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騙局緊急預警!騙的不是錢,而是你的「臉」!

2023-05-17     台州公安

原標題:最新騙局緊急預警!騙的不是錢,而是你的「臉」!

當下,線上平台成為不少商家尤其是定製類行業商戶與客戶溝通的手段。當你作為商家和客戶成功加上微信後,客戶發來聲稱是參考樣式的壓縮文件,你會點開嗎?

近日,網友萌萌(化名)反饋,從事裝修行業的她近期收到陌生客戶發來的壓縮文件,聲稱是戶型圖,但其點開後卻發現該文件是電腦病毒,無奈之下只能重裝系統。

客戶以戶型圖等名義發來病毒文件

有商家點擊後重裝電腦系統

萌萌稱,因為從事裝修行業,她經常會遇上客戶加微信後帶著戶型圖來詢價的情況。5月初,有客戶通過某二手閒置平台找到其店鋪諮詢裝修事宜,兩人加過微信後,對方隨即發來一個壓縮文件,稱是戶型圖讓萌萌查看報價。萌萌用手機點擊後發現無法打開,將情況告知了對方,對方卻堅稱不可能,並指導她用電腦打開。「然後我就發現電腦中病毒了,而且刪不掉。」萌萌說,自己目前沒損失,但因為中了病毒,無奈之下只能重裝了電腦系統。

遇到這類情況的不止萌萌一人,自4月初開始,從事室內裝修設計的陳星(化名)和同事也頻繁收到客戶發來的壓縮文件。「都是以圖紙和其他內容為藉口發來的壓縮包,點開後發現是執行程序,後綴顯示是exe。」陳星說,自己所在的公司在網上均有店鋪,很多客戶會通過店鋪加微信,諮詢合作事宜。正常情況下,一般客戶都會發來cad文件或者圖片以供他們設計參考,但這幾周,他和同事幾乎每天都能遇到陌生客戶發來壓縮文件的情況。

陳星和同事多次收到「客戶」發來的壓縮包文件

「一開始是需要解壓的壓縮包,後面直接髮帶有.chm和.bat後綴的文件,我們後來發現都是病毒。」陳星表示,這些客戶自稱發來的文件是圖紙,讓其打開文件報價,有幾位同事第一次遇上基本就中招了。

陳星同事收到自稱是客戶發來的戶型結構圖文件

「這些程序執行後,會通過後台控制電腦上的用戶微信建群發廣告,還會刪除用戶電腦內的文件資料。」陳星介紹,因為剛開始不知道是什麼病毒,大家只能備份資料重裝電腦系統。「我也刷到其他行業碰到這類情況的消息,像定製蛋糕、定製珠寶和婚紗攝影的都有。」他說。

多行業網友遭遇壓縮包騙局

中招後

出現微信、QQ號被盜等情況

近一個月以來,在社交平台,陸續有各地的網友發布經歷該騙局的內容。有身為獸醫的網友,收到顧客發來的自稱是寵物生病圖片的壓縮文件;也有身為HR的網友,收到應聘者發來的自稱是個人簡歷的壓縮包;更多的則是設計行業網友,遇到客戶發來自稱是參考樣式的壓縮文件。

社交平台多位網友發布受騙經歷

這些文件大小多在10M以下,小的只有20K。因為行業平時需要大量接觸陌生客戶,在第一次碰到這類壓縮文件後,多數網友在對方誘導下用電腦打開運行了文件,電腦隨後中了病毒。而在中招後,不少人發現自己的電腦在空閒之餘被遠程操控,同時微信或QQ被盜號,出現瘋狂拉好友建群、發營銷信息的情況。多位網友稱,自己微信因為被盜號後多次拉群被限制了登錄,有的甚至被永久封號。

這些文件是哪類病毒?

普通市民要如何防範?

這些文件大小多在10M以下,小的只有20K。因為行業平時需要大量接觸陌生客戶,在第一次碰到這類壓縮文件後,多數網友在對方誘導下用電腦打開運行了文件,電腦隨後中了病毒。而在中招後,不少人發現自己的電腦在空閒之餘被遠程操控,同時微信或QQ被盜號,出現瘋狂拉好友建群、發營銷信息的情況。多位網友稱,自己微信因為被盜號後多次拉群被限制了登錄,有的甚至被永久封號。

對此,柯警官打了個簡單比喻:「普通市民遇到陌生人要發送文件的情況,要注意守好自己的『窗戶』。儘量不要『主動開窗』和『被動開窗』。所謂『主動開窗』指明知道這個文件可能有問題還接收並打開文件讓『病毒』進入,而『被動開窗』就是電腦和手機不設關屏密碼或者設置的是很簡單的弱密碼,能接觸到手機和電腦的人就很容易將『病毒』植入。」

「守好『窗戶』基本可以防範大部分的『病毒』入侵。」柯警官表示,「但市民如果碰到必須要接收且打開文件的情況時,建議市民可先核實一下對方身份、留下電話、微信等等,因為『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可能構成犯罪,留下對方身份信息可對對方產生威懾作用。

針對工作需面對大量陌生客戶的行業商戶,在對方不願意告知真實信息且屬於線下也沒有見過面的情況下,柯警官建議商家可以每次接收文件後,在不打開文件條件下使用殺毒軟體查殺一遍,確認沒查出病毒再打開文件。有專業知識或者安全意識比較強的市民可配備一台工作專用機或者裝個虛擬機,平時關注系統補丁的更新,配置好防火牆,定期備份數據等等。

最後,針對已經感染病毒的電腦,他表示,一般病毒可以用殺毒軟體進行殺毒,但如果感染比較嚴重,受害人又不放心,也建議重裝系統,避免留下隱患。

此外,柯警官提醒,除了入侵電腦系統的病毒外,如今還有不少針對手機系統設置的病毒,市民在收到陌生簡訊附帶連結後,切勿隨意點擊簡訊中的連結,有可能是病毒或跳轉釣魚網站引發詐騙事件

來源:人民日報、浙江在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27b233bfba73ec07d13febc0c36c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