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島雜談】
5000億!5000億!5000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央媽正式決定出台「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新政,首期規模先砸5000億元。
用媒體的話講,這標誌著我國首個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落地。
其導向很明確,就是為了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以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資產為抵押,從人民銀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等級流動性資產。
其目的很具體,就是為了穩定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簡而言之,就是「以券換券」。
央媽不會再印鈔票了,只能通過「以物易物」的模式來滿足你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
而且明確規定通過這項工具所獲取的資金,「只能用於投資股票市場」。
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證券、基金、保險公司的穩定股票市場的作用。
你投資股市缺錢,我們可以互換「等價物」,我的信用級別高,你拿著抵押來的高級「等價物」,由於有我央媽做背書,你就可以迅速變現了,於是乎,你的流動資金就活絡了,在股市上就可以大顯身手!
這既是「便利」,也是紅線!
便利,就在於
你不再為資金緊張愁眉苦臉,只要你有「家底」,跟央媽說一聲就行了。
紅線,就在於
你得投資股票,而且要不斷地增持股份才行!
此前,央行行長潘功勝在官方發布會上就已透露,將創設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作為「第一項工具」已經落地。
對此,潘功勝就曾放出狠話:「只要這個事兒做得好,第一期5000億元,還可以再來5000億元,甚至可以搞第三個5000億元。
15天後
果不其然
這第一隻靴子
今天終於落地了!
圖片源自網絡,9月24日,央行行長潘功勝在國務院舉辦的記者會上首次拋出「創設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這「第二項工具「就是
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
就稱之為央媽的「第二隻靴子」吧!
這個工具,旨在引導商業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用於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對此,潘行長依然爽快,「首期額度是3000億元,如果這項工具用得好,可以再來3000億元,甚至可以再搞第三個3000億元。
看點就在於
這項刺激政策是普惠的
無論你是國營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亦或什麼混合所有制企業,只有你是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都可以申請。
到底能否「做得好」、「用得好」,就看那些拿到「熱錢」的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及其大佬們爭不爭氣了!
圖片源自網絡,9月13日,劉紀鵬教授接受鳳凰財經採訪
資本
離開了「嚴刑酷法」的系統規制,它與生俱來的「惡」細胞就會迅速膨脹,進而合成為一頭肆無忌憚的瘋牛,待到牛氣沖天之時,這頭瘋牛就會釀造金融災難,然後,它一路狂奔,揚長而去!
然而,任何政策從醞釀生成到落地實施,整個流程走完,往往與瞬息萬變的市場情緒,總是存在一個「時間差」。
時隔央媽公開了「兩項工具」以來,只有15天,但股市卻經歷了劇烈震盪。
國慶假期前
股民聞風而動,高歌猛進,境外資本漂洋過海,大舉湧入。
貌似牛氣沖天的股市,都沉浸在大美中國的秋色里,萬山紅遍,沃野金黃。
和著國慶氣氛的節拍,天南地北的股市顯示屏都跳動著中國紅。
國慶假期後
10月8日
A股三大股指全線高開
這一潑天的富貴,被央媒稱之為「見證歷史」的一天。
兩市成交額越3.45萬億。
開盤漲停股票超過800隻,上證指數一度站在3674.4點,超5000隻個股飄紅。
看到這樣的報道,你興奮不興奮?
這一波的股市行情,OK不OK?
然而,這只是正面信息的一種輸出,說的是股市的基本盤已今非昔比。
但這只是行情的一個側面,簡稱:暴漲!
事實上,它還有一個側面,簡稱:暴跌!
同樣是媒體報道,10月8日這一天,A股最大的虧損出現了,7.7資金追高一隻股票,收盤時浮虧2.7億元,前後只用了3分鐘!
這就是「買漲不買跌」方法論踐行者的悲慘瞬間。
這還沒完,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10月8日這天,第一批被套的新股民已經出現。
對那些假期里滿心期待牛市,開盤就「無腦加倉」的股民(很可能是新股民)來說,今天或許是本輪大反彈行情中,追高最容易被套的一天。
「牛市容易虧大錢」?
有5000多隻股票普漲,貌似投資者的信心「顯靈」了,下個交易日應該繼續「買漲」了吧?
但事實又給善良的股民們一悶棍!
今天的盤面就給新股民上了最為生動的一課。
股市行情的突變,勢如破竹,滿目煙塵!
10月9日
三大股指全線低開
滬指跌6.62%,深成指跌8.15%,創業板指跌10.59%。上漲個股不足300隻,股票下跌成為了市場主旋律。
超5000隻個股飄綠。
源自網絡,10月9日股票行情
新股民急劇增加,年輕人已成為擁抱牛市的生力軍,百萬軍團正在擴展規模。
仿佛春天溫馨又飄逸,股市夢幻在此時。
熱情來了!困惑也來了!
80後成了帶頭大哥!
10月10日
「好事成雙」的一天,並未如期而至,大多數股民被割了韭菜。
股市整體表現:兩跌一漲,重整河山待後「升」。
正可謂:談股論金,喜極而涕,暴漲驟跌,措手不及。
國外媒體「趁火打劫」,唱衰拱火。
然而
第一項工具的落地
仿佛又給股市打了強心劑。
兩隻靴子,光彩奪目,引無數英雄掏腰包。熱血沸騰終有時,幾家歡喜幾家愁。
第一隻靴子落地,需時15天,那麼,第二隻靴子何時落地,仍然是個大大的問號!
然而,「兩隻靴子」還在那懸著呢,截止10月8日,就有14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東減持公告。
媒體驚呼「減持潮」來了!
10月9日信息:90家
10月10日信息:調整為145家
從減持比例來看
多數公司披露的計劃減持比例在總股本3%以內,但也有股東或計劃「清倉式」的大比例減持。
誰在減持?
經濟觀察網分析後發現
拋出減持計劃的
股東主要分為四大類:
1、上市公司實控人
2、控股股東或者大股東
3、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管團隊
4、5%以上各種渠道比如IPO(首次公開募股)前取得股份、協議受讓、拍賣所得的戰略投資者(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
早在2024年5月24日
《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落地,被稱為「史上最嚴減持新規」。
央媽的「第二隻靴子」遲遲未能落地,是否與「減持潮」有關,只有減持者自己最清楚!
有分析人士認為,「部分股東選擇在此時套現,不會影響市場整體情緒。」
市場情緒
說到底是人的情緒衝突的結果,無論自然人的情緒還是法人(上市公司)的情緒往往是對立的。
作為法人的上市公司
「一股獨大」
已經成為了理所當然!
「減持套現」
變成了順理成章!
於是乎
「排隊上市」
就成為了中國式股票市場的一到亮麗的風景。
資本面前別談善
倘若友善,何談「做空」?
倘若尚善,何來的「提前退休」套現走人?
倘若敬善,何來的「財務造假」欺詐上市?
倘若向善,何來的「內幕交易」不擇手段?
倘若友善,何來的巧立名目狂割股民的韭菜?
因此說,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一定在股市之外而非其中。
說到底
市場經濟
必須成就法治經濟落地生根,直至其長成參天大樹。
這樣一來
敬畏資本才能成為對立雙方的共同信仰。
劉紀鵬教授早就說過,融資者教育勢在必行。
9月13日,劉紀鵬教授就人們敲響了警鐘。
他一針見血地指出:
我們有些上市公司的動機是不存的,是經不起查的,是來圈錢的。
「減持潮」的凸現,劉紀鵬教授再次挺身而出,直指要害。
他強烈呼籲:
約束大股東減持套現勢在必行!
堵住制度漏洞勢在必行!
中國股市的高光時刻,遇上了諾貝爾獎開獎周。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將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美國籍科學家約翰·霍普菲爾德和加拿大籍(英國出生)科學家傑弗里·辛頓,以表彰他們利用人工神經網絡實現機器學習的奠基性發現和發明。
傑弗里·辛頓,被譽為「人工智慧(AI)之父」。
圖片源自網絡
伴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疊代與發展,網絡黑客無處不在,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被竊個人信息變得輕而易舉,遠程監控早已走進尋常百姓家。
人工智慧正在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
無人機的出現,不僅為人類生產生活服務提供了無限可能,更為戰爭中的遠程打擊「錦上添花」。
人類突然發現自己越來越像機器了,而機器越來越像人。
傑弗里·辛頓最憂慮的,就是AI對人類的威脅。
他認為AI可以通過學習,變得比人類更聰明。
他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很難看出人類能阻止壞人利用AI來做壞事。」
是啊,當AI掌控股市主動權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可遙控的股市行情,確實夠科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