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箭頭戰爭)的時間表
原標題:第二次鴉片戰爭(箭頭戰爭)的時間表
-
- 1858年5月16日
- Aigun條約: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條約,劃定了滿洲地區兩國的管制範圍,並規定僅允許俄羅斯和中國的船隻航行於阿穆爾河,烏蘇里河和Sungari(松花河)河。當時中國尚未批准該條約。
- 1858年5月20日
- 英法占領了位於天津(天津)附近的海(Peiho)河上的達古(Taku)要塞,迫使中國人進行談判。
- 1858年6月
- 天津條約已經簽署,標誌著敵對行動的結束。中國向英國和法國提供了幾項優惠,包括允許在中國開設更多港口,在中國境內進行外國旅行,為基督教傳教士提供行動自由以及為西方特使在北京居住(中國首都)。在美國和俄羅斯也給予同樣的優惠。然而,儘管簽署了條約,中國仍未批准條約。
- 1858年11月8日
- 英中在上海的進一步談判使鴉片進口合法化。
- 1859年6月25日
- 由英國領導的部隊護送英法外交官前往北京,儘管中國人拒絕通過大沽要塞,但他們仍試圖駛過。戰鬥爆發,敵對行動重新開始。英軍領導的人員傷亡慘重,並被趕回。
- 1860年8月
- 英法聯軍摧毀了大沽的堡壘。然後他們繼續前進。
- 1860年10月
- 英法聯軍占領北京並焚燒了皇帝的頤和園。
- 1860年10月至11月
- 中國簽署了《北京公約》,結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北京公約》由中國簽署的三個單獨條約組成,分別是英國(10月24日),法國(10月25日)和俄羅斯(11月14日)。中國先前接受了與法國和英國在天津談判的條約,中國隨後又將同樣的權利授予其他國家。中國還給予英國九龍半島南部與香港相鄰的地方。中國接受與俄羅斯簽訂的《艾貢條約》的條款,並給予俄羅斯其他地區以管轄權。
- 1858年5月16日
- Aigun條約: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條約,劃定了滿洲地區兩國的管制範圍,並規定僅允許俄羅斯和中國的船隻航行於阿穆爾河,烏蘇里河和Sungari(松花河)河。當時中國尚未批准該條約。
- 1858年5月20日
- 英法占領了位於天津(天津)附近的海(Peiho)河上的達古(Taku)要塞,迫使中國人進行談判。
- 1858年6月
- 天津條約已經簽署,標誌著敵對行動的結束。中國向英國和法國提供了幾項優惠,包括允許在中國開設更多港口,在中國境內進行外國旅行,為基督教傳教士提供行動自由以及為西方特使在北京居住(中國首都)。在美國和俄羅斯也給予同樣的優惠。然而,儘管簽署了條約,中國仍未批准條約。
- 1858年11月8日
- 英中在上海的進一步談判使鴉片進口合法化。
- 1859年6月25日
- 由英國領導的部隊護送英法外交官前往北京,儘管中國人拒絕通過大沽要塞,但他們仍試圖駛過。戰鬥爆發,敵對行動重新開始。英軍領導的人員傷亡慘重,並被趕回。
- 1860年8月
- 英法聯軍摧毀了大沽的堡壘。然後他們繼續前進。
- 1860年10月
- 英法聯軍占領北京並焚燒了皇帝的頤和園。
- 1860年10月至11月
- 中國簽署了《北京公約》,結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北京公約》由中國簽署的三個單獨條約組成,分別是英國(10月24日),法國(10月25日)和俄羅斯(11月14日)。中國先前接受了與法國和英國在天津談判的條約,中國隨後又將同樣的權利授予其他國家。中國還給予英國九龍半島南部與香港相鄰的地方。中國接受與俄羅斯簽訂的《艾貢條約》的條款,並給予俄羅斯其他地區以管轄權。
- 1856年10月8日
- 中國官員登上了英國註冊的船隻「箭」號,該船停靠在條約港口(中國允許英國商人進行貿易的中國數量有限的港口之一)廣州(廣州)內。他們逮捕了幾名華裔船員,並據稱降低了英國國旗。中國機組人員隨後被釋放。
- 1856年10月23日
- 英國一直在尋找開戰的藉口,以便它可以迫使中國給予更多讓步,以進一步擴大英國的貿易權。英國通過向珠江河口派遣一艘軍艦並襲擊廣州來對箭事件做出回應。隨後發生了中英軍隊之間的戰鬥。法國以1856年2月被謀殺的法國傳教士為藉口,後來決定加入英國參加衝突,也是希望迫使中國人做出讓步。
- 1856年12月
- 中國人燒毀了廣州的外國工廠(倉庫)後,緊張局勢升級。
- 1857年12月28日
- 拖延後,英法進攻中國,並迅速占領了廣州。
- 1858年5月16日
- Aigun條約: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條約,劃定了滿洲地區兩國的管制範圍,並規定僅允許俄羅斯和中國的船隻航行於阿穆爾河,烏蘇里河和Sungari(松花河)河。當時中國尚未批准該條約。
- 1858年5月20日
- 英法占領了位於天津(天津)附近的海(Peiho)河上的達古(Taku)要塞,迫使中國人進行談判。
- 1858年6月
- 天津條約已經簽署,標誌著敵對行動的結束。中國向英國和法國提供了幾項優惠,包括允許在中國開設更多港口,在中國境內進行外國旅行,為基督教傳教士提供行動自由以及為西方特使在北京居住(中國首都)。在美國和俄羅斯也給予同樣的優惠。然而,儘管簽署了條約,中國仍未批准條約。
- 1858年11月8日
- 英中在上海的進一步談判使鴉片進口合法化。
- 1859年6月25日
- 由英國領導的部隊護送英法外交官前往北京,儘管中國人拒絕通過大沽要塞,但他們仍試圖駛過。戰鬥爆發,敵對行動重新開始。英軍領導的人員傷亡慘重,並被趕回。
- 1860年8月
- 英法聯軍摧毀了大沽的堡壘。然後他們繼續前進。
- 1860年10月
- 英法聯軍占領北京並焚燒了皇帝的頤和園。
- 1860年10月至11月
- 中國簽署了《北京公約》,結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北京公約》由中國簽署的三個單獨條約組成,分別是英國(10月24日),法國(10月25日)和俄羅斯(11月14日)。中國先前接受了與法國和英國在天津談判的條約,中國隨後又將同樣的權利授予其他國家。中國還給予英國九龍半島南部與香港相鄰的地方。中國接受與俄羅斯簽訂的《艾貢條約》的條款,並給予俄羅斯其他地區以管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