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名字是「鬱金香」大口徑迫擊炮

2024-09-27     胡侃雜史

迫擊炮有非常小的,不那么小的,完全不小的,甚至還有大到難以置信的,而這龐然大物居然也是迫擊炮。

最極限的尺寸是口徑超過400毫米的迫擊炮。這種迫擊炮在蘇聯早在二戰前(400 Р.О.)就已經在設計了,戰爭期間也有類似設計(М-400, ОМ-450, ОБ-22),在第三帝國也是在戰爭期間進行的設計,戰後捷克斯洛伐克也有類似項目。蘇聯還研製出了一款名為「Ока」(奧卡)的自走式怪物,口徑為420毫米,重達55噸,能夠將核彈頭髮射至50公里。儘管它也可以發射普通的高爆彈,重達670公斤。由於共製造了四輛,因此這款「奧卡」自走式火炮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批量生產迫擊炮。

然而,如果談到真正實戰中的重型迫擊炮,無疑蘇軍的「鬱金香」(Тюльпан)是無可匹敵的。這款240毫米重型自行迫擊炮於1971年被蘇聯軍隊列裝(軍備總局編號為2С4),總共生產了588輛,雖然這個數字可能不太準確——畢竟那個年代任何能保密的都會被嚴格保密。但無論如何,這種類型的裝備數量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巨大的。據我所知,類似的系統在其他國家沒有嘗試過。唯一類似的設計可以在第三帝國未完成的項目中找到。他們設計了一款280毫米自行迫擊炮,基於通用38D底盤(捷克坦克LT-38的衍生平台),結構與「鬱金香」非常相似。不過,這個項目最終僅停留在了紙上,更多是藝術家的設想。

在蘇聯,早在二戰前就曾嘗試製造240和280毫米口徑的迫擊炮,但直到1950年,240毫米的М-240迫擊炮才被列裝(該項目始於1944年)。實際上,М-240的炮管就是後來「鬱金香」自行火炮的主炮部分,而底盤與防空飛彈系統「克魯格」的底盤相同。

該炮在1973年才開始量產。順便提一下,這款炮非常昂貴。「鬱金香」的造價為21萬盧布,而152毫米的自行榴彈炮「相思」只要3萬多一點。但這種代價是值得的。

實戰經驗表明,「鬱金香」迫擊炮在摧毀防禦工事方面無可替代。而且它確實有過戰鬥經歷。它在阿富汗戰爭中表現得非常出色。

它的制飛彈藥「勇士」能確保極高的命中精度——命中範圍只有2到3米的直徑。雖然這些彈藥不會從窗戶飛進去,但可以輕鬆進入躲藏著敵人的山洞,並帶來無法逃脫的致命打擊。殘留的敵軍,通常已無能力分享他們的「感受」。

「鬱金香」的獨特屬性使它在城市戰中也能發揮作用。它可以在距離大樓數十米的地方發射,對大樓另一側的敵人進行打擊。當然,迫擊炮彈的強大爆炸威力不僅能對敵人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懾,還可能讓整棟建築面臨坍塌的危險。

關於「鬱金香」是否在車臣戰爭中使用,我並不完全確定。一些權威消息稱它沒有參與,而另一些(同樣權威的)消息則說它在1999年底至2000年初的格羅茲尼攻堅戰中被使用。

其他國家中,敘利亞和伊拉克購買了「鬱金香」。不過關於它們在這些國家的使用情況,我未找到相關信息。

在現代軍隊中,配備「鬱金香」的營隸屬於各軍的炮兵旅,每個營有12輛「鬱金香」。

除了我們自己銷售給其他國家的之外,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國家的軍隊裝備了類似的系統。而且「鬱金香」在打破防禦陣地,無論是在野戰還是在城市環境中,都非常有效,特別是在工廠、倉庫等工業建築中作戰時,後者的防禦可能甚至比專門修建的堡壘還要堅固。可以肯定的是,「鬱金香」能夠摧毀任何防禦工事。除非敵人在第一波炮火後就投降了。

240毫米自行迫擊炮「鬱金香」。乘員5人,重量27.5噸,射程0.8至19.8公里,公路行駛速度62公里/小時,續航里程500公里。

其彈藥包括前述的「勇士」制飛彈藥、常規(130公斤)和重型(228公斤)火箭增程彈、名為「樹脂」和「面紗」的中子彈、「鱈魚」燃燒彈以及「環斑海豹」集束彈。此外,還可發射當量3噸TNT的核彈。

迫擊炮處於裝填狀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ffd2e0e325fef08a0fa818c9879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