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水稻的抽穗期,
也是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期。
連日來,崇州稻田裡,
人們忙碌著搶抓晴好天氣
開展水稻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
助力水稻穩產豐收。
1
無人機上陣
合作社植保省時又省力
伴隨著旋翼嗡鳴的聲音,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在綠油油的稻田上空來回穿梭進行「飛防」作業,將病蟲害防治藥精準噴洒在水稻上。
雖然天氣十分炎熱,但崇州市楊柳農民專業合作社「90後」農業職業經理人王伶俐卻並沒有閒著。一大早,她就和幾位無人機操作手奔波在稻田間,為合作社的水稻進行病蟲害防治。
「利用無人機進行植保,既省時又省力,今天早上已經植保了500多畝,目前,我們合作社已經完成了3000多畝水稻的植保。」王伶俐一邊熟練地操作著無人機,一邊微笑著介紹說,今年合作社又新購置了一批高科技的設備,用於農作物的播、種、收各環節。目前,合作社的機械化率達到95以上,糧食連年增產增收,科技賦能糧食生產各個環節,合作社收益持續上漲。
2
專家團隊助力
植保更精準高效
「這個水稻病蟲害防控試驗不僅加入了誘惑紅色素,還加入了防漂移助劑,加入色素的目的是為了檢測無人機施藥的精準性。」
隆興鎮文錦社區的稻田裡,兩台植保無人機盤旋在稻田上空進行作業,稻田間,身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不時穿梭在田間。這裡正是四川農業大學的科學試驗田。
「這裡一共有45畝,今天我們主要開展的是植保無人飛機防控水稻病蟲害靶向沉降試驗。」四川農業大學農藥高效安全利用科技服務團團長王學貴教授介紹,團隊成立以來,以全省農作物有害生物為靶標,研究其發生規律,開展納米農藥和核酸農藥等新產品、植保無人飛機防漂移助劑及噴頭篩選和優化等防控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研究,提高農藥利用率,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科學、高效、安全利用農藥,確保糧食作物安全,助力鄉村振興。
依託崇州良好的農業資源,該團隊自2016年就在崇州建立了科研試驗基地,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立足崇州、面向全川、輻射西南。
3
「綠色」植保
保障崇州糧食生產安全
作為成都平原的糧食主產區和都江堰精華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崇州全力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核心示範區。近年來,崇州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保」理念,推進技術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先後獲評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百強縣、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縣。
「我們建立了智能測報平台,在水稻種植核心區域,安裝17套昆蟲智能測報系統,實現水稻病蟲害智能測報全覆蓋,提升病蟲害監測預警能力。」崇州市農業農村局植物保護與植物檢疫站站長楊德斌介紹,目前,全市擁有先進適用植保機械 554台,其中植保無人機94台,自走式噴杆噴霧機50台、背負式噴霧器410台,日作業能力4萬畝。
「示範引領,推動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我們建立了水稻IPM綠色防控核心示範園區和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範區。」楊德斌介紹,截至目前,崇州已在十萬畝糧食高產穩產高效綜合示範基地建立綠色防控示範基地3萬畝,示範區水稻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100%,輻射帶動全市水稻綠色防控面積16.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