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沒出息」愚蠢的家長才會用未來去恐嚇孩子

2023-02-02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沒出息」愚蠢的家長才會用未來去恐嚇孩子

這些話是不是經常從一些家長嘴裡說出?

「你如果現在不好好讀書,你以後就會沒出息。」

「你現在學習成績不好,就考不上好的大學,你的未來就毀了。」

「你不這樣做,你以後就廢了。」

「你以後……」

諸如此類的話我們日常生活里說的不少,但是孩子聽進去了嗎?從此努力改掉壞習慣了嗎?幾乎99%都是變成了孩子耳邊風。

請停止用「未來」去「恐嚇」孩子!

絕大多數孩子選擇現在就吃蛋糕。

曾經有個很著名的實驗,讓十五個孩子待在房間裡,然後在他們面前放上一張桌子,桌子上有滿滿一桌子美味的蛋糕。

科研人員告訴孩子們,他們要離開二十分鐘,在他們回來之前不要吃蛋糕,如果能做到的話,會得到更多的蛋糕獎勵。說完,科研人員就離開了。

通過監控看見,在規定時間內,有十三名孩子選擇吃蛋糕,唯一的區別是有的孩子在第一分鐘就吃蛋糕,有的孩子在第十五分鐘吃蛋糕。

最終,兩個沒吃蛋糕的孩子得到了更多蛋糕。

刻在人類基因深處的是當下滿足而不是延遲滿足

參加實驗的孩子們其實都知道二十分鐘內不吃蛋糕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蛋糕,這是最正確的做法。

我們其實也知道,把玩電腦遊戲或是刷抖音這些時間用來學習一門技能或者用來工作,可以得到更多的回報。

但事實往往是孩子們選擇立刻吃掉眼前的蛋糕,我們成年人選擇下班後打開遊戲。

一旦把自己和孩子放到同一個平面上,我們就非常能理解為什麼用「未來」來激勵孩子好好學習收效甚微。

成年人總喜歡去給孩子提自己都不做到的要求。

「未來」很縹緲,看不見摸不著。但現在吃掉蛋糕,馬上就可以嘗到美味。現在打開遊戲,立刻就能得到快樂。未來是什麼?再說吧~

即使我們都知道延遲滿足的道理,到真正到了選擇的時候,我們大多數會很誠實的選擇立刻滿足。

帶孩子走進「未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出自宋代詩人陸遊的《冬夜讀書示子聿》,這是一首教子詩。你看,大詩人陸遊教孩子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躬行」。

放在今天也是一樣的,你希望孩子有一個「好未來」,那就帶孩子進到未來去看看。

我姐姐的兒子,一個正在讀六年級的小男孩,調皮搗蛋慢慢進入叛逆期,學習成績也下滑。眼看要升初中了,我姐也著急。這小孩平日裡在家無法無天,到就服我這個舅舅。2022年暑假,我姐給我打來電話說能不能讓我跟她兒子聊聊,也希望孩子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以後有個好未來。

那會我正好有工作安排需要去一趟廣州,工作內容也比較輕鬆,於是當下做了兩個決定。第一個決定是帶我這小外甥出去看看,第二個決定是退掉原定好的高鐵票買了兩張K開頭的硬座火車票。

晚上十一點,我帶著他上了長沙-廣州的火車,如果火車不晚點的話,我們會在第二天早上七點半到達廣州。

起初他很興奮,能脫離父母跟著我出來去到嚮往的陌生地方,新鮮感讓他忽略了很多東西。但新鮮感只維持了兩個小時,他開始睏了,他發現擁擠的座位根本沒法睡覺,他發現即使想喝水,也需要從他夠不著的行李架上去拿。

廣州之旅,除了完成我的工作之外,帶他去了廣州塔,去了廣州大學,返程的時候,我帶他坐的飛機。

回來之後我問他。

「以後出去玩,你想坐火車還是坐飛機?」

「想坐飛機」他說道。

「你以後想不想去廣州大學那樣的學校去讀書?」我又問道。

「想!學校看起來好大好漂亮,也很乾凈,跟我們那的大學完全不一樣。」他又說道。

「那你自己得努力了啊,以你現在的成績這麼下去的話,想成為廣州大學的學生估計不太可能了,還有就是,你未來出去玩坐火車還是飛機,跟你能力有關啊,機票可比咱們去時的車票貴多了啊。」

他沒說話,但露出思考的表情。

年關將至,前幾天我又見到我外甥,我問我姐他成績怎麼樣。我姐說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沒有期末考試所以不知道成績,但這個學期的學習態度會好很多,至少不需要催他做作業,也不會對付性的亂做作業,能看到他有對學習的主動性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因為他看到並感受到了「未來」,他真實感受到火車與飛機的體驗感,他看到了高等學府是什麼樣子,而他想要這些的話,能做的就是當下好好學習。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說一萬遍未來,不如帶孩子去看一眼未來。

未來就在身邊

如果你當下沒有足夠的時間帶孩子行萬里路,那應該怎麼讓孩子看到「未來」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其實,未來就在你身邊。

孩子的未來世界,就是我們當下生存的社會。

在網上看過一個VLOG,是一個父親帶著孩子去記錄城市24小時的視頻,父親是視頻的拍攝者,孩子和各行各業的人們是視頻的主角。夜裡零點,他們看到代駕師傅奔波的身影。

凌晨兩點,他們看到路邊依舊有不少等待客人的計程車。

凌晨四點,有環衛工人勞作的身影。

六點,早餐店門口冒起厚厚的水蒸氣。

八點,上班的高峰期車水馬龍。

十二點,外賣小哥的身影穿梭在街頭小巷。

下午,他們看到工地上的工人們熱火朝天地忙碌著。

晚上八點,有人忙碌的才吃晚飯,也有人帶著寵物在公園悠閒的散步。

晚上十點,快遞驛站的小哥們還在卸貨。

晚上十二點,代駕師傅們忙於奔波。這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天都在發生著的事情,這就是真實的社會,是孩子們會接觸到的「未來」。

未來就在身邊,只是我們沒有很好的引導孩子去看到去感受到,工作沒有貴賤之分,人也沒有三六九等,但工作有輕鬆和辛苦,有自由和束縛之分。

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想未來可以過的自由輕鬆一點,你需要在現在努力的學習。

對「未來」的認知,成年人和孩子存在很大的偏差,把自己放到和孩子同一個平面上,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是孩子的好老師。父母不應該只是口頭告訴孩子關於「未來」,然後留給孩子去想像,父母更應該像一扇窗,讓孩子透過這扇窗看到廣闊的未來!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