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名字帶著「瘤」但其實我很「溫柔」

2024-10-27     西安新聞網

「我的體檢報告出了肝血管瘤!是瘤啊,要不要趕緊手術?」經常有患者體檢時在超聲診斷書上發現自己有「肝血管瘤」,看著明晃晃的「瘤」字,大多數人不免害怕。這時候醫生都會為肝血管瘤正名:雖然我的名字裡帶著「瘤」,但別怕,我其實很「溫柔」。

臨床上自發性破裂出血較為少見

10月27日,陝西省人民醫院肝膽外科醫生李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肝血管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良性腫瘤,臨床上以海綿狀血管瘤最多見,發病率約為0.4%~20%,特別在女性及接受雌激素和孕激素治療的人群中發病率較高。「絕大多數肝血管瘤被發現時都較小,患者多無明顯不適症狀,並且在隨訪時也未見迅速生長,轉變為惡性腫瘤者更是罕見。」李暉說。

「好好的,怎麼就患上這病了呢?」對這類疑問,李暉回答說,肝血管瘤確切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有的肝血管瘤的發生是先天性肝末梢血管畸形所致。是在胚胎髮育過程中由於肝血管發育異常,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也有一種激素刺激學說,認為女性激素是肝血管瘤的一種致病因素。女性處於青春期、妊娠期、口服避孕藥等特殊時段,血管瘤的生長速度加快。同時也有人認為毛細血管組織感染後變形,導致毛細血管擴張。肝組織局部壞死後血管擴張形成空泡狀,其周圍血管充血擴張。肝內區域性血循環停滯,致使血管形成海綿狀擴張。

有患者擔心肝血管瘤破裂。對此,李暉表示,肝海綿狀血管瘤多數發展緩慢,臨床上常無症狀。部分患者因肝血管瘤較大,可能出現上腹部膨脹感肝區疼痛、噁心、消瘦等非特異性臨床症狀。目前認為,肝血管瘤並沒有那麼「脆弱」,臨床上自發性破裂出血也較為少見。但肝血管瘤一旦破裂出血,是非常危險的,需緊急搶救。

瘤體小於5厘米一般不需要手術

既然這樣,發現肝血管瘤要不要手術呢?李暉解釋,作為良性腫瘤,肝血管瘤手術要嚴格把握手術指征。瘤體小於5厘米一般不需手術,對大多數確診而無症狀的病例可僅予隨訪而無需治療。

有臨床症狀的肝血管瘤,如腹痛、鄰近器官受壓、血小板異常消耗;肝血管瘤生長速度明顯;瘤體直徑5—10厘米,發生在肝周邊、帶蒂生長、複雜危險部位,或瘤體大於10厘米,考慮手術。青年女性的巨大肝血管瘤也可以考慮積極手術。因為肝血管瘤有在妊娠期瘤體生長增大加快的特點,並且在分娩時有破裂大出血的危險。

另外,從事劇烈運動職業的人士或運動愛好者,可能招致肝外傷的巨大肝血管瘤者,可考慮手術切除。一般情況下手術完全切除後不再復發。

李暉提醒,一般情況下,遇上肝血管瘤無需談「瘤」色變、諱疾忌醫,應定期複查,觀察腫瘤變化情況,同時,需要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儘量減少右上腹受到巨大外力衝擊導致血管瘤破裂出血的風險。另外,清淡飲食,規律治療肝炎,戒煙忌酒,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保持良好的肝臟功能。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馬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8c9bd3a131f01f43cfe2b6678a28e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