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一定要殺死韓信?因為韓信的一個舉動,觸怒了劉邦

2022-08-08   適應生活

原標題:劉邦為什麼一定要殺死韓信?因為韓信的一個舉動,觸怒了劉邦

自古當開國皇帝的人,都十分忌憚功臣。自己想要建立一番功業,單槍匹馬肯定不行,因此就需要眾多英雄來幫助自己。在經過一番艱苦的鬥爭,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政權之後,皇帝往往都會恐懼身邊的功臣。因為人心難測,全國統一了誰不想當皇帝,來享受這得之不易的榮華富貴。但是皇帝只能有一個,而當了皇帝的那個人,對手下這些功臣不得不懷有戒心。

一些脾氣好的皇帝,或許會婉言勸說,讓功臣主動放棄兵權,這樣兩不相害,都能在史書上留得好名聲。但是若遇見皇上脾氣不好,功臣又居功自傲的,最終只能是魚死網破。在歷史上,劉邦與韓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韓信原本在項羽手下,可項羽嫉妒賢才,不肯將他重用,只留他在身邊當個門衛。韓信心中有遠大抱負,個人實力也極為高強,哪裡甘心留在項羽手下?恰好此時他的舊時好友蕭何找上門來,勸說他到劉邦那裡安身,並且大加誇讚劉邦是如何的知人善任。

韓信動心了,就跟著蕭何追隨了劉邦。但是此時的劉邦已經是天下聞名,是出了名的長者,有許多人都慕名前來,希望追隨他,求個功名。韓信不過是其中之一,就算是蕭何舉薦的,劉邦也只是將他當普通人看待,隨便安排了個職位。

在那之後,秦朝滅亡,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並且分封了各路諸侯王,劉邦被分在了蜀當漢王。於是,劉邦帶兵前去封地。一路上,他的許多手下以為再無戰事,都回到了各自的家鄉。韓信長時間不被劉邦重用,也打算離開。而蕭何苦苦求他留下,並向劉邦說,如果要取天下,非韓信不可。最終韓信留了下來,劉邦拜他為上將軍,賜給了他最大的兵權。

而後,劉邦向東出兵,攻擊項羽,韓信與劉邦兵分兩路。韓信真當得起蕭何的評價,一路上勢如破竹,無人能擋,向北之後,魏、代、趙、燕等國皆被他攻下,為劉邦打下了半壁江山。然後他又攻破齊國,殺了齊王。可他卻做了一件蠢事。此時的劉邦因為將最大的兵力交給韓信,自己被項羽困在滎陽,危在旦夕,就下令讓韓信救援。但韓信寫了一封回信,差點把劉邦氣死。信中說:齊人難管,希望劉邦立他為假齊王。

想劉邦對韓信如此信任,自己被困在這裡,眼見就要城破被殺,而那韓信還在求取功名,是誰都會生氣的。但劉邦自己命在旦夕,全指望著韓信的救援,這時沒辦法對韓信發怒,劉邦只好聽了張良的勸告,封韓信為真齊王,並派張良去與韓信一起領兵來救援。

雖然最終項羽被殺死,劉邦成了皇帝,但劉邦對此事耿耿於懷,很快就收了韓信的兵權,把他貶為淮陰侯,以後更是百般刁難後者。後來有一個人讓韓信造反,但韓信不肯。可這個消息走漏,讓呂后得知,便與蕭何一起定計,騙韓信入皇宮將其殺死。劉邦知道之後,看似十分可惜,實則十分歡喜,狡兔死走狗烹,這天下已經安定,就不需要你這殺敵四方的韓信了。

韓信一生立下無數戰功,二十多歲便名揚天下。率千軍萬馬定三秦,分兵橫掃天下,還在垓下滅了項羽,那首悽慘至極的《垓下歌》便是拜韓信所賜。可以說若是沒有韓信,這天下不會歸漢室所有,可憐這一代「兵仙」韓信,最終卻被一個婦人與自己的好友聯合殺死,令人嘆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