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不含紅薯的紅薯粉條,讓有著兩千多萬粉絲的大網紅「東北雨姐」從爆火到塌房、掉粉、被處罰,只用了短短20天。
據媒體報道,「東北雨姐」直播推廣的紅薯粉條被舉報「沒有紅薯成分」,調查組確認「東北雨姐」在直播中存在「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有關部門對其作出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共計165萬元的處罰,並責令其暫停經營限期整改。
這事兒離合肥對三隻羊公司開出6894.91萬元罰單也才半個多月。兩位直播帶貨領域頭部主播的接連出事,揭露了直播帶貨領域一些典型問題,其中最為核心的當屬假貨問題。
現如今,實體店買到假貨很少見了,在直播間買到假貨反倒有些司空見慣起來。黑貓投訴上的此類案例挺多:有年輕人在頭部直播的直播間花了千元買到假名牌跑鞋;有中年人在某大V直播間以溢價買到了假茅台酒;有人在玉石直播間蹲翡翠手鐲「成功」被騙。老年人更是重災區,很多假冒偽劣保健品、山寨日用品,都被沉迷直播間的老人買走了。
假貨利潤高、來錢快,為了賣假貨就要立假人設、做假承諾、演假劇情。在「東北雨姐」的視頻里,村子只是其拍攝短視頻的「影視基地」,一出事馬上人去樓空。主播賣貨時可以在直播間口口聲聲「退一賠三」「假一罰十」,事後客服卻狡辯「口頭承諾無效」。
至於演戲,和廠家「極限拉扯」、假砍價真漲價的套路已經不稀罕了。有的直播間還會利用老年人的同情心與迷信思想,用玄幻故事來騙錢。比如,一幫「壞人」在抓長白山的神鹿,主播奮力拯救神鹿,神鹿後來給主播留下了一些神秘物品,然後主播就激情開「騙」了。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10.74億,七成以上用戶因看短視頻/直播購買商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我國網上零售額高達7.1萬億元。直播間消費正在成為主流消費渠道。
電商直播行業的蓬勃發展,為產業發展和促進消費作出了貢獻。有些主播盡職盡責地為消費者謀福利,尋找好貨源、把好質量關,帶來高品質的消費體驗。而有些不良主播,表面對「家人們」「寶子們」愛得深沉,實際上享受著天價「坑位費」和「佣金」不說,還知假售假、以次充好,誤導消費者。自己撈一筆就走,攪渾「池水」,留下一地雞毛。
走過野蠻生長的階段,電商直播的規範化經營該更快走入正軌。《網際網路廣告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法規,均就直播帶貨、大數據殺熟等網絡消費亂象進行規範。特別是後者,將原《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中的相關內容上升為法定義務,明確平台、直播間和主播「人人有責」。
然而在實際監管中,系統的合力還有所欠缺,責任的界定和執行存在難度。加之主播、商家、平台本是利益共同體,讓他們相互制衡,難度不小。所以有專家建議引入第三方質量評估和監督機構,不無道理。
很多網友說,愛看「東北雨姐」,是對她風風火火幹活的力量感上頭,一不小心就被背景音樂「硬控」了。提醒廣大「寶子們」,在直播間下單的時候,還是要保持理智,別輕易「上頭」,避免被假貨「硬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c87d7b1c2bf23471dbf35660f7c9c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