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駐日大使攛掇搞經濟版「北約」

2024-10-11     環球時報新媒體

本報記者 邢曉婧

美國駐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紐爾日前在一篇文章中稱,拜登政府已成功擴大印太多邊安全夥伴關係,現在是時候考慮增加新的經濟措施對抗中國了。他攛掇美國及其盟友組建類似「北約」的聯盟,以對抗所謂中國的「經濟脅迫」。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認為,所謂經濟版「北約」不太可能實現,相關國家都有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尤其在經濟層面不會圍著美國轉。

伊曼紐爾8日在美國《華爾街日報》上發表評論文章稱,拜登政府僅在過去一年就在「印太地區」組建起「美日韓」和「美日菲」兩個重要的夥伴關係,已成功擴大在該地區的多邊夥伴關係,現在則需要考慮增加新的經濟措施應對中國。他特別提到了中澳之間的貿易爭端,稱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煤炭、牛肉、葡萄酒等商品提高關稅後,澳大利亞在盟國的幫助下「減少了對中國的依賴」並「迫使北京讓步」。

伊曼紐爾援引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學者亞倫·弗里德伯格的觀點稱,貿易防禦聯盟可以減少其成員對中國的「風險敞口」,若想行之有效,其核心必須具備相當於《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的經濟條款——對一個國家的攻擊就是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各國將採取統一的對策支持受到經濟攻擊的成員國。「我們可以通過對抗中國政府的經濟策略來進一步孤立中國。」伊曼紐爾叫囂稱。

「就在石破茂『亞洲版北約』構想成為新聞頭條時,伊曼紐爾拋出了經濟版『北約』的提案。」日本共同社報道稱,石破茂在參加自民黨總裁競選時提出「亞洲版北約」構想,但其正式就任首相之後已「淡化」這一想法。另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石破茂前往寮國參加東協峰會當天已向媒體表示,「無意」向東協和其他國家領導人提出打造「亞洲版北約」的想法。報道稱,這一構想遭到了國內外的質疑。

「所謂經濟版『北約』的說法是異想天開,不大可能實現。」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1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伊曼紐爾拋出這種說法的時機十分微妙,在石破茂已經「封印」「亞洲版北約」構想時,美國駐日大使跳出來說這種話,說明美國迫切希望在經濟層面也對日本和其他盟國揮舞「指揮棒」。

呂超稱,無論是日本,還是伊曼紐爾在文章中舉例的澳大利亞,抑或是其他盟國,都有基於其自身國家利益的考慮,尤其是在經濟層面,更是盤算著如何實現本國利益最大化。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對象國和最大進口來源國,同時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它們與中國進行經貿合作帶來的實惠有目共睹。不過,呂超也提醒說,在日本社會右傾化嚴重的當下,不排除右翼政客「拱火」、美國向日本施壓的可能性,新內閣走向還有待觀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1f95492b8d5a69e7603926bc08b14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