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經濟十分嚴峻,著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2022-05-27     祖國網

原標題:專家:中國經濟十分嚴峻,著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祖國》/張帥

打好一系列「對症藥」「組合拳」著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專訪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的巨大衝擊,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巨大,但在政府及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中國經濟呈現出快速恢復的姿態,很多數據指標都世界領先,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奧密克戎變異株在2021年年底襲擊全球,2022年一開始,從天津到吉林再到深圳、廣州、上海,經濟一次又一次遭受疫情深度衝擊,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很難獨立前行。受疫情點多、面廣、頻發的影響,當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更為突出。受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國內疫情衝擊明顯的超預期影響,經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本刊記者就疫情後的中國經濟形勢以及我國經濟怎麼恢復和企穩回升?怎麼促進企業發展?穩外貿最根本的措施是什麼?等相關問題採訪了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

疫情後的中國經濟形勢以及我國經濟怎麼恢復和企穩回升?

白明:近期來看,中國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因為疫情發生在我們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方長三角,這對於中國經濟是個拖累,在第二季度是最嚴重的,但是,我國經濟韌性強、市場空間大,從中國經濟的韌性來講,我覺得我們在短期內應對得當,不至於被擊垮。那麼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幫助企業,穩市場主體。我們在這些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而且,現在上海那一帶的疫情也基本上社會面清明,得以控制。那麼二季度的下半段,我覺得能夠追回了一些,最主要還是要看下半年。應當加強政策支撐,多重發力。在保證市場主體穩定的基礎上,保民生,促就業,讓市場活躍起來,從而帶動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同時發力,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出台各項政策,多措並舉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等工作。目前,國內疫情反彈得到有力處置,各項政策靠前發力、政策效應逐步釋放,相信正常的經濟秩序將快速恢復,經濟運行會很快回歸正常軌道。

對此本刊記者了解到,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確保運行在合理區間。會議決定,實施6方面33項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財政及相關政策。二是金融政策。三是穩產業鏈供應鏈。四是促消費和有效投資。五是保能源安全。六是保障基本民生。會議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增強緊迫感,狠抓落實。有關部門要對一攬子措施儘快逐項細化並公布實施。國務院將對地方落實穩經濟舉措進行督查,地方政府要抓緊出台符合地方實際的穩經濟政策。

如何促進企業發展?特別是中小企業,怎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白明:我覺得特別是要在穩市場主體上下工作,因為穩市場主體就是穩就業。如果說脫離了市場主體去穩就業,那麼是不可持續的。你先讓這個企業活下去,你才能讓職工上班,讓職工有薪水。可是現在企業遇到了困難,那麼這個時候政府部門就要幫扶企業,比如說有一些費用實施緩交、免交或者延長的政策。那這些政策我覺得都可以,實際上各地區各部門也在做。打出一系列「對症藥」「組合拳」,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措施密集出台。穩住市場主體,推動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條件下儘快實現復工達產,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本刊記者了解到,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外貿企業的生產進度也在逐步恢復。4月份以來,深圳外貿進出口明顯好轉,海運吞吐量明顯增長。日前,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在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的形勢下,前4個月全國外貿進出口仍保持了增長,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經濟韌性強、迴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的特點,實現全年外貿保穩提質目標仍然有較好支撐。

「下一步,商務部將多措並舉穩外貿。」商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盛秋平日前表示,瞄準解決企業實際困難,著力保障外貿貨物運輸高效暢通;通過境外展會等方式,幫助企業用好線上線下多種渠道,獲取更多訂單;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提升外貿企業應對匯率風險能力;加快壯大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數字貿易、綠色貿易,持續強化品牌培育等方式,不斷增強外貿綜合競爭力。

儘管受內外部多重因素影響,穩外資面臨諸多挑戰,然而,前4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仍然保持了增長,穩外貿最根本的措施是什麼?

白明:我覺得穩外貿首先要抓住抗擊疫情,「動態清零」不放鬆。如果說集中精力穩外貿,有可能穩外貿也不可持續,你剛接到些訂單,然後疫情來了,不得不停工。所以應該穩外貿與抗擊疫情兩手抓。另一方面,也不能為了抗擊疫情就把外貿給忽視了。因為有一些訂單你抓不住,訂貨方很可能就找別人,你的這個渠道斷了,所以我們要兩手抓。但是,兩手抓就考驗我們的藝術了,我們不是說二選一,我覺得將來應該三選一、四選一、三選二、四選三,就是說我們有更多的選擇能夠兼顧。如果在二選一的情況下是難做到兼顧的,你要全力抗擊疫情,肯定就上不了班了,要上班的話,可能會有很多人得病。那麼這就要求我們要講科學了,科學的管理有一些生產生活,這段時間要節制。該玩的不要到處去玩了,就在小範圍活動,在小範圍內不要聚會、扎頓等等,克制一下自己,用科學的指導克制,這樣的三選二,你犧牲了自己的一些自由度,暫時計生,但,你換來了疫情防控和產業鏈供應這兩個,這樣兩個都可以兼顧了。穩外貿就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之一,同時,穩定外貿也有助於穩定產業鏈、投資和就業,促進內循環。國內雖然有針對性地出台了一些外貿紓困助企政策,但最根本的措施還是如何堅持防疫和經濟兩手抓,確保外貿企業在防疫期間能夠正常採購原材料,能夠正常生產經營、貨物能正常運輸出境。

能否完成全年的經濟增長指標?

白明:我覺得完成全年經濟增長指標仍有期待、有挑戰,如果下半年不出什麼問題、風調雨順,就可以完成。可是,現在誰也保證不了不會出現疫情和大的疫情。我們提出經濟增長指標5.5%的時候也沒考慮到,也不知道上海疫情鬧騰的這麼嚴重。我們要積極爭取完成5.5%的經濟增速目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儘可能的爭取讓有些指標完成。假如說實在完不成,我們可以拖到明年,就明年補今年,把這個基礎打好了,一局給追上。如果說今年經濟增長指標5.5%達不到,就達到了4%或者4.5%,那麼我們明年再作計劃。如果有條件再作寬一點,與時俱進。我覺得中國經濟有一個正常的發展速度——不失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483ad47f6982278f4909594c8d707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