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獅子湖國際微生態大會是在廣東省清遠市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由清遠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清遠市中民腸道菌群研究院和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共同舉辦的大型國際化會議,會議於2023年10月28-30日在景色迷人的清遠市獅子湖畔舉辦。
01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10月28日,在主辦方和三位大會主席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周宏偉、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鐵民、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 Melody Zeng 教授的支持下,國際國內微生態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臨床醫生、產業代表、政府機構等群體共同參與了近百場專題學術報告,成為微生態領域內的又一個頂級盛會和行業焦點。
大會圍繞代謝與心腦血管疾病微生態、衰老與免疫微生態、母嬰微生態、神經精神疾病微生態、呼吸、感染與危重症微生態、消化道疾病與腫瘤微生態、公共衛生微生態、微生態新技術、微生態食品與保健品、微生態藥物、微生態移植、新銳論壇等12個論壇的主主題引起了超過800位來自全國各大科研機構、高校的微生態醫學專家和青年學者們的關注。不少業內人士紛紛來到清遠,尋找和同行交流的機會,大會主席,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周宏偉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微生態領域不光能夠接得住最前沿的科學進步,同時它也有很多潛在的轉化的機會,能夠應用到日常老百姓裡面的機會,包括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益生菌等等這些領域。如果能夠在清遠開展一系列的基礎研究到應用開發研究的話,可以把清遠成為無論是從康養或者是從產品的轉化,農產品的轉化,也或者是更進一步可以做一些新的藥物的研發,都可能成為清遠在微生態與大健康方面的與健康中國方面很好連接的一個切入點,也可能是未來非常重要的一個產業方向。」
02
當下之功,利在未來
10月29日,2023獅子湖國際微生態大會來到第二天,獅子湖微生態大會典禮與華南腸道菌群庫(清遠)啟動儀式成功舉辦!
而10月29日的獅子湖微生態大會典禮與華南腸道菌群庫(清遠)啟動儀式更是邀請到了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Barry J.Marshall、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廣東省醫學會會長姚志彬、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美國微生物學院院士盧洪洲、大會主席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周宏偉等知名專家和清遠市委副書記、市長溫文星、副市長楊煥參與盛會。當日,從清遠市政府領導、院士、大會主席到主辦方代表們及與會專家一一致辭,雖然身份不同、角度各異,但都一致地表示了對大會殷切的祝福與對微生態醫學未來的展望。
木鐸響,而聲教傳;金鐘動,而萬人從。首先引領大會開幕的是專家教授們殷切的致辭與誠摯的祝福。會議上,清遠市委副書記、市長溫文星作為東道主向各位來賓致以了親切的問候。在致辭中他歡迎各位專家學者、企業嘉賓落地清遠,建設多樣的產學研三者合一的微生態產業研究基地,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微生態學人展現出願與五洲四海合作共贏的清遠胸懷與拳拳熱忱。隨後,便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視頻致辭,他對清遠市將環境大健康和人體微生態健康相結合併重點支持的態度提出了感謝,表示這既標誌著微生態研究在我國的廣泛普及,也展示了清遠市人民政府積極倡導綠色發展,推動生態保護,將環境大生態健康與人體微生態健康相結合,推動微生態產業發展的決心。他祝願清遠通過這次會議,能吸引更多的合作者,儘快建設成為我國微生態產業發展的沃土。
緊接著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Barry J. Marshall、廣東省醫學會會長姚志彬、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等專家學者上台致辭。他們身份雖不同,但對微生態學科產業的建設熱情是相同的,紛紛為在場參會人員說明了微生態概念、現階段進行微生態研究的重要性與如何建設微生態學科等富有思想性的前沿設想,其中,盧洪洲院長指出,在現階段,我國微生態醫學領域的研究與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多個方向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整體上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這為我們開展下一階段的微生態學科建設打響了前進的信號。在各位專家的群策群力下,我國微生態學科建設一定能彌補上這一不足,向著更高更美好的未來,前進一大步!
10月29日獅子湖微生態大會上,為了更好的保護微生態領域的菌群資源,保障菌群的多樣性及其基因數據的安全性,為微生態產業化提供更堅實的基礎。在主辦方中民腸道菌群研究院的推動下,24位來自政府、高校、企業、媒體等嘉賓和在場的600位與會嘉賓共同見證了華南腸道菌群庫(清遠)啟動儀式、菌庫的建立及相關菌種多樣性的豐富對微生態領域研究的意義重大。華南菌庫(清遠)不僅肩負起了儲備菌株的保存,也為各功能性菌株的開發打下了基礎,為中國,乃至世界的菌種研究及產業化開發應用提供了中國方案,其意義之中大,毋庸贅言。
03
攜手合作,方致長遠
啟動儀式侯,「深圳市馬歇爾生物醫學工程諾獎實驗室」與清遠市人民醫醫院、中民腸道菌群研究院工作室簽約儀式、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聯盟單位與中民腸道菌群研究院簽約及授牌儀式、中民生物與清遠市人民醫院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也隨之一一落地,簽約成功。這些項目涵蓋了微生態研究基礎設施設備建設、相關性疾病研究醫學中心與醫藥產業發展等諸多方面,表明各簽約方對國內外微生態領域攜手合作,共贏創新美好局面的期盼。在清晰的戰略布局下,微生態領域的學術、產業與相關設施設備的建設與發展將會穩步前行。
中民腸道菌群研究院執行院長鄭穎表示:「本次微生態大會的舉辦,對微生態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首先,本次大會聚集了國際微生態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探討前沿研究方向,從而促進學術交流,推動微生態領域的科研進展。第二,微生態產業是一個迅速發展的新興產業,舉辦微生態大會可以為相關企業和機構提供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平台,促進經驗分享和技術交流,幫助企業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和趨勢,從而推動腸道微生態產業的快速發展。最後,通過與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建立更廣泛的聯繫,拓展合作機會,促進國際間的學術與商業合作,推動微生態領域的全球發展。
04
學問為重,貫穿始終
在今天的大會上,在收穫眾多嘉賓的祝福外,還可以切身領略到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巴里•馬歇爾教授以及其它學術大咖的風采。啟動儀式及簽約儀式結束後,巴里•馬歇爾教授做了一場主題為「幽門螺桿菌精準診療的理論與實踐(英文題目:Helicobacter:History,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的專題演講。作為學界的領軍人物,馬歇爾教授的報告為我們揭示了幽門螺桿菌在研究中的歷史與地位,並能使我們展望其在未來研究中所能起的作用。其演講以清晰的條理與學術內容的前沿性、專業性獲得了在場無數同仁的一致好評與掌聲,向我們展示了作為諾獎得主的科研精神與高度的學術熱情。
當前,人體微生態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目前仍面臨著許多挑戰和機遇。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也表示,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對於提升我國微生態研究的學術水平,促進其成果轉化以及在人民大健康產業中的落地,具有重要的意義。他希望此次大會成為全國甚至是國際重要的微生態領域學術交流平台,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微生態的理論與實踐,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推動微生態領域的新突破。也期待與全球的科研機構和學者開展合作,聚焦核心問題,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共同推動微生態領域發展。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和深入研究,未來微生態相關的醫學研究將會邁上一個新的高峰。
男子用嘴幫女友吸傷口,確診三級暴露!
別吃太清淡?181個國家研究:吃得越咸,壽命或越長?答案來了
壽命長短,看臉就知道?壽命長的人,一般會有5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