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巢引鳳 借院士「智」高點搶占發展制高點

2023-12-29     寧波晚報

原標題:築巢引鳳 借院士「智」高點搶占發展制高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前)到浙江金網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院士科創中心考察調研。

這是一種高端智力資源——

15年間,寧波累計建成市級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創新中心231家,柔性引進海內外院士199位、院士創新團隊245個、高層次專家1478名。

這是一股強勁創新動能——

僅最近三年,市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單位承擔市級以上科技創新項目267項,獲得市級及以上科技獎勵207項,新增授權專利1837項。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左二)到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院士工作站進行現場指導。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發展成果——

在院士工作站建設單位中,有27家企業為上市公司,其中14家為建站後上市,另有10餘家正籌備上市。

院士是我國科技領域的最高學術稱號,院士群體被譽為引領創新發展的航標、創新資源的富礦,也是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最需要的人才資源。

早在2008年,寧波為謀求轉型破局,實現跨越發展,本著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在全省率先推出院士工作站建設目標,借院士高端智力,提高企業科創水平,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2020年,院士工作站再次拓展——市科協聯合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創新推出院士科技創新中心平台,與院士工作站「雙輪驅動」,助推寧波高質量發展。

我市全力推動院士工作站發展,經過15年努力,已搭建了一批高水平產學研合作平台,集聚了一批科技領軍人才,攻克了一批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展示了一批院士專家決策諮詢成果,成為寧波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載體與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定蕃(中)到寧波長振銅業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進行現場指導。

「最強大腦」助推關鍵技術攻關

「如果沒有院士的鼎力支持,就沒有伏爾肯的今天。」說起院士工作站,寧波伏爾肯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鄔國平如是感慨。

10多年來,在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明和張立同的支持下,這家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有了新活力。

在王玉明團隊指導下,伏爾肯的項目產品,成功應用於塔里木盆地的超深井鑽完井等重大石油工程;研發的高端陶瓷密封環及成套技術,破解我國相控陣雷達技術難題,助力「嫦娥五號」探測器、「神舟」系列飛船等安全著陸。

在張立同團隊的助力下,伏爾肯的新型特種功能關鍵材料項目被列入2013年科技部「863」計劃,並順利完成研發,實現批量化生產,幫助企業從機械密封領域成功轉向工程陶瓷新材料領域。

藉助「最強大腦」,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用一次次的技術創新,助力一件件大國重器「上天入海」。

伏爾肯的成長發展只是寧波集聚高端智力資源助推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15年來,寧波各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創新中心急企業、醫院、高校、科研院所之所急,聚焦重大關鍵技術難題,組織院士及其創新團隊開展技術諮詢、聯合攻關,把疑難科技問題解決在一線,為企業帶來先進技術和全新思維方式,提升了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寧波長振銅業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定蕃攜手共建院士工作站,突破再生銅二次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助力企業入選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玉助力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攻克濺射靶材製備的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超高純金屬全系列先端靶材產業化,多項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

市科協統計顯示,院士工作站合作項目涵蓋「315」科技創新體系中的「網際網路+」、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基本覆蓋智能計算與人工智慧等15個細分戰略領域。

寧波市第六醫院院士科創中心揭牌。

「院士天團」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

「從2012年開始建立院士工作站,到今年已持續合作11年。」寧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研發管理的副總經理張芳芳說。

長久的「牽手」,源於務實的合作。

中淳高科是建築基樁行業「靜鑽根植樁技術」的首創企業。不過,該技術剛面世時,由於基礎理論研究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技術推廣應用。「兩位院士為我們優化了這項關鍵核心技術。」張芳芳說。

2012年,該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龔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陳肇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院士工作站。

此後,中淳高科的科技創新碩果纍纍,源源不斷。一項項研究成果,先後填補了國內「靜鑽根植樁工法」的理論空白,奠定了「異型樁節點連接式對基樁抗震影響」的理論研究基礎……

技術的不斷突破,讓企業收穫頗豐。2015年,憑藉「靜鑽根植樁及靜鑽根植」施工技術,獲得全國建材行業技術創新獎一等獎;免壓蒸技術、「靜鑽根植工法」等一項項新技術,直接帶動產業鏈轉型升級。

推進產學研合作,院士工作站及院士科技創新中心是重要平台,它們既可為企業吸納高新技術「架橋」,也可為院士施展聰明才智「鋪路」。

市科協負責人說,院士工作站建立以來,「院士天團」依託企業的項目平台,憑藉獨特的智力優勢和寬廣的視角,把科技成果帶到企業,促進了「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和應用。

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亞珠攜手成立院士工作站,合作開發出磁共振引導的相控聚焦超聲子宮肌瘤治療系統的軟硬體,成功研發出世界首台1.5T可旋轉無液氦磁共振成像設備。

寧波復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與李衛院士共同開展稀土金屬、速凝和新型鈰磁體等技術成果的轉化工作,並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新型鈰磁體的產業化……

據統計,寧波院士工作站依託企業建站的比例高達81%,其中民營企業占90.9%。

參加綠色樁基技術院士專家交流會的人員合影。

「智囊團」助力企業決策、育才

院士及其團隊既是技術創新領域的「拓荒者」,也是定向領航的「智囊團」。

近年來,寧波充分發揮院士專家的高端智庫作用,根據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在規劃、投資和項目立項等重要決策過程中群策群力,助力企業確定研發方向、提高研發精準點,借院士工作站的「智」高點,幫助企業搶占發展制高點。

寧波中物雷射與光電技術研究所牽手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思得建立院士工作站後,在其指導下組建了專家委員會,形成以姚建銓、徐志磊、杜祥琬、范國濱、鄧建軍、阮殿波等院士為核心的高端智庫,為機構重大戰略及發展規劃提供諮詢建議,並對重大技術難題提供攻關指導。

「院士不僅帶來了高端智力團隊,還帶來了彌足珍貴的前沿資訊,使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該研究所所在園區一位負責人說。

不僅如此,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創新中心還整合科技資源,助力引進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促進企業科技人才快速成長,成為人才培養的「聚寶盆」。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志磊在浙江中物九鼎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成立院士工作站後,先後推薦、對接150餘個創業團隊……為企業發展引進、儲備了大量資源。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與寧波市中醫院共建我市中醫藥系統首個院士科創中心後,著力推動高能級中醫藥科創平台和一流中醫藥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寧波市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單位引育博士471人、碩士367人,晉升正高職稱263人,晉升副高職稱230人。

讓院士工作站「更上一層樓」

創新之道,關鍵在人。當前,寧波正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以一流生態匯聚一流人才,以人才力量築就科創高地。新起點、新時代、新征程,如何讓院士工作站「更上一層樓」?

「首先我們要做的是拓寬院士資源引進渠道。」市科協一位負責人說。他介紹,今後,寧波將進一步拓寬引才視野,創新合作方式,將引進對象從甬籍院士、兩院院士、建站院士拓展到「天下院士」,將合作方式從與院士專家本人的合作,拓展到與院士團隊、科研院所合作,進而拓展到借院士專家擁有的豐富科技人脈資源開展工作。

同時,寧波將深化院地科技合作,通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互派掛(兼)職幹部,共建技術轉移中心、院士諮詢中心、重點實驗室、產業研究院等方式,持續加強與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及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為集聚高端智力資源創造良好條件。

「院士工作站不是為了建而建,關鍵是要發揮好院士及其團隊的作用,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市科協負責人說。

為此,寧波將以科技創新和發展需求為導向,與建站院士保持良好的溝通關係,構建長效聯絡服務機制,促進院士工作站提質增效。同時,加強院士工作站規範化管理,優化對院士工作站(科創中心)的考核管理機制。

記者 成良田 通訊員 苑海軒 圖片由市科協提供

製圖張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f7e606cbae0c286ea4a17d8df0dc3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