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設「金椰獎」,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漸入佳境,這些影片將載入歷史

2019-12-08     軌道電影

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歷時8天,在今天(12月8日)正式落下帷幕,在三亞的海灘上,春風徐來,陽光普照,這裡的硬體條件不亞於任何國際的知名電影節,而電影作為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徵,不僅豐富著觀眾的業餘文化生活,也見證著一個國家方方面面的變化。

國際電影節以電影為紐帶,將國際間的文化交流緊密相連,以光影為媒,建立起各國人民歡聚的盛會。可以說,春和景明的三亞作為電影節的主辦地理所當然,並且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以海南風貌為原型拍攝的諸多電影便如雨後春筍般上映,《碧海丹心》、《紅色娘子軍》、《椰林曲》等經典電影為我們還原出當時的風土人情,廣受人民喜愛。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落戶三亞不僅僅要辦好這一文化的盛會,更要推動中國電影走向世界,進一步擴大中國電影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因此它具有指向性,瞄準了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要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電影發展之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其實有四個特點:全年展映、全島放映、全民觀影、全產業鏈。它是一個永不落幕的全民狂歡,帶動著整個電影鏈條的持續運轉,並為海南的經濟文化發展插上翅膀。

從這8天的展映來看,其影響力和傳播力已經超過了首屆電影節,雖然同為8個展映單元,但本次盛會的參展國家和影片範圍更為寬廣,這也就意味著國際上已經開始關注本次電影節的舉辦。在策展方面,也明顯優化了上次的流程,將本次活動劃分為天涯海角、採珠拾貝、萬象中國、焦點影人、經典重現、浮世圖景、冬日暖陽和另闢新徑八個溫馨的模塊。

天涯海角為你尋片,將散落在各大地電影節的優質影片從灰塵中啟封,讓觀眾感受到冷門佳片的獨特魅力。

採珠拾貝關注亞洲,匯聚大師新人佳作,兼具藝術價值和話題度。

萬象中國重溫華語經典作品,彰顯人文關懷和深厚底蘊,展示中國文化和獨有魅力。

焦點影人向世界影壇傑出人士致敬,讓世界銘記為影史做出貢獻的個人和作品。

經典重現回顧默片和歌舞片的黃金時代,沙灘展映獨具特色,海風、椰子和海景。

浮世圖景展現紀錄片的真實世界,更加關注世界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冬日暖陽聚焦親情友愛,帶領觀眾來一趟溫馨的心靈之旅。

另闢新徑體現創新元素,用先鋒精神號召更由於潛質的創作者自我革新,勇於探索。

這上面八個展映單元決定了這次影展的高度和深度,也註定了這次電影節的廣泛性和影響力。

不得不說,無論從於佩爾等8位評審的知名度還是參展影片的多樣性,這都是繼往開來的盛典,也註定將會被載入史冊,在國內海邊舉行此等盛會更是首次。

蔣雯麗和陳思成作為演員、導演的代表,本身既有名作傍身,也有成功的導演作品,並且家喻戶曉,按照電影節的宣傳片展示,他們完全有能力、有決心、有意願將好的電影選拔出來,讓更多觀眾了解到電影的魅力,感受到時光流轉的愉悅。

伊莎貝爾·於佩爾是享譽國際的法國女演員,我曾經看過她的很多作品,她有種韻味,能將你拉近影片中,體會劇中人物的五味雜陳,儘管最近幾年作品減少,但她投入到電影中的愛絲毫未變。今年,她拉來了伊桑·霍克、黑澤清等知名電影人,無疑是在利用強大的個人影響力幫助電影節造勢,目的同樣是讓更多人愛上電影。

從開幕式和閉幕式來看,並不亞於金雞獎、百花獎等質量獎項,反而有種曲徑通幽之感,這源於面向大海的宏偉氣魄,引來了眾多一線明星紛紛參會,感受屬於電影的文化氣息。

就拿閉幕式來說,鄧超、徐崢、陶虹、沈騰、吳京等的加盟讓電影節幽默歡樂,蔡徐坤、馬蘇、杜江、霍思燕、江疏影則讓電影節兼具時尚感和青春氣息,紅毯走秀還是有種如沐春風的感受,讓國際電影人感受到來自中國的自信和尊重。

在本屆電影節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金椰獎」的設立,椰子樹本身就是海南的代表性植物,還寓意著堅忍不拔、自強不息。這個獎項將每年進行頒發,旨在讓更多優秀的影片被觀眾發現和欣賞,就像本次最佳影片《氣球》,很少有人會關注到萬瑪才旦這樣的藏族導演,之前的《撞死一隻羊》有深刻的思想性,但是並沒有很強的商業元素,所以很難被觀眾所關注。

如果沒有這樣的電影節,像萬瑪才旦等導演將失去最為重要的展示機會,電影節的目標就是要鼓勵演員、導演和所有電影參與者,不要被市場所左右,用心創造有藝術感和思想性的作品。海南島電影節如果可以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帶動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發展,其價值將實現最大化。

就像蔣雯麗說的評審標準,「我們本著對電影本身的熱愛,不會因為其他的因素,而去決定一部電影是否獲獎,一個好的電影就是一部打動人心的電影,我們會評選出觸動所有評委會心靈的電影,這是一個國際的語言,不會因為某一種個別的語言而決定。」也正是如此,才能讓真正優秀的作品脫穎而出,於佩爾也說過「我們在評選時不會想這部電影到底是誰做的,這個電影是來自哪個國家,我們會從藝術的角度思考。」

正是因為演員出身,轉為導演的經歷,才讓他們更加了解作為演員和導演的感受和體會,也才能真正切實地推動、影響更多的電影人前赴後繼地辛勤耕耘,摒除不利於電影行業發展的潛規則等亂象。

最後,附上金椰獎獲獎影片,希望更多的電影從業人員能通過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幫助過上更美好的人生。

最佳女演員獎:索朗旺姆《氣球》中飾演卓嘎

最佳男演員獎:塞米·鮑亞吉拉《一個父親的尋肝之路》中飾演父親;松田龍平《影里》中飾演日淺


最佳影片獎:《氣球》

最佳導演獎:王麗娜《第一次的離別》

最佳編劇獎:梅迪·巴沙衛《一個父親的尋肝之路》

評委會大獎:《大火將至》

最佳短片獎:哥倫比亞電影《萬物具形》

最佳紀錄片獎:印度電影《關於愛》

最佳兒童片獎:美國、黎巴嫩、挪威、卡達合拍電影《1982》

最佳技術獎:《白蛇傳·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mmL8m4BMH2_cNUgme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