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曬娃定律:「從屎尿屁不停發,到人間蒸發……」

2022-10-19     小樹苗兒童教育

原標題:朋友圈曬娃定律:「從屎尿屁不停發,到人間蒸發……」

文 | 小樹媽媽

小樹媽媽(ID:tree2050)

聽說有娃人士的朋友圈,都遵守著一條不成文的鐵律:

娃0-3歲,按小時曬,回回都是九宮格;

娃3-6歲,天天曬,穩居照片C位。

上學後一二年級,經常曬,三年級按月出鏡;

四年級逐漸消失,五六年級徹底沉寂,好像沒生過娃一樣。

我對照了一下,幾乎每條都中了標。

朋友圈倒是三不五時發幾條,但孩子的身影已經消失。

偶爾出現一次,不是曬他多如牛毛的作業,就是各種教育信息。

到底為啥孩子越大,咱們這屆家長都越來越不愛曬了?

我們幾個朋友,曾私下討論過這個問題。

有個朋友的答案真實又扎心:

「為啥不曬娃?因為娃長殘了,實在拿不出手了。」

有人說,人這一生,有兩個顏值巔峰期:

一個是人類幼崽時期,靠「賣萌」取勝;一個是十六七歲,即將成人,青春少艾。

但夾在中間的娃,長相就相當尷尬,親媽濾鏡也騙不了自己。

作家三川玲還曾把這個階段,稱為 「中雞階段」。

意思是一隻雞,幼崽時期就是一隻淡黃色、毛茸茸的球。

小嘴是粉色的,小小一隻,捧在手心裡剛剛好。

長成大公雞後,人家威風凜凜,羽毛油光順滑,又是另一種好看。

但這青少年雞,絨毛掉了,羽毛又沒長出來,稀稀拉拉的,看得人怪鬧心。

這樣想一想,開始發育的孩子也一樣。

娃1歲,皮膚細嫩白皙,吹彈可破,看著就想親一口;

娃7歲,天天到處瘋跑,曬得像個煤球精,看得人兩眼發黑。

娃2歲,肥嘟嘟的臉蛋,藕似的胳膊腿,讓老母親忍不住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娃8歲,嬰兒肥沒了,個頭長了,比例卻嚴重失調:要麼瘦得像大細腿蚊子,要麼又矮又壯像頭熊。

娃3歲,一口漂亮整齊的小米牙,一顰一笑都那麼讓人歡喜;

娃10歲,新換的牙參次不齊,不是漏風,就是天包地、地包天。

如果爹媽捨得給花錢箍牙,一笑更是銀光閃閃,難以直視。

所以你看那些二胎家庭,基本都是曬老二,不曬老大。

畢竟任何事情都是小的可愛,孩子更是如此。

老話說: 「人靠衣裳馬靠鞍」。

本來想著,顏值不行,咱靠外在裝飾也行。

可上學的娃,天天穿著校服,帶著眼鏡,沒有打扮的餘地。

想拼個氣質?現在的娃天天拼學習拼得眼神呆滯……

以前看娃,怎麼看都是女媧畢設;

現在看娃,怎麼看都像泥巴點子。

這還有啥可曬的?

還是曬曬花、曬曬草,曬曬家裡的貓,維持歲月靜好吧。

以前讀《人間失格》,裡面有句話說:

「倘若沒有過度的歡喜,便沒有極度的悲傷。」

可能只有養了娃的人,才體味到這句話的真諦。

上小學前,誰都以為自家娃是天選之子。

娃哭聲洪亮,嗯,他可能是未來的帕瓦羅蒂;

娃牙牙學語,喊出第一聲媽——嗯,我家要出個語言專家。

哪怕是放了臭屁,親媽聽著都是「春雷降臨大地。」

等到3-6歲,爹媽更是膨脹到極限:

孩子吹拉彈唱、唱念做打,各個閃著智慧的光芒。

總而言之,看這時候的朋友圈,讓人感覺未來可期。

但上學之後,情況就會急轉直下。

父母的期待值,會隨著孩子的個頭不斷降低。

一二年級,大批優秀的同齡孩子湊在一起。

這個認字上千,那個嘰里呱啦說英語。

再看自家娃,怎麼看都平平無奇。

不過這時候,娃還能拿個雙百,勉強維持住天才騙局。

但到了三四年級,功課難度陡然增加,孩子的智商終於一覽無餘。

這個階段,父母也終於接受現實:

什麼哈耶普斯、清華北大,都是痴心妄想。

孩子將來能上大學就阿彌陀佛了。

回頭看看,以前的盲目自信,純粹是因為沒輔導過作業。

記得有次記得輔導數學,講個位要向十位藉以一。

孩子突然問我:「十位不肯借怎麼辦?」

我只能強壓怒火,告訴他:「十位沒說話,那就是默認了。」

那句話咋說來著?

你等娃開竅,就像在等中彩票。

是呀,鈔票隨風而去,結果隨緣而定。

以前話說得太滿,現在打臉實在太疼。

以前曬娃的優秀,現在只能曬乾了沉默。

還是趕緊把朋友圈設成三天可見,挽回自己僅存的尊嚴。

前兩年有一篇文章,說學渣孩子是來報恩的。

當時感動得涕泗橫流,但現在再看,不由懷疑人生:

我的娃,你到底是來報恩的,還是來報仇的?

老人說, 「7歲、8歲狗都嫌。」

孩子長到這個年紀,養娃的幸福感就開始直線下降。

以前甜甜喊「媽媽」,現在冷酷改口喊「媽」;

以前對你百依百順,現在對你橫眉冷對;

以前家裡是爸爸媽媽和人間小天使,現在本事不大,脾氣倒不小,各個都是國家一級抬槓運動員。

總而言之, 長大的娃依然愛你,卻不妨礙人家氣死你。

你跟娃說:好好學習,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娃說:我的夢想就是不用學習,躺平做一條鹹魚。

你苦口婆心:多掌握知識,未來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娃反問你:你咋知道,萬一有了知識我也不行?

你發現孩子班上高手如雲,勸她跟學霸多多靠攏。

人家振振有詞:我也挺好的,老師表揚我錯題本比人家寫得滿。

你被懟得渾身打顫,血直往腦子上涌:「早知道就不該生你」

人家反擊:誰讓你生了,經過本人同意了嗎?

最後人家溫柔一刀,誠懇的慰問你的身體:

「媽,你脾氣這麼大,是不是要到更年期了?」

這咋曬,曬我們倆的脆弱的塑料母子情嗎?

真發朋友圈吐槽,又感覺自己當娘的威嚴受損,實在丟面兒。

想起有人曾問朋友,為啥很少見你朋友圈發孩子?

朋友回答: 什麼孩子,沒有孩子,我家現在只有夫妻倆和一頭驢。

再說了,就算想曬照片,孩子也不同意。

以前拍照,娃隨你擺弄,現在人家自我意識覺醒,說你侵犯人權,又是一場唇槍舌戰。

為了家庭的和諧穩定,還是少曬為妙。

不止是娃變了,當媽的心態也在悄悄變化。

剛生娃那會兒,當媽的新鮮勁兒還沒過去,沉迷養娃無法自拔。因為第一回當媽,看娃幹什麼都稀奇可愛。

人到中年,終於明白: 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孫不在我享福。

於是不放假的娃是個寶,放假的娃成了草。

每到開學那幾天,更是睡著都能笑醒。

朋友圈裡曬娃?想想就覺得麻煩。

照片要精修,文案要措辭,還得分組屏蔽,避免潛在危險。

算了吧,有這功夫,還不如給自己挑挑護膚品,對抗地心引力。

現在才明白,大家說的「養兒防老」。

原來是養了孩子以後,要防止自己迅速變老。

寫到最後,我苦中作樂,突發奇想。

這屆父母的曬娃規律,是 從可愛照片不停發,到四年級以後人間蒸發無形中還給國家生育做了貢獻。

你看,孩子軟萌的時候,讓整個朋友圈看到, 讓多少年輕人以為孩子都是小使,無形中加入了「騙人生孩子」群體。

等孩子長大了、槓精了、事兒多了,就默默不曬了。免得年輕人以為孩子都是小惡魔,變得不敢生。

這格局是不是一下子就打開了?

同意的朋友,可以點個「在看」,給自己加油鼓勁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748bde594c67d809c1b09ba4a053c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