白承恩頓時翻身落馬而死,令人唏噓不已!

白承恩,太平軍將領,人送綽號「老三」,他本是一名遊走於江湖的算命先生,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之後,受天平天國運動的感召,白承恩便化裝成乞丐躲避清軍的盤查,一路乞討去往天京城。

白承恩在途徑鎮江時,偶遇太平軍羅大綱部,隨後表明了來意,被太平軍羅大綱部接納,成為一名太平軍戰士。

成為太平軍戰士的白承恩一心想要建立功勳,成為太平軍的高級將領,因此在隨後的戰事中十分賣力,但是就在他憧憬自己的未來時,羅大綱卻在戰事中兵敗身死,這就使得白承恩的計劃被全部打亂。

羅大綱死後,白承恩被編入到了待王李世賢的麾下,由於白承恩遊走江湖多年,對於浙江,江蘇等地的地理人情十分的了解,待王李世賢便對其破格提拔,成為待王李世賢麾下的一員謀士,為李世賢出謀劃策。

白承恩這個人樸實,講究情義,他來到待王李世賢麾下任職後不久,就和李世賢部的太平軍將士打成了一片,成為李世賢部中受人尊崇的「軍師」。

1860年,待王李世賢率部東征,白承恩在此戰中,運籌帷幄,聯繫到了蘇南天地會武裝加入到太平軍的東征之戰中,使得待王李世賢主導的東征之戰可以順利開展。

在隨後東征蘇常和嘉興解圍的戰事中,白承恩率部衝鋒陷陣,奮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因而被待王李世賢保舉,被幼天王封為「天朝九門御林朝勛臣驤天燕」,躋身於太平軍名將的序列之中。

1861年,侍王李世賢率部去往浙江境內開拓,作為心腹部將的白承恩追隨左右,在隨後的戰事中,白承恩率部強勢攻取金華等地,為侍王李世賢部在浙江站穩腳跟,奠定了基礎,侍王李世賢為了表彰其功績,將其封為通天福,以示恩寵!

1861年,侍王李世賢率部攻打溫州府城,此戰,侍王李世賢兵分兩路,一路攻打溫州城的門口處州,一路則由自己率主力人馬領銜攻打台州府。

當時,白承恩率領第一路人馬由海溪出發,冒著寒風,向著溫州方向一步步逼近,不久之後便強勢攻下了青田縣城,但是清軍和地方團練狼狽為奸,不久之後就捲土重來,設置壁壘來阻擋白承恩率領的太平軍人馬。

白承恩見此情形,便在大嶺地區擺下「荷包陣」,誘敵深入,將清軍和地方團練的人馬打的是潰不成軍,地方團練的團總孫詒谷也在此戰中被太平軍擊斃。

取得戰事的勝利之後,白承恩便開始短暫停留,招募兵勇,準備先攻下瑞安縣城,再與侍王李世賢部取得匯合,

1862年3月,白承恩率領麾下的太平軍將士經過晝夜的急行軍來到了瑞安縣城境內,此戰,白承恩力圖速戰速決,因此並沒有派出前哨對前行之路進行偵察,而是一人一馬衝鋒在前,引領太平軍向瑞安縣城進行衝鋒。

但是令白承恩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個人的莽撞進攻,不僅令麾下的太平軍損兵折將,更是令自己在此戰中「折戟沉沙」,中槍而亡。

當時,白承恩騎著高頭大馬,拿著武器,憑著一股勇勁,向雷橋飛奔而去,而早已埋伏在雷橋高點的清軍洋槍隊則是毫不猶豫地將槍口瞄向了白承恩,只聽幾聲槍響,白承恩胸膛中槍,當即翻身落馬而死,白承恩一死,他麾下的太平軍將領頓時陷入到混亂的局面之中,被清軍趁勢一陣掩殺,大敗而走。史載:「行至雷橋,猝遇伏,中抬槍,傷重,死於桃花牆。」

白承恩死後,他的屍首被當地的老百姓收斂之後,埋於雷橋東側,後續他的族人來到這裡,將他的棺槨遷回到了他的故鄉的湖竇進行安葬,使得白承恩落葉歸根。1988年,白承恩的墓被進行了重新翻修,在他的墓處又修建了天福亭,以此來紀念這位太平天國的鬥士,現如今這個天福亭已經成為了平陽地區著名的旅遊、文化景點之一,令全國各地的老百姓到此一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3a4a30c9bc6b43b243b28fc9bc73f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