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墓地出土的文物:他的遺骸僅剩兩顆牙齒,圖9是最重要發現

2022-09-27     小花的生活

原標題:隋煬帝墓地出土的文物:他的遺骸僅剩兩顆牙齒,圖9是最重要發現

【隋煬帝的牙齒(遺骸僅剩的部分)】眾所周知,隋煬帝楊廣是公認的「千古一帝」。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隋煬帝在揚州被宇文化及縊殺,終年49歲。隋煬帝死後,他的墓地一直成謎,直到2013年3月在揚州市西湖鎮司徒村曹莊一處工地被意外發現。(這是一組反映隋煬帝和蕭後墓地出土文物的照片。)

【出土的銅編鐘和編磬】隋煬帝和蕭後的墓地(兩座)都非常寒酸,跟他的身份完全不匹配。司徒村曹莊的隋煬帝墓地是唐武德五年(622年)李淵修建,墓地分為主墓室、東西耳室、甬道、墓道五個部分。專家經過對隋煬帝的兩顆牙齒檢測(右側上頜第三臼齒和右側下頜第二臼齒),得出死者年齡為50歲左右,這與隋煬帝死亡年齡一致。

【蕭後的鳳冠(復原)】蕭後鳳冠是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級別最高、結構最完整的皇后冠。這件鳳冠出土時破損嚴重,出現了坍塌、變形、移位、腐蝕、殘斷、破碎、缺損和粉化等情況。經過修復專家歷時一年多的修復,最終修復成功。這件鳳冠的製作工藝水準很高,包括錘揲、焊接、掐絲、鑲嵌、珠化、鎏金、貼金、鑄造、鏨刻、拋光、剪裁、髹漆等。

【陶罐和陶狗】據公開報道,隋煬帝墓地出土的文物有100多件(套),包括玉器、銅器、陶器、漆器、十三環蹀躞帶等;蕭後墓地出土的文物有200多件(套),包括玉器、銅器、鐵器、陶瓷器、木漆器等,其中成套的編鐘16件、編磬20件,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出土的隋唐時期的編鐘編磬實物。

【金針】史書記載,隋煬帝被殺後初葬於江都宮流珠堂,後葬吳公台下。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大學士阮元經認為槐泗鎮槐二村的大土墩為隋煬帝陵,他出資修復,為其立碑建石,以帝禮改葬雷塘。但是,隨著司徒村曹莊隋煬帝墓地被認定為真身墓後,其他地方墓地則被視為衣冠冢。

【雙人首蛇身俑】考古學界普遍認為,這件雙人首蛇身俑的雙人是伏羲和女媧。上古時代有一種說法,伏羲和女媧交尾誕生了人類,這件雙人首蛇身俑不僅有夫妻和睦,而且有生生不息,早登極樂的寓意。

【彩繪甲騎具裝俑】彩繪甲騎具裝俑的特點為披鎧甲的騎馬武士,安坐戰馬上,身著鎧甲,頭戴風帽,兩手置於胸前作持物狀,而戰馬頭小體肥,四腳粗壯,全身披著鎧甲,形態逼真,製作的非常精美。

【青瓷辟雍硯】所謂的辟雍,最開始是指周王朝為貴族子弟所設的大學,校址圓形,圍以水池,前門外有便橋。《禮制·王制》中記載:「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類宮。」照片中這件青瓷硯呈辟雍形,下承十八個水滴足,足上飾紋。硯面稍低於口沿。硯兩側各有兩個圓形筆插。硯面不施釉,明顯有使用過的痕跡。

【十三環蹀躞帶】這件十三環蹀躞帶是迄今發現最完整的蹀躞帶,在古代佩戴蹀躞帶是一個人身份的體現,十三環金鑲玉蹀躞帶是蹀躞帶中等級最高的,只有帝王才有資格佩戴。《新唐書·車服志》中就記載了唐代蹀躞帶的等級,「一至二品用金銙;三至六品用犀角銙;七至九品用銀銙。」

【彩繪執盾武士俑】陶俑是隋唐墓地中最常見的陪葬品。事實上,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就開始將人體、動物等陶製品放入墓室里。隋煬帝墓中的陶俑被集中放置在西耳室,有文官俑、武士俑、駱駝俑、騎馬俑等,其中僅騎馬俑就有30多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6fe58fe483e55a5aee0edafda02cd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