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價值引領新高地,「綻放」屬於華語音綜的「鮮聲」力量

2022-04-02     影視前哨

原標題:走向價值引領新高地,「綻放」屬於華語音綜的「鮮聲」力量

導讀:當各抒己見的感性爭論逐漸走向求同存異的理性討論,《天賜的聲音》「鮮」聲奪人,深挖節目價值,去努力尋求不同口味的聽眾關於音樂體驗的「情感公約數」。

文 | 三木

「雨搭霓裳何必抱怨雨,去攀樓宇那就隨風去,世間如此多的道理,哪句道出自己,我忠於我的聲音,喊出想說的字句……」相比原版溫柔低語地娓娓道來,周深和GAI周延合作改編的《玫瑰少年》以更直白、更具穿透力的rap唱詞,將「玫瑰少年」的掙扎與救贖唱到了每一個觀眾心中,引得不少觀眾紛紛淚目,並成為《天賜的聲音》第三季第一階段「榮耀金曲」。

在前兩季中,《天賜的聲音》便已經通過一個個高能的合作舞台,留下不少破圈佳作。而在第三季的舞台上,我們看到這檔節目如何傾聽觀眾的意見,更好地詮釋「鮮」聲奪人這一核心,並尋求不同口味的聽眾關於音樂體驗的「情感公約數」。

正如周深曾在節目中所說,「《天賜的聲音》有一種尋找答案的感覺」。用音樂打動、鼓舞更多聽眾,並把他們請進歌曲所創造出來的聲音世界,既是每個登上天賜舞台的音樂人的追求,也是這檔節目走到第三季,仍在持續向觀眾散發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風格不是局限,

音樂人的可能性不斷延展

2020年初,一檔主打「合作」的音樂綜藝橫空出世。顛覆性的節目錄製和風格迥異的合作舞台打造一場場視聽盛宴,合作的87首歌曲、11首推薦金曲中,既有像胡彥斌、於文文合作版《愛之初體驗》,在剛柔並濟的詮釋中為音樂賦予另一種靈魂;也有如張韶涵、檀健次的《光之翼》,混合著弗拉明戈的火熱與衝破束縛的蓄勢待發,給人以充滿力量的蓬勃生機。

節目總導演孫競曾表示,音樂性與態度表達,是《天賜的聲音》的「兩駕馬車」,也是節目最重要的堅守。帶著這樣的創作目的,《天賜的聲音》致力於用聲音凝聚力量,看音樂能夠跳動出怎樣的音符,去撫慰心靈、「鮮」聲奪人。

走到第三季,為了更好地突出「音樂」主題,《天賜的聲音》進行了多方面升級。一方面,音樂合伙人周深和GAI周延的加入,無疑為這一季《天賜的聲音》注入了新的靈魂。周深在首期節目與康姆士樂隊合作的《開普勒》奪得「推薦金曲」後,與梁龍搭檔《算你狠》再次驚艷眾人,出人意料的改編與魔性花腔就像二鍋頭一樣讓人迅速「上頭」。而音樂風格鮮明的GAI周延和吉克雋逸,首期合唱的《問風》上線次日即登頂流媒體音樂平台榜單第一,收藏破10萬+。

與此同時,胡彥斌、胡海泉、張韶涵三位「音樂合伙人元老」和飛行合伙人們也在不斷突破上限,通過不同的合作舞台嘗試不同音樂風格。從胡彥斌一如既往在《每天愛你多一些》改編中加入創作段落,帶來更多輕鬆歡樂的質感,到最新一期節目中希林娜依·高搭檔阿雲嘎融合音樂劇元素重釋《木蘭星》的思鄉之情,不同音樂種類和音樂類型的同台碰撞,讓《天賜的聲音》這個舞台呈現出罕見的音樂交流盛況。

三期節目下來,《天賜的聲音》舞台上已經出現了許多「寶藏組合」,讓我們看到突破自我風格、嘗試全新合作的音樂人在音樂上的交流與相互成就。如每期「解鎖」不同音樂風格的希林娜依·高,每次表演都有新嘗試,「感覺參加節目更像參加一次集訓」;吉克雋逸與康姆士樂隊合作的《被動》以浪漫而富有情調的曲風,讓觀眾看到原來「女王范」的吉克雋逸也有「小女人」的一面;《玫瑰少年》獲得榮耀金曲後,GAI周延坦言「在《天賜的聲音》可以拓寬我好多沒有見過的音樂種類和類型,讓我覺得自己還是要更加的努力」。

音樂不改初心,

從多維話題到多元情感

對於音綜而言,無論形式如何創新升級,最核心的始終是音樂質量。其中承載的,是觀眾希望通過音樂對溫暖、對治癒、對快樂、對美好的共情,也是《天賜的聲音》第三季正身體力行地向觀眾呈現的節目追求與目標。

這份追求,首先體現在節目對「金曲」的選擇上。

截至目前,三期節目推選三首「金曲」讓觀眾在咀嚼每一段旋律時都能嘗到豐厚的滋味。《開普勒》讓觀眾看到奇幻童話世界裡的兩個人:一個是仰望星空的平凡小男孩,一個是閃亮美麗卻孤獨的星,於是他們開啟了一場溫柔的對話,正如崔迪所說,「(在他們的歌聲中)聽到空靈感和太空感」。《唯一》通過希林娜依·高與胡海泉呢喃細語的溫柔對唱傳達戀人之間難以觸碰的情愫,男女生情感的對抗、情緒的拉扯發揮到了極致。《玫瑰少年》則在兩位音樂人的合作中增添一種更具穿透性的反抗精神,讓每個獨立個體在自我認同中學會綻放。

實際上,三年來《天賜的聲音》舞台上創造了大量鮮活的音樂樣本,也帶來了多維的話題討論,然而音樂觀點交鋒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決出優劣,而是想要達成共識——展現音樂的多重魅力與價值。

動人心者莫過於情。情動之後心動,心動之後理順。當各抒己見的感性爭論逐漸走向求同存異的理性討論,相比尖銳點評,人們更願意去關注音樂表達本身這件事,也可算作《天賜的聲音》第三季升級成功的一個細節。隨著「鑒音團」的「戲份」正肉眼可見地減少,觀眾們能通過不同的合作與改編,感受到許多豐富而多元的音樂表達。

以第二期對《浪人情歌》的改編為例,胡彥斌一改原唱慵懶、漫不經心的遊蕩感,在層層推進的情緒轉化中,凝結愛與恨、糾結與坦蕩的厚重感。這樣的改編讓一部分人驚艷讚嘆的同時,也難免讓一部分人無法認同,但音樂合伙人胡彥斌認為,音樂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做音樂需要忠於內心。

音樂本身就是很主觀的藝術形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尺。雖然節目模式仍在「合作改編」的框架下,但通過融入改編者自身的心聲、力量、態度等,《天賜的聲音》讓經典老歌抑或時下潮流都能流淌出新鮮的血液,不僅給音樂人帶來舞台,更為觀眾帶來更多音樂興致,一邊能夠回味經典,一邊感受不同風格與風格碰撞間的合鳴。

激活「綜N代」生命力,

走向價值引領新高地

「我可能在反問自己,你現在是不是應該更知足一點……這首歌很觸動我,讓我更加珍惜我現在擁有的一切。」GAI周延全程強忍眼淚聽完梁龍與胡海泉改編的《無名的人》並說下這段話,與此同時的另一邊,崔迪早已泣不成聲。回到節目曾多次討論的話題,音綜的舞台是否一定要「炸」才能吸引觀眾?又是否只有「燥動」的音量才會有人聽?

顯而易見,在《天賜的聲音》舞台上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音樂類節目在模式研發遭遇創新瓶頸之時,一直在極力尋求突破。而我們今天的音樂綜藝已經有太多沉溺形式的「詞不達意」,如何展開有意義的音樂探討,讓「音樂」自有萬鈞之力是最核心的也是最珍貴的。

最新一期節目中,不僅《玫瑰少年》以不可動搖之姿讓身處爭議中的吶喊格外振聾發聵,還有張韶涵和胡彥斌以一首《奉獻》表達「遺憾」與「感恩」,因為永遠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個會先到來,現在每多一分珍惜,未來就少一寸惋惜;以及胡海泉和梁龍的《無名的人》用平凡人之音,唱響平凡的力量,謳歌各行各業腳踏實地、認真生活的奮鬥者,用歌聲暖人心懷,向平凡致敬……

音樂不僅能夠傳遞出真摯而熱烈的情感,更能給予每一位聽眾以力量,讓天災人禍所帶來難以言喻的心痛得到撫慰,給因身處荊棘而游移不定的人們以信念和期望。現階段的音綜能夠一騎絕塵的的關鍵不只在內容上的差異化,還要有節目價值的深挖,讓觀眾通過音樂綜藝能夠產生足夠的獲得感,才是能夠真正留住受眾的關鍵。

相比於前兩季,《天賜的聲音》第三季以從偏向以尖銳話題吸引流量的娛樂感,走向傳播正能量感實現價值引領的新高地,不僅見證音樂人們對音樂內涵的深度挖掘,也讓觀眾感受到欣賞音樂、享受聲音這種樸素而純粹的活動獨有的情感表達,激活綜「N」代生命力。

即便在越來越苛刻的行業環境與多元的音樂審美中,不斷呼號的音樂人和音樂作品註定無法讓所有聽者共情,但節目播出後刷屏彈幕的「治癒」與「感動」見證了這檔綜藝的努力和對這個時代的價值。至於後續《天賜的聲音》第三季還將有怎樣的能量傳遞,值得期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4f5a606806c032e5592567f9bb7dc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