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60億!票房占比超四成的《水門橋》,靠過硬口碑穩住大盤

2022-02-07     8分電影

原標題:春節檔60億!票房占比超四成的《水門橋》,靠過硬口碑穩住大盤

春節假期結束,春節檔6天的大盤總票房達到了60億。

雖然相比去年超70億少了不少,但也已經超過了2019年的59億,系歷史第二高。

在主力電影(非兒童電影)相比往年少回了一部(2019年開始有6部,今年5部),尤其是在初二大盤出現大幅跳水,票價再度上漲削弱觀眾觀影熱情的情況下,能維持住大盤應有的水準已經算是一個可觀的結果。

一路領跑的《長津湖之水門橋》,無疑是這個春節檔的最大功臣了。

依靠著國慶檔前作《長津湖》打破單片歷史票房紀錄的高熱度,《水門橋》是不負眾望,兩天時間就打破10億票房,直接領跑年度票房。

接著就是各種紀錄。

刷新春節歷史、戰爭類型片紀錄;

影史戰爭、歷史片單日票房紀錄;

影史歷史片單日觀影人次紀錄;

影史戰爭、歷史片首周總場次紀錄……

同時,也幫助參演的演員達到了個人的票房數據里程碑(據貓眼榜單)。

吳京主演作品票房達到超過270億,《水門橋》也正在助他衝擊300億大關;

易烊千璽過百億,成為首位00後百億演員;

朱亞文、韓東君同樣過百億;

李晨突破150億;

還有導演。

徐克導演作品總票房達到130億!

超越陳思誠119.8億,登頂導演票房TOP100。

最終60億的大盤總票房,《水門橋》超25億,票房占比超過40%。

這是在去年《唐人街探案3》之後,又一部在假期時間達到如此占比的電影。

其實自從2016年《美人魚》一枝獨秀之後,2017年開始春節檔的競爭就變得激烈,最後的單片累計票房冠軍往往是逆襲產生的。

尤其是2018年《紅海行動》憑藉口碑優勢,最終累計票房超越《唐人街探案2》之後,進入春節檔的電影品質要求就提升了不少。

如果是口碑稍微差一點的,就很容易後勁乏力。

今年的五部真人電影,其中3部的豆瓣評分都超過7分,貓眼更有4部超過9分,綜合來說只有一部《四海》是不盡如人意的,總體品質也是繼續有進步。

和2017年之後不同的是,絕對的領頭羊時隔5年之後再度出現。

《水門橋》不僅輕鬆拿下春節檔(假期票房)的冠軍,而且單日票房還一直保持著穩健的優勢,也將沒懸念地拿下最後的單片累計票房冠軍,而不會像前幾年的領頭羊那樣被逆襲。

沒有其他的影片在頭部形成足夠激烈的良性競爭,這意味著大盤就必須依靠領頭羊帶動。

可以說,在《長津湖》國慶檔救市之後,《水門橋》拯救了這個危機重重的春節檔。

試想如果沒有這麼一部大片撐場面,今年的春節檔在票價爭議,很可能缺少一部足夠現象級IP大作的時候,大盤的「業績」或許就會有點涼了。

《水門橋》能夠順利扛起大旗,主要原因可以有兩個。

第一是主旋律大片是目前市場上最熱門的類型片,而且觀眾還未到一個審美疲勞的程度,那自然就容易贏得更多的受眾;

第二就是品質保持住了。

評分和《長津湖》處在一個級別,而且從口碑評價上看,《水門橋》還有著獨有的亮點,並不是《長津湖》的複製粘貼。

更加密集的戰爭大場面,更緊湊的節奏,文戲具有著升華的主題,而風格上因為變成了徐克一個人導演,也有所不同。

一部能夠值回票價的電影,自然是有能力在市場上扛大旗。

如果還要說一個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中國電影的製作水準,或者說工業水平,已經是十分純熟。這種高規格大片能夠保質保量完成,實力演員走上主舞台,絕不會像許多年之前那樣,被資本綁架,流量演員橫行,很容易就會拍出爛片。

尤其是主旋律電影,從《集結號》、《湄公河行動》開始,主旋律大片探索出了一條全新的工業路線,到《水門橋》這裡,取得成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也希望其他類型片,像《流浪地球》引領的科幻,還有國漫,也能夠繼續完善工業體系,持續穩定地為觀眾奉獻出質量上乘的大片。

這樣我們的電影市場才能一直穩步發展下去,最終讓中國電影成為整個民族的驕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671a01a49c1243adb971dc16b425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