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老人去世,後人收拾遺物發現一張「破紙」,揭開其真實身份

2022-02-25   李藝南

原標題:湖北一老人去世,後人收拾遺物發現一張「破紙」,揭開其真實身份

引言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滿江紅·小住京華》

人們對於英雄都擁有一種崇敬的感情,歷史上湧現出無數的英雄。他們有著各自的信仰,並且願意為這個信仰奉獻出無限的精力,甚至奉獻出生命。在大眾的印象裡面,英雄多是富有擔當的男人,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許多女孩子也不讓鬚眉起來,女英雄成為了時代的另一種潮流。湖北曾有一老人就是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可惜在她去世之後,後人才知曉她的英雄事跡。

一、年輕的「雙槍春姐」

賈春英是湖北一戶農民家的女兒,1912年出生的她原本有著最平凡不過的容貌和人生。但是當賈春英加入了紅色的隊伍之後,這個普通的農村女孩就變成了一個有志向、有勇氣、有擔當的人。那個時候的賈春英不過十幾歲,正是讀書的年齡,卻因為當時風雨飄搖的大環境,選擇了將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如此具有奉獻精神的賈春英得到了當時戰友的欣賞。

十八歲的時候,賈春英成功成為擔任要職,帶領著當地的一些婦女們完成任務。那個時候的賈春英意氣風發,她將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了偉大的事業之中。她負責的後勤保障方面從來沒有出現過紕漏,是革命隊伍的好幫手;而她組織的婦女工作也非常不錯,甚至她還組織過一支民兵隊伍,讓侵略者恨得牙痒痒,卻無可奈何。賈春英這樣富有成就的人,讓群眾人欣喜,讓侵略者痛恨,一度登上了那個年代的報紙。人們紛紛為她的行為鼓掌,甚至稱她為「雙槍春姐」。

二、人生的變故

賈春英的生活本來應該一直這樣下去,意氣風發,讓侵略者痛恨。只是上天似乎對英雄並沒有特殊的關照。賈春英的丈夫在一次任務之中,犧牲在了槍口之下。而那個時候的賈春英還懷著孩子,暢想著一家三口的美好日子。丈夫去世的這個消息自然給賈春英帶來了莫大的影響。因為家庭不再完整,感情也受到了挫折,賈春英有段時間魂不守舍的。但是想起自己身上的擔子,她又必須讓自己堅強起來。賈春英花費了一點時間,接受了丈夫的死訊;又花費了一點時間,說服自己獨自生活下去;還花費了一些時間,堅定了自己復仇的信念。

因為賈春英知道,哭是沒有用的。在這個殘酷的年代,負面情緒是最沒有用的東西,它會帶領你走向無法挽回的深淵。只有用敵人血淋淋的代價,才能夠撫平自己心中的傷痛,才能夠為自己的丈夫報仇雪恨。賈春英生下孩子後,變得格外堅強。她不止一次利用自己母親的身份,幫助革命人撤退,為他們打好掩護,更用自己的身份,深入敵人的內部,探取有效的信息,失去了親人的賈春英,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偉大的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褪去榮光後的生活

賈春英就這樣一直支持著偉大事業,直到取得勝利。賈春英覺得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丈夫的大仇也已經得報了,她做這麼多不是為了擁有榮光,而是為了讓人們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退居到了二線,專心撫養自己和丈夫的結晶長大。「雙槍春姐」這個秘密,一守就是一輩子。

賈春英於1984年去世,她的親人們在收拾她的遺物的時候,發現了一張「破紙」。他們攤開之後發現,這是一張舊報紙。裡面記載了一個人物,「雙槍春姐」。報紙上面介紹了「雙槍春姐」的英勇事跡,讓賈春英的後人都為之崇敬。只是為什麼賈春英會收藏這樣一張舊報紙呢?經過賈春英後人的調查,他們發現這個「雙槍春姐」就是賈春英本人。賈春英萬萬沒想到,她留下的這張舊報紙揭開了其隱瞞了半輩子的真實身份。

賈春英後人對於賈春英年輕時候的英雄事跡非常佩服,對賈春英的崇敬更上一層樓,他們將報紙留了下來,讓後輩知道賈春英的英勇事跡。

結語

賈春英作為一代巾幗英雄,在光明的道路上付出了自己的心血,而又不求回報,正是因為有賈春英這樣的人存在,我們才能過上幸福安逸的生活。如今我們身處和平的年代,不需要去拋頭顱灑熱血,但是我們要向先輩們學習這種無私的精神,並且讓這種信念深深紮根在我們的腦海之中。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