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孩子,不要學《墊底辣妹》的方法,而是要多看《龍櫻》

2022-06-08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高考的孩子,不要學《墊底辣妹》的方法,而是要多看《龍櫻》

本文作者: 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上一篇我們聊了一下為什麼要好好學習。

中心思想就是其實好好學習可能是你人生中最後一段順風順水的路,在規劃好的大綱下,在確定100%正確的方向下,只要好好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成果。而且路上的所謂「挫折」,也就是小考,其實對你的人生不會有什麼影響,他其實更多的就是單純的「演練」性質。當你30,40,50歲的時候,沒人會在乎你高中二年級的成績。

但社會就不同了,初入職場犯得錯誤如果計入檔案,會一輩子影響你的人生。

你一時粗心忘記還的信用卡帳單,會在銀行徵信上跟你20年。

這些小錯誤是沒有後悔藥的,是實打實的懲罰,與之相比,你高中時期的成績真的就只是單純的「演練」性質。

所以樂觀一點,不要為3年後就毫無意義的事情憂鬱憤怒。

小考成績不是沒有意義的,他具備的唯一用途就是演練你的考試能力,同時也檢視你自己的能力。考差點沒關係,因為一張卷子的發揮,你的老師只需要一節課就能給你講明白。只要你認真聽,認真做,這些錯誤彌補起來也就45分鐘時間,對於社會上那些挫折來說,不值一提。

當然這對高中生的你本身老說,打擊是巨大的,這點大公可以理解。但你自己要理解,這主要是你作為孩子,生活圈子太小,經歷的也少,因此情感上柔弱一點是可以理解的。

簡單粗暴低情商的說法就是欠收拾。話不好聽,但其實道理是對的。但我們不能按這個說法來,你生活的全部幾乎都是學習,其他的各種生活都圍繞這這個主要目標去展開,當然學習的挫折也就成為了你生活的最大挫折。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無需自責,讓時間去沖淡一切,切莫冷靜,不要一時想不開,連機會都不給時間。

最後我們談一下功利性的問題,也就是今天我們要聊的主題,畢竟我們是個影評欄目。

在電視劇 《龍櫻》中,阿部寬飾演的律師用一套完美的功利主義學說,闡述了一套看起來十分有目的性的學習方式,細如東京大學英語作文考試採用扣分法,只要保證句子的正確性,沒有扣分點就能拿高分。對於文筆沒有要求。廣如考去東京大學,只要瞄準錄取率最高的工學院,像難度最低最容易成功的目標突擊即可。

另一部熱議的電影 《墊底辣妹》就更加激進了,觀看的時候很容易帶歪思想。

這兩個日本例子描述的都是真相,雖然被粉飾過但也是真相,但因為國情的不同,是沒有辦法套用在我們中國人身上的。

因此要正確的看待這兩部影視作品。

比如《墊底辣妹》,女主進行了目的性很強的學習,但實際上她只考了兩門,盡了慶應大學一個下級學部而已。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只考兩門而已。

實際上女主並沒有創造過什麼奇蹟。也沒有一年時間將日本特色的「偏差值」,也就是成績做出什麼突飛猛進的提高。

她用了一年時間,完全放棄其他課程的情況下,單獨提高了兩門課,而且是以考試為目的的特訓。其實算算效率就知道,別人六七門課學三年,你只有兩個考試類目,其中一個還就是小作文,突擊了一年,追上進度是很自然的事情,並沒有什麼效率成倍增加的成果。

她能夠成功的唯一原因在於她報的那所大學學院的錄取考試製度,只有兩門,才給她的功利性學習形成了操作空間。

而在我國,一直主張的是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根本不具備這樣的操作空間。也就談不上複製了。

注意我不是批判《墊底辣妹》女主的成功,事實上一切功利性的努力只要獲得了預期內的回報,那麼它就是成功的。但是她這種成功無法複製,因為你不具備她的環境,你的高考科目可比她複雜多了。

但《墊底辣妹》也不是一無是處,它告訴我們只要方法得當以及足夠努力,看似高大上的目標也不是那麼難以達成,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條完整的成長曲線。女主從偏差值極低到達標的成長基本就是向上的,用網紅話說叫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曲線」。這揭示了兩個重要點,一個是只要管理得當,在規劃好的正確路線中努力,成果就會一點一點的積累,另一個就是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全員不及格判定的成績,其實在一年後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過度為這個其實並沒有實際意義的成績悲傷甚至不安是愚蠢的。儘量賦予這些小考真正的實際意義,它只能證明你那一瞬間的能力考核以及水準發揮。因為他的小考性質,不會對你的人生造成什麼影響。

《龍櫻》其實和《墊底辣妹》一樣,也是十分功利性的學習,不過他的方式要更加系統一些,走的是全科模式,這是一部神仙劇集啊,裡面有大量今天看起來驚世憾俗的言論。比如「填鴨式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與我國現階段倡導的「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有很大差異。這兩個理念其實都是對的,只是「德智體美勞」對於社會和國家層面有顯著意義,而功利性更強的「填鴨式教育」對於個人意義更大。按照龍櫻的劇情,我們可以得知日本的昭和一代,就是依靠填鴨式教育振興了日本經濟,做為工業大國,填鴨式教育能夠多快好省的向旺盛的工業用工需求提供人才。其實對於國家大政方向也是有益的。

畢竟,文藝並不是剛需。

等你們長大了就知道,德智體美勞,都懂一些,培養的結果多半只提高了鑑賞能力,為真正的大牛提供了消費者而已。畢竟沒有經過系統教育的人,對於交響樂之類有欣賞門檻的高雅藝術,怕是不能無縫對接,更不會為他買單吧。

但也不能功利性太高,一點也不學習德智體美勞。就像上面說的,很多事情比如高雅藝術都是需要欣賞門檻的,略懂一點沒什麼壞處,更重要的是這些高雅藝術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肯定有自身美感在裡面,探尋他,欣賞他是能夠找到樂趣的。

在繁重且枯燥的學習中,尋找一個泄壓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這些東西,包括但不限於音樂,繪畫,建築都有其獨特魅力,用於緩解壓力再好不過。就是要控制好度,確保他在你陶冶身心的範圍內,做好泄壓解壓的工作,不耽誤正經學習即可。

你又不吃這碗飯,切勿過於浪費寶貴的時間精力在它上面。

尤其是藝術方面的愛好。相反,體育方面還好一丟丟。

畢竟,繁重的學習都是坐姿低頭,室內空氣又污濁,適當出門運動一下能顯著改善體能,讓體內堆積的乳酸可以釋放,又能呼吸新鮮空氣,更加容易激活體內的多巴胺獎勵機制,更容易獲得滿足感。

不要小看適當運動哦。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64e841e7813f231e9e8cfc36be9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