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路鍛鍊,怎麼身體素質日漸衰退?也許是你走進了誤區

2024-09-23     搜狐愛運動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自己的健康也變得更加重視,所以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去健身房進行運動,比如使用跑步機進行運動。其實,有一種戶外運動方式,不僅簡便,而且不會浪費時間,還能節省開支。

走路有很多種方法,哪一種運動方法最能達到鍛鍊身體的效果?如果沒有正確的行走方法,就會走入誤區,從而導致膝蓋等部位的損傷。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步行。

走路走不對,鍛鍊不成反傷身

飯後立馬走路

很多人在吃完飯之後會去散步,這樣有助於消化,不過吃完飯不能馬上走路。吃完飯以後,胃部就會充滿,即使是很小的運動,也會使胃的負荷增大,從而影響到消化功能,而且吃完飯以後,血液會大量聚集在消化道,腦部供血比較少,吃完飯馬上散步,很容易引起胃下垂,同時也會使心血管疾病更加嚴重,所以最好是在餐後30-40分鐘以後再去散步。

盲目追求走路速度

很多人認為快走鍛鍊的效果最好,對控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疾病有很大的幫助,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走路過快有可能會導致膝關節、踝關節、以及腰部等部位受傷;對於三高患者,過快的走路速度也是有害而無利。所以,走路的速度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而定,適宜的速度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早起猛走

晨跑是很多人的鍛鍊方式和習慣,其實這個習慣是非常好的,有利於提高記憶力和身體免疫力,但是早晨走路或者跑步在不吃早餐或者不喝水的情況下,就開始猛走或者猛跑,很容易導致低血糖的出現,尤其對於糖尿病等心腦血管患者來說,不適合空腹進行猛走或者猛跑。

走路貪多

微信上的步數,讓不少人下意識的比較了一下,想要搶在前面,就必須要走的更遠一些。實際上,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應該根據個人的體質情況,多走幾步,對身體不好。特別是肥胖及有慢性病的病人,不宜做太大的運動,必須適度,否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步行是一種最經濟、最方便、最健康的運動,如果你能避開上面提到的這些錯誤,那麼你的身體就會變得更好。然而,仍有許多人希望了解怎樣進行步行運動。事實上,步行運動要遵守一些要點,例如強度,時間,姿勢,方式,場所等,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遵循五點要求,才能走出健康

強度:每天快速走路至少40分鐘

走路作為一種運動強度不大的健身方式,只有快走才對中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患者有比較好的鍛鍊效果。而且為了達到想要的鍛鍊效果,建議每次快走40分鐘左右,也就是6000步到10000步。

但是這個強度並不是每一個人一開始就要達到的,而是要循序漸進,速度也是慢慢加上來的,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來調整的。

姿勢:腳部正,曲臂擺

如果走路的姿勢不對,不但無法達到鍛鍊的目的,還會造成膝關節和髖關節的損傷。在快步行走的過程中,要注意彎曲和擺動手臂。

方式:正走倒著走,踮腳走混著來

在公園裡面,經常可以看到不少人倒著走,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可以鍛鍊腰背肌肉,還可以改善頸椎病。而踮起腳尖,就是為了鍛鍊雙腿的力量。總而言之,無論是向後走還是踮著走,都屬於步行,但是不能過久,保持10分鐘為好。

時間:傍晚四五點最好

早上散步對身體有好處,但是對於心腦血管病人來說,早上運動很可能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因此,最好是晚上四五點鐘,睡前兩個小時停止步行運動,以免引起失眠。

地點:操場地面鬆軟有彈性,公園空氣好

其實,在高速公路上做運動並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路上車輛太多,空氣品質太差,很可能會引發呼吸道疾病,另外,道路太硬,會對膝關節和踝關節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是在一些比較軟的地方,比如公園、學校的操場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a1b43eaac94413eb235a834771cad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