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佩戴耳機,獲得更佳收聽體驗
要問「來福州必吃的一樣東西」,肉燕絕對是排名第一的答案。
肉燕因形似飛燕而得名,是福州的傳統小吃。福州人又通常將肉燕與鴨蛋共煮,寓意「太平」,因而「太平燕」也是本地人宴席上的一道經典大菜。
林鴻傑 攝
作家郁達夫在他的《飲食男女在福州》一文中這麼寫道:「 初到福州,打從大街小巷裡走過,看見好些店家,都有一個大砧頭擺在店中;一兩位壯強的男子,拿了木錐,只在對著砧上的一大塊豬肉,一下一下死勁地敲。把豬肉這樣的亂敲亂打,究竟算什麼回事?我每次看見,總覺得奇怪;後來向福州的朋友一打聽,才知道這就是制肉燕的原料了。」
池遠 攝
肉燕與餛飩雖有原理上的相似之處,但燕皮卻別出心裁,使用的是「肉包肉」,即並非使用普通麵粉製作麵皮,而是用豬瘦肉千捶百打而成。
用來製作燕皮的豬瘦肉,來自豬後腿,仔細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細條後,用木槌千錘百鍊打成肉泥。
葉誠 攝
在福州大街小巷,若是聽到一串有節奏的「嗒、嗒」之聲,順勢而去,總是能尋到肉燕店。
隨著木棒的節奏越來越快,一大塊豬肉就這樣在棒槌下變得鬆散、細碎,直至成為粉白的肉泥,再加入木薯粉,接下來拍、擀、點,十幾道工序,直至將這肉蓉擀得如紙般輕薄,才算大功告成。而這肉燕製作技藝,全國唯福州才有。
葉誠攝
福州有句老話「無燕不成年」。
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親友聚別,福州人必吃「太平燕」。
而且在宴席上還有這麼一個規矩,那就是上太平燕時,客人不可直接下筷品嘗,須等主人放鞭炮後才可動筷。而宴席主人也會在太平燕上菜後開始逐桌敬酒。
這道菜在福州人心中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全怡月 攝
一碗煮好的肉燕,食用前淋上幾滴香醋,撒上點白鬍椒粉,頓時香氣四溢;咬上一口,滑嫩爽口,肉香充斥整個口腔。
林鴻傑 攝
數百年來,隨著這道美味的不斷傳承,肉燕不僅成為福州人的日常,而且還登上了福建省「非遺」名錄。
如今,福州人依舊痴迷著肉燕,仿佛有了它,未來的日子定是蒸蒸日上,福壽安康。
林鴻傑 攝
這一碗肉燕,既是福州人的市井深情,也是一場隆重儀式,更是對家的眷戀和祝福。
林鴻傑 攝
這一次,我們一起品嘗肉燕的滋味,期待下一次,繼續領略福州風物的魅力。
本期主播禮禮
星光下褪去疲憊
帶你一起
從街頭到巷尾
hi~
這裡有一則重要通知~
聽福州「尋找計劃」
已經啟動啦!
尋找故事、尋找聲音、尋找美圖
戳下圖立即參與
我們一起
讓所有人聽見 不一樣的福州
尋找計劃
另外,除了微信
大家現在可以在喜馬拉雅
收聽我們的節目啦啦啦啦
喜馬拉雅
加入【聽福州聽友群】
一起聊聊福州的城市記憶
群內還將不定期發放福利
期待你的加入
文字:百香果
圖片:福州新聞圖片社
後期:陳臻宇(實習)
設計:馬沄欽
編輯:王婧
監製:劉夢霆 申哲
製片人:劉必泳
總策劃:林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QlXAHcBct9sAqDc9yv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