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所有裝著發動機的新能源車,都是燃油車!

2023-12-09     汽車扒一扒

所有裝著內燃機的新能源車,本質上都是燃油車。

目前的技術路線很亂、很雜,有燃油車、EV、REEV、PHEV甚至氫能源,但從設定新能源的初衷來看,其實只有兩種產品。

一種是不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的EV純電動車,另一種則是排放二氧化碳的燃油車。所以我說,PHEV和REEV,本質上都是燃油車。

目前有一種說法叫「以油為主,以電為主」,是在大方向下硬生生的想要區分出來藍牌、綠牌混動,但其實大可不必。

藍牌混動就是日產e-Power、豐田THS、本田i-MMD以及吉利智擎3DHT,由於車輛電池包不夠大,無法支撐整車EV模式行駛50km以上,就沒有辦法上綠牌。

而上綠牌的車,都是在EV模式下可行駛50km以上的。

一旦電池包電量虧損,發動機一定是要工作的,而且一定是主導位,所以這個時候的內燃機壓力非常大。

目前主流的內燃機油耗都不高,比如說EA888的綜合油耗能夠做到7L-8L左右,但一台REEV或者PHEV車型的饋電油耗也非常接近這個數據。

歐盟已經逐步取消對PHEV車型的補貼,原因是很多PHEV車型使用內燃機的頻率非常高,按照設定應該2-3天給電池包補能,但實際使用是很多車主很長時間不充電,領取補貼之後當燃油車開。

這些車向大氣排放的污染物數量已經逼近小排量燃油車,消耗燃油的速度也不慢。

國內市場中,PHEV、REEV車型的銷量直線上漲,以比亞迪為例,PHEV車型的銷量占比已經超過了EV車型,說明用戶認為帶著內燃機的新能源車更加靠譜一些。

一個是沒有里程焦慮,另一個是電池包更小安全性更高。

這些思維其實還是燃油車思維,燃油車就是安全、穩定、不焦慮,所以用戶選擇這些車型的內在意思,其實也是在選擇燃油車。

不同的是,買燃油車沒有任何補貼,甚至還要限行限號,所以更多人折中選擇PHEV和REEV。

但本質上來說EV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能源車,不會像大氣排放二氧化碳,電量的轉化也可以從風力、水力獲取,儘可能的做到節能環保。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還有另一種很超前的技術架構,那就是CNG汽車,也就是俗稱的天然氣汽車, 不燒油的天然氣汽車最終也被淘汰,核心的原因是天然氣還是會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依然是傳統路線,所以才會被淘汰。

國內的PHEV和REEV其實已經有了初步的界定,一部分地區不給「裝著內燃機的車輛」補貼,比如說北京、上海,未來會逐步拓展到其它城市,在一次次的調整過程中,裝著內燃機的新能源車,最終也會和燃油車並為一列。

因為從結果來看,裝著內燃機的新能源車,還是離不開加油站,尤其是卡著EV模式下50km續航的PHEV車型,更是典型的燃油車。

吃著電動化的紅利,燒著8塊錢的汽油,本就應該被劃為燃油車產品,針對這一現象的糾偏會很快到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66fce9e4ca2a0dd574ba58402cd9b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