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體驗了智界S7,現在純電轎車也太卷卷卷卷了吧。。。

2023-12-08     差評

說實話,真沒想到華為能這麼出圈。

最近這段時間,除了循環洗腦的 「 遙遙領先 」 以外,就是網上各種爆火的華為智駕小視頻了。

像是這個泊車代駕,大家應該都看過了吧?

剛開始,脖子哥還以為只是記憶泊車功能,路線提前設定好的。到華子邀請了我,線下體驗了,才知道什麼叫做 「 黑暗降臨 」 。

那天,余承東讓智界 S7 無人 「 泊車 」 到了舞台上,汽車人終於又想起被華為支配的恐懼。

這裡有些小夥伴可能還不太了解智界 S7 這個車,我就先說說自己的看法。

脖子哥覺得,這車就是專門賣給年輕人的,各種配置都是直戳咱們的癢點。

比如這個低趴的姿態就挺酷的,第一眼看到的時候,覺得好怪哦,但再看一眼,就發現越來越有點上頭。

特別是這個華為全新的OneBox造型設計,看著有種渾然一體的感覺,挺運動低趴的,而且風阻巨低(0.203Cd),看久了覺得很耐看。

不僅如此,這種C點(引擎蓋最高點)整體前移,艙內給到了更多的空間。

所以進入座艙那一刻,空間、視野都都非常寬闊,坐在前排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而且,作為搭載 HarmonyOS 4 的首款車智界 S7 的車機不僅流暢,也多了不少好玩的功能。

像是五指聚攏,就能切換到 3D 車控介面,此時可以控制車窗、充電口蓋和後備箱門,甚至後備箱門高度也是可以調的,不用再自己去按,所見即所得,方便多了。

然最震撼到我的,還是這套 HUAWEI SOUND 新增了「星環散射體」的中置高音單元,據說是首次把建築聲學搬進了車裡,能讓聲音在整個車內空間聽起來都更均衡。

而且每個音區可以手動調節,發聲位置也可以選,就真的。。。很細。還有就是無麥 K 歌模式,沒有麥也能來一曲,很適合一個人開車時放肆一把~

所以,看完發布會,咱們一位剛成家的同事當天就定了,成了預售名額的 2 萬分之一。

雖然等實車到貨還得過一會兒,但咱事先已經體驗到了它的動態部分,所以提前給差友們透一波底。

首先是這個泊車代駕功能,脖子哥只能說兩個字,科幻。

停車要比開車難,科目二和科目三哪個好過,咱們 dddd 吧,所以,我一直認為,智能泊車是最具實用性的智駕功能。

不過,大家接觸過的智能泊車,大機率是人要跟著車到停車位附近,再選中車位等著車自動泊入。

而華為這套泊車代駕系統,人到了支持的停車場電梯口下車就行,車會自己開到目標車位。

即便目標車位停了車,還會自己找空閒的車位。所以啥叫遙遙領先啊?未來商場停車不用自己兜半天找車位了。。。

看得出來,這裡的技術難點,不是泊車,而是找路。但要做到這些,可太難了,咱們看下面的測試環節就知道了。

當時我們測試的場地是在一家酒店的地下車庫,本來華為這個泊車代駕功能是不需要人在車上的,但是為了驗證它的操作水平到底咋樣,我坐在車上看了兩回。

一開始,的啟動方式就很舒服,只要在手機上選擇車位,點擊開始,車就自己動起來了。

而且,它開得比脖子哥還要自信,在四周沒人的情況下,它可以把速度提升到20碼行駛。

像是地下車庫這種 U 字形過彎,根本不帶猶豫的,直接一把舵絲滑干過去了。。。

當然這種操作有手就行( 它沒有手 )最難的地方還是會車的時候。

比如在拐角遇車,或者遇到對向車輛的時候,如果空間充足,它都不會靠邊停一停,而是選擇打方向避讓,減速繞行,會車過程非常流暢。

那要是在遇到沒法避讓的情況,它就停下了,示意對方先走( 它真的很懂禮貌 )。

這時候,對面車輛其實想等我們先走的,脖子哥一度懷疑係統沒有理解,都要快準備接管了,結果它自己就動了。哦喲~還真有點通人性。

而且泊車過程也是一樣,當到達目標車位往前一點點,泊車入庫就開始了。

整個過程時速控制在 2 碼左右,不會很激進,也不會走的很極限,像這種路邊的車位,倒進去拉一把基本就進去了,就像是一個熟練的老司機。

要是咱們對無人狀態不放心的話,在手機上也能遠程看到地圖位置和 360° 影像的狀態,隨時也都可以暫停。

當然,不是咱的車,脖子哥是不會按的~

總之整個過程體驗下來,順利得完全不像是一個「噱頭功能」,實際上非常實用。。。 就是部分場景減速剎停會比較靈敏,但可能是為了安全考慮吧。

另外,這個泊車功能據說連機械車位也可以用,要知道,這玩意兒可是商場停車的老大難,像我這樣的老司機也容易刮,有這個確實救大命了。

而在這之後,脖子哥終於也是可以開上路了,全國都能開的高階智駕當然在智界S7上也支持體驗自然不必說,啥叫智能駕駛第一梯隊,咱算是認識到了。

不過,我這裡更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上路體驗中感受到的操控感和舒適性。

這就是智界 S7 的另一張王牌——華為首發的途靈智能底盤

事先說明下哈,這次我體驗的是 S7 系列裡的 RS 版本( 頂配 ),它擁有途靈底盤的全部實力。

對普通配置來說,途靈底盤已經包含了前虛擬主銷雙叉臂 + 後五連杆獨立懸架,操控穩定性更好,屬於豪車級的配置。

而在此基礎上,RS 版還搭載了空氣懸架和 CDC ( 連續可調阻尼控制減震器 ),擁有道路預瞄,以及調整懸架軟硬和高度的能力這能做的就更多了。

而且為了調好底盤,智界 S7 的調校工作是由華為德國研究所專業團隊負責的,其中大多都是來自博基尼、奔馳、寶馬、博世等名牌車企的老師傅。

誰能想到華子還有這方面的業務?

那麼途靈底盤( 完整版 )的最終效果究竟如何呢?

要脖子哥說,那就是要舒適有舒適,要操控有操控,而且是該舒適時舒適,該操控時操控。

比如在這個路口的一個急彎,可以看到我是從 30 碼到 50 加速過去的,但車身相當靈活,而且無論前排還是後排,都沒有感受到很強的離心力。

感覺下來,就,很穩。。。

其實,這裡主要是途靈底盤中的 HUAWEI DATS 和 xMotion 在起作用,動態調節了前後軸扭矩以及 CDC 減振。

簡單來說就是,我入彎時它會偏 「 後驅 」 一點,我出彎時它會偏 「 前驅 」 一點,這樣推頭、甩尾就都被解決了,小小一個彎道,它是徹底整明白了。

而更關鍵的還是它的濾震能力,這裡可以看到,它過這個減速帶時,基本沒有什麼抖動,全程相當的絲滑。

這是因為,它在踩減速帶的時候突然就軟了( 當然,該硬的時候也可以硬 )。

像這裡的懸架軟硬,主要是由空氣懸架和 CDC 調節

有一些豪車配備了這兩個東西,卻沒有發揮出它們最大的能量,因為沒有感知系統,所以它們都是後知後覺,如果等到踩減速帶懸架才開始變軟,早就已經來不及了。

但智界不一樣,我在路上開著的時候,攝像頭、雷射雷達也一直瞄著道路的變化,它會預先給空氣懸架和 CDC 打好招呼,所以也就擁有提前預知的能力。

這個原理其實是與魔毯懸架類似的,但途靈底盤可以做到每秒 1000 次的路面感知,以及 100 次的阻尼調節,說白了,比的都是細節和微操,所以實際效果要比一些傳統豪華品牌精確得多。

而且,這個功能還能用在剎車上,同樣也是穩。為了看得更 「 清楚 」 ,脖子哥就從網上找到了一些視頻素材做一個對比。

在沒有開啟途靈之前,智界 S7 的制動效果是這樣的,光是看著,就覺得抖。

但在開啟途靈之後,剎車點頭看不到了,就多少有點離譜了。

而這可不只是舒不舒服的問題,這種制動方式,還可以有效避免輪胎磨損,錢包也管住了。

總之,在深度體驗完智界S7之後,脖子哥感受到了它從頭到腳含華量的濃度(打開音響都是遙遙領。。。不是),從鴻蒙座艙,到高階智駕,再更進一步到途靈智能底盤,全方位智能加持,真的是卷得離譜。。。

所以這個車其實走的是一個綜合路線,既符合家用場景,又能滿足了比較好的運動要求,這就比較適合咱們剛成家或者快要成家的年輕群體。

而作為華為鴻蒙智行( 也就是之前說的智選車模式 )的第一輛純電轎車,它的各項素質也都過硬,800V 高壓 + 855km 的續航,直接開啟 「 雙 800 時代 」 。

這下不用擔心充電和續航了吧,讓脖子哥聽聽還有啥理由不買電車?

不過,選車的話,我還是建議往中高配走走,畢竟它的最低配續航是 550km ,沒有雷射雷達和頂配智駕。

買這車,至少應該加上華為高階智駕 2.0 (包括城區 NCA ),也就是 MAX 版本以上;如果追求更極致的運動 + 舒適雙料,還可以沖一衝頂配 RS 。

那除了智界 S7 以外,這次試駕體驗,也改變了脖子哥對智能的看法。

未來的智能化,可能不僅僅是座艙的堆料,或是各種高階智駕,這些都只是基礎。智能更可以用來賦能車的駕駛功能,比如智能的經濟性,智能的操控以及智能的舒適感等等。

就好比這次的途靈智能底盤,看似玄乎,但其實是把華為各種黑科技算法,揉到了一起,相互配合,讓車能做到感知路面、控制車身。

所以還是那句話,一般企業賣產品,高端企業賣軟體。相信以後,有更多品牌能帶給我們各種智能化的科技與狠活。

而這一次,智界 S7 已經走在了前面。

撰文:TC編輯:脖子右擰 封面: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智界S7城市道路試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a1c66258419aff2ba6d5f5996d3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