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樂:越多經歷,越對世界滿懷敬畏

2019-07-21     麥穗小魚

文/麥穗小魚(原創)

題記:

「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而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

——張曉風《敬畏生命》

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年齡越大越容易感動了。時常會被一句歌詞弄的淚流滿面,也時常會因為某個瞬間紅了眼眶。

是否是因為年齡大了,我們才讀懂生命的意義?

張曉風在《敬畏生命》一書中,始終在貫徹著「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而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這條主線。

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命是悲壯的。

當你看見一列疾馳而過的火車,會想到在不久的將來你也會走到生命的盡頭;

當你看到手機中的電量還剩下30%,會想到自己人生的電量也所剩無幾。

這無關乎樂觀與悲觀,只是我們這一生有太多未盡的事業和太多未完成的心愿。所以,不願把生命的逝去看的風輕雲淡。

每當讀到那些關於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總會深切地感受到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就如,

撒哈拉沙漠中,那頭即將渴死的小駱駝用盡了渾身解數也夠不著水潭裡的水,母駱駝為了讓孩子們喝到水而縱身跳進了水潭;

也如,

老羚羊們為了讓小羚羊們逃生,一個接著一個地跳向懸崖,從而能夠使小羚羊在它們即將墜入懸崖的一剎那以它們身體為跳板跳到對面的山頭上去;

你可以說這是母愛的光輝,也可以理解成生命的悲壯。細細想來,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在悲壯的過程中代代延續、薪火相傳。

畏而不敬?敬而不畏?

敬畏,包含著兩層意思。

一個是敬,一個是畏。

是因敬重而畏懼,還是因畏懼而敬重?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姿態。

古天樂在出席凱迪拉克XT6新車發布會後,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越多經歷,越對世界滿懷敬畏。因為只有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才會有更進一步突破的念頭。

敬而無畏的古天樂

越多經歷,越對世界滿懷敬畏。

這句話有正解和反解。

正解就是說,生活就是歷經後的感悟,成功後的淡然,失敗後的奮起。正是因為經歷多了,看的透了,才會明白孰輕孰重,才會懂得「有些路不走會後悔」的道理。

所以,古神可以默默地建起上百所學校。他說:「和孩子們在一起,總是最放鬆的,也是我最願意做的事。」

每次和孩子們在一起,古校長臉上總是洋溢著慈愛的笑容,讓人如沐春風。

仿佛他的笑有著神奇的力量,那是一種向善向上的力量。

他說:「蓋學校這條路我會一直走下去,不是為了積德,也不是為了揚名,只是因為孩子們需要。」

電影作品中,他不斷的突破自我。拿不到獎他不抱怨,人家說他是「爛片王」他不反駁。他只想為香港電影做點事情,於是我們看到了古天樂成為了這些年香港電影僅存的幾塊金字招牌。

有網友坦言:「古神的電影即使豆瓣評分是0分,我也會毫不猶豫地鑽進電影院。」

這是情懷,也是混濁社會中的一股清流,更是一種自我覺醒。

「哥哥」曾經在採訪中說:「年輕人中,我最看好古天樂。」

讓我們狠狠地感動100秒,同時也真心地祝福古天樂一輩子。

只有告別了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妄為少年,才算是生命的真正開始。

說回自己,以前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有些事失去了就失去了,錯過了就錯過了,不做了就不做了。總是一副無所謂的姿態,總覺得「天地任我行」。

慢慢地,隨著閱歷的增加,愛過的、恨過的、珍惜過的、辜負過的、高興過的、痛苦過的、熬過去的、正在煎熬著的……

它們都在我們心裡留下過痕跡,或深或淺。

它們都讓我們懂得了一些道理,或大或小。

有些路,不走會後悔;有些事,不做會遺憾。這其實就是一種敬畏。

因為,你懂得了有些東西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有些事情一定要咬著牙堅持。而這些感悟是你在十幾歲、二十幾歲,甚至30歲的時候都不會有的。

有人說:

「只有告別了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妄為年少,才算是生命的真正開始。」——麥穗小魚

我們不是因畏懼而敬重。相反的,因敬重而畏懼的力量更強大。它讓我們知道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別把這個世界看的太透,那樣會很傷

至於「越多經歷,越對世界滿懷敬畏。」的反解,我不想作過多論述,只略表一二。

原因很簡單,我想傳播一點正能量的東西,少說一些負能量的「騷話」。

想一想自己過往的經歷

有沒有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辦不成的事,別人只是一句話;

有沒有當面給你豎起大拇指,背後卻把你形容的一無是處的「人渣渣」;

有沒有你想「忍一時風平浪靜」,別人卻得寸進尺把你往死里逼;

有沒有平時「哥倆好,閨蜜情。」,一旦你陷入困境時他們都選擇了默不作聲;

有沒有當你強大時對你和顏悅色,當你弱小時對你冷眼嘲諷;

有沒有………

好了,就說這麼多。否則,負能量爆棚也不好。(嘿嘿)

最後想說,

鬼有什麼可怕,看看人心就知道了!

人類就是最後的一塊多米諾骨牌,願一切安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ccFxmwBJleJMoPMSF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