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藏著個「人間仙居」,被譽為「土家建築的活化石」,值得去

2022-06-03     蘇丹卿

原標題:湖北省藏著個「人間仙居」,被譽為「土家建築的活化石」,值得去

山間雲霧繚繞,林間炊煙裊裊,在這寧靜而樸素的美麗世界裡,宣恩彭家寨有著一股「遺世獨立」的意境美。

它位於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沙道溝鎮兩河口村,地處鄂西武陵山區中,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古老村寨,也是武陵山區土家聚落典型代表之一。

放眼望去,古寨的所有建築以吊腳樓為主,小青瓦、花格窗,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它們背依觀音山,面向龍潭河,寨前是一排田園阡陌。

這裡依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樸素生活。土家族人仍保留著他們的傳統日常,農耕山歌,清風送爽,挑水洗衣,往來嬉戲。

如此恬靜的田園生活,成為了都市人眼中的一處桃源。

當人們在習慣了城市的車水馬龍的匆忙生活後,這裡的一切相遇都變得那麼可貴、而不可複製。

尤其是那修竹婆娑間的吊腳樓,更是散發著一股紛擾人世所缺失的氣息。是什麼氣息呢?也許住上幾日,才能有所摸索吧。

據悉,這裡的吊腳樓建築群已有200多年歷史,相傳是彭姓先人清末年間伐木建房,同姓成寨,如今已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多年的時間算不上年代久遠,但並不多見的建築風格和僻靜的地理位置、以及平靜的田園生活令人耳目一新,被譽為「土家建築的活化石」。

彭家寨至今保存著23棟木結構穿斗式和半干欄式吊腳樓。這些建築的選址分布因大自然的不同而造就了非凡。

或占崖背山,或環谷沿溝,或繞彎淄脊,再輔以架空、懸挑、掉層、疊落等手法處理,且不用一釘一鉚,全憑榫卯、穿斗等方式連接,使得每一個建築都有一份獨立的韻味。

而這種韻味,更得益於人的氣息。

彭家寨之所以有「土家建築的活化石」之稱,正是因為有原住民的世代居住。而非是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就出現了「人去樓空」的尷尬境地。

也正是如此,當吊腳樓的傳統建造於漫長時間的沉澱後,顯得愈發古色古香,令人一眼望去便是讚嘆。

彭家寨從聚落的選址布局、植被配置到單體吊腳樓的建造,都體現了土家族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建築與環境的和諧關係。

彭家寨目前有50多戶近300名原住村民,他們世代居住在這裡,依舊使用,保留其生產生活方式。

除了農耕,不少村民也開起了農家樂,還會招待遊客「長桌宴」。

「長桌宴」是土家族宴席的最高形式與隆重禮儀,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桌上擺的飯菜也都是土家族的特色美食,如臘豬蹄子、臘雞鍋子、苞谷酒、糯米酒等。

土家人吃酒豪爽,通常用大碗喝酒。情到濃時,高呼一聲「熱胡多(要喝酒)」,喝完就往身後地上一摔,形成頗具特色的「摔碗酒」文化。

如果遇上傳統節日,你會發現土家人的熱情難以抵擋。土家族的民俗風情更是迷人。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56個民族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而土家族是如何過端午節的呢?

當夏種遇上端午,傳統節日與農耕文化的融合成為彭家寨村民每年都要完成的事情,並形成一種地方特色,更是成為文旅發展的一張「活招牌」。

端午夏種,古寨開秧。

彭家寨的端午節歡騰而具有地方特色。不僅有非遺文化演出,情景童謠吟誦、宣恩民歌聯唱,還有耕田、插秧等回歸田園的生活體驗。

在這一天,彭家寨的村民們對「夏種」懷著崇高的敬意,以傳承「梯瑪」信仰而保佑「秋收與冬藏」,對未來充滿美好願景。

這不僅是土家人自己對傳統節日的一種傳承與表達,也是給遊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旅遊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樸素而寧靜的彭家寨,不論是晴天還是雨天,確實美得像是人世仙居,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在宣恩縣西南邊陲。

地址:湖北恩施宣恩縣沙道溝鎮西南部

住宿:彭家寨中意·國際研學營客房

飲食:景區內的耍耍街堪稱「恩施土家族美食小吃一條街」,推薦巧姐土家菜,值得一吃的美食有耍耍鴨、跑跑雞、合渣、臘豬蹄鍋子、排骨芋兒燉芸豆、小土豆等。

交通:從武漢乘坐高鐵抵達恩施站(近4個小時),可在在客運站內(就在恩施站邊上)即可購買到沙道溝鎮的長途車票,90分鐘即可到達。

交通:恩施許家坪機場

許家坪機場到彭家寨車程約2個小時,需出機場後乘坐公交或的士至恩施汽車客運站,在客運站內即可購買到沙道溝鎮的長途車票。

自駕路線:武漢市方向:

武漢市——漢蔡高速——滬渝高速——安來高速——宜來高速——沙道溝鎮收費站,全程約為7小時。

重慶市方向

重慶市——包茂高速——張南高速——恩黔高速——安來高速——宜來高速——沙道溝鎮收費站,全程約為4個半小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9bd5f4e09bcc814e694897cdef3ce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