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讀 | 救命還是送命?美軍彈射座椅問題引發多型戰機停飛

2022-08-20     看航空

原標題:早讀 | 救命還是送命?美軍彈射座椅問題引發多型戰機停飛

「一周熱點」

8.7-8.20

在這裡

看全球航空

7月底,美國《空軍時報》等網站發布消息稱:

「在製造商發現問題缺陷後,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正在更換一批固定翼飛機上有問題的彈射座椅部件。」

目前,美軍方以關乎運營安全為由,拒絕向外界透露有多少架飛機受此彈射座椅問題的影響。但從公開信息來看,這次問題波及的機型可不少——有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艦載戰鬥機F/A-18B/C/D「大黃蜂」、F/A-18E/F「超級大黃蜂」,電子戰飛機E/A-18G「咆哮者」、T-45「蒼鷹」教練機和少量參與飛行訓練的老F-5「虎」Ⅱ戰鬥機。

「孤立小問題」?多型號中招

目前來看,美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這兩個兵種的一線主力機型已經悉數「中招」。但此次「彈射座椅」事件的影響還不止於此。

在同日的報道中,美空軍宣布203架T-38「禽爪」和76架T-6「德克薩斯人」教練機因同樣的彈射座椅部件問題停飛。此後不久,甚至連總是「毛病不斷」的F-35家族也「中招」了——美空軍表示全面停飛F-35,檢查飛行員座下的這把彈射座椅還能否在應急情況下救生保命。

隨著更多信息被披露,外界發現美國空軍F-35A是最早發現彈射座椅問題的型號。

今年4月,美國猶他州希爾空軍基地的機務發現彈射座椅的「cartridge actuated devices」(「藥筒驅動裝置」,對應中文語境中的藥筒擊發或發火裝置)異常。但在檢查了數量有限的其他幾架F-35A的彈射座椅後,機務認為這只是一起孤立的小問題。

直至3個月後的7月份,美軍戰機上彈射座椅的製造商,英國馬丁·貝克公司在質量檢查中發現自家生產線正在生產有問題的「藥筒」,轉而通知了美國軍方,這才引發了這次美軍空中力量的大規模停飛檢查。

美國《空軍時報》援引未證實的美國空軍教育和訓練司令部簡報摘要稱,今年4月份希爾空軍基地的機務在對F-35A進行例行維護檢修時,通過「手掂分量」發覺彈射座椅的藥筒重量有問題,在仔細檢查後,發現裝藥缺斤少兩。

彈射座椅問題為何影響嚴重?

截至目前,美國軍方和馬丁·貝克公司均未就此次「彈射座椅質量問題」給出更具體說明,也沒有具體指明究竟是哪個藥筒的「藥筒擊發裝置」(CAD)出了問題。

CAD是一個寬泛的、涵蓋了多個品類的統稱,在一把彈射座椅上一般裝有多個、多種CAD。從一些報道著重強調的「彈射」(ejection),以及影響能否彈射出艙來看,這一批有問題的CAD很可能是最為關鍵的彈射筒。

馬丁·貝克公司的官網上暫未見到此次彈射座椅問題的相關報道。目前官網首頁依然是持續更新的其彈射座椅曾拯救的飛行員人次。這是其獨創的企業文化。彈射領帶俱樂部(Ejection Tie Club)也是其企業文化的重要部分,主要活動是為獲救的飛行員送上領帶、證書、會員卡、徽章、別針或女士胸針。

此次被緊急排查問題的彈射座椅,在馬丁·貝克公司的產品序列中編號分別為MK14和MK16,這兩款彈射座椅在彈射動力上均採用了彈射筒加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射筒負責於緊急時刻,在規定時間內以人體可耐受的速度將飛行員和彈射座椅推出座艙;出艙後,位於椅盆或椅背上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點火,繼續將座椅助推到降落傘能安全展開的高度。

一般彈射座椅上有多個品類的火工品,既有包括彈射筒內的彈射彈,也包括人-椅出艙後點火的固體火箭,還有各類擊髮結構和發火結構。上圖中圓餅狀物體即為下圖馬丁·貝克彈射座椅的彈射筒上的彈射彈(cartridge)。

彈射筒一般為二級或三級套筒結構,它最主要的部件是套筒組件、擊髮結構和彈射彈等。這裡的「擊髮結構」和「彈射彈」,也就分別對應英文報道中的「藥筒驅動裝置」(cartridge actuated devices)和「藥筒」(cartridge)。

所以,如果馬丁·貝克這兩款彈射座椅是彈射筒內彈射彈的擊髮結構出了問題,其直接後果將是應急情況下連彈射救生的第一步:彈射都做不到——飛行員拉動了兩腿中間的彈射手柄後,將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困在艙中。

在MK14彈射座椅上,座椅後部正中央的即為彈射筒(黃框表示處),座椅下部白色的為固體火箭。

「颱風」戰鬥機所裝配的Mk16。在Mk16彈射座椅上,彈射筒則改為雙管彈射筒,置於座椅的兩側,並與上下樑相連。

即便不深究「藥筒驅動裝置」的具體細節,並且樂觀估計這次馬丁·貝克彈射座椅的問題並沒有出在最致命的「彈射筒」上,但如果問題出在其他部件(比如射傘結構)上,這些「小問題」都會導致彈射座椅無法在關鍵時刻順利、安全地帶飛行員逃出生天。

彈射座椅研製中的重要測試環節:火箭橇滑軌測試。圖中測試的是馬丁·貝克MK14的美國海軍版NACES。畫面中黃框所示即為「彈射筒」將人-椅彈出艙後依舊留在艙內的外筒,人-椅出艙後固體火箭點火,同時射傘機構(也是以火藥為動力,也需要相應的CAD擊發裝置)射出穩定傘。

「雖然彈射座椅有問題的飛機依舊可以飛行,但我認為,沒有多少飛行員在知道自己可能無法彈射後還會願意升空。」

正是因為這個小問題的大影響,美軍才如此大動干戈地逐一排查。目前美國軍方稱,沒有收到因該問題造成的飛行員傷亡報告。

馬丁·貝克公司為F-35家族供應的MK16定製版US16E。

美空軍多型號何以逃過此劫?

你或許會產生疑問:為什麼這次美國海軍的主力戰鬥機無一倖免,反倒美國空軍的F-15、F-16、F-22戰鬥機、A-10攻擊機、B-1B、B-2轟炸機等型號卻逃過此劫?

這是因為這些機型上使用的彈射座椅是美國本土研發生產的ACESⅡ(先進概念彈射座椅,Advanced Concept Ejection Seat)。而美國海軍的戰鬥機上普遍裝備的則是馬丁·貝克公司以Mk14為藍本開發的「海軍機組人員通用彈射座椅」(Navy Aircrew Common Ejection Seat,簡稱NACES),通常也被稱為SJU17A。目前美海軍現役機隊中使用了約2200多套NACES。

ACESⅡ彈射座椅的開發生產合同被授予了麥道公司和韋伯飛機公司。在隨後的近半個世紀中,韋伯公司退出了這方面業務,而麥道在與波音合併後,ACES產品線又一路轉手到了現在的柯林斯宇航公司旗下。

馬丁·貝克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為美國海軍供應「海軍機組人員通用彈射座椅」,不同機型上的編號稍有差異,包括雙座上的前后座之別。

而不論是美國空軍的ACESⅡ還是美國海軍的NACES彈射座椅,在研發生產方面都很大程度上考慮到了「通用」問題:這樣既能獲得大批量採購帶來的成本優勢(採購成本和後期的維護成本),也能降低飛行員學習、使用的成本,對地勤機務來說也同樣。

這是美海軍「華盛頓」號航母上剛從F/A-18E「超級大黃蜂」上拆下的彈射座椅,可見椅盆上的固體火箭。

美國空軍普遍使用的ACESⅡ彈射座椅,質量上也不算十拿九穩:此前早讀中曾提到F-16飛行員因彈射座椅故障而喪命的事故。

也正是因為馬丁·貝克公司的MK14和MK16兩大系列在西方戰機上大範圍通用,所以在此次CAD問題曝出後,西方多款戰機「一人感冒全家吃藥」——近日英國媒體報道稱,英國空軍正在排查「紅箭」飛行表演隊的「鷹」教練機和「颱風」戰機上的馬丁·貝克彈射座椅。

F-35聯合項目辦公室也發布了「90天時間合規性技術指令(TCTD)檢查程序」,指導F-35的多家國際客戶檢查彈射座椅問題。

使用MK16彈射座椅的歐洲「颱風」和達索的「陣風」戰鬥機也可能也要自查一番了。

彈射座椅集機械、電子、火工、氣動、人機工程、航空生理衛生學等多學科於一體,是保障飛行員生命安全的關鍵裝備。目前全世界僅有美英俄中這4個國家具備彈射座椅的研製能力,圖為2021年中國航展上航空工業展台展出的彈射座椅和抗荷服。

排版:莊智玉

策劃 | 文案: 鄭宇航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早讀 | 可怕的不僅僅是海風:如何在航母上「五花大綁」艦載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15e66fcbc9e0668e892c244c7c3da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