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樓市「吃不飽、餓不死」,如何解決?馬雲、曹德旺早有建議

2019-11-09   藍白觀樓市

進入11月份,樓市的氣氛愈發撲朔迷離。

一方面,出現「定向寬鬆」的城市越來越多。

何為定向?人才優先落戶,優先購房,縮短社保和個稅年限,只要符合學歷、年齡、職稱等條件,別人限購的時候,人才可以優先購房,別人限貸的時候,人才們買房可以快速審批。

比如南京最近發布的政策,「全市所有在售房源向海內外人才全開放,並為人才購房開闢優先通道」,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這樣單獨面向中高端人才的購房新政,在國內各大城市尚不多見。

很明顯,只要是年輕、學歷高的人才,統統歡迎,如果是多套房的投機客,該怎麼辦還怎麼辦。

另一方面,新房成交環比下滑,土地市場量價齊跌。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10月份4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小幅下降4%,同比小幅增長5%。從各線城市成交量情況來看,也均呈現環比下降態勢。

此外,10月份 40個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築面積達4044.1萬平方米,環比下降7.9%,同比下降10.3%。其中,土地出讓金、土地成交均價和土地成交溢價率等多項指標均呈現下滑態勢。

新房的成交量在減少,說明「銀十」的表現差強人意,而土地市場從總量到出讓均價、溢價率全線下降,說明房地產的降溫來的異常迅猛。

這兩個看似矛盾的信號,說明樓市陷入了「吃不飽、餓不死」的新困境。

何為「吃不飽、餓不死」?

跟2015-2017年比較,現在的房地產市場根本「吃不飽」。

當時地王頻出,棚改貨幣化助推,從一二線到三四線城市,從京滬深到城鄉結合部,漲勢此起彼伏,現在房企一個比一個「膽小」,不敢拿地,不敢當地王,購房者越來越謹慎,連金九銀十這樣的傳統旺季都置之不理,成交量日益回落,市場越來越理性。

不過,跟2013-2014年相比,現在的樓市至少「餓不死」。

5年前的2014年,全國近4成銀行上浮房貸利率,超1成銀行停止二套房貸。受到政策影響,房價同比增速自2013年11月的9.1%持續下滑,到2014年9月達到-1.1%,商品房銷售面積由2013年2月的49.5%下滑,到2014年9月達到-8.6%。

銷售走弱的同時,帶來了庫存的快速累積,商品房待售面積不斷上升,2014年底待售面積已經突破七億平米,房地產正式入冬。

這種局面看似是困局,其實是未來樓市要走的路。

不偏不倚,不疾不徐,跑的太快會吃撐,走的太慢會落伍,只有「剛剛好」,才能走的更遠。

比如,各城市一邊對炒房客嚴防死守,另一邊對人才敞開懷抱,並在利率、租賃房等領域對剛需適當傾斜,這種「定向」的寬鬆方式,符合「城鎮化」爭奪人才的目標。

比如,控制房地產市場的土地源頭,開發商都不敢搶地王了,說明兜里的錢越來越少,想要擴張,就必須要把手中的庫存加速清掉,降價促銷,更有利於市場良性循環。

對購房者來說,新局勢下該怎麼辦?

筆者覺得,最關鍵的還是要想方設法降低自己的預期。

原來買套房,捂在手裡不會超過三年,房價少說也能漲個40%,沒有限購,也沒有限售和限貸,輕易就能出手變現,房產比做實業、開工廠來錢還要快,這些錢基本都是「躺賺」。

以後買房,這種好事不用再想了,除非你是剛需,或者是各城市極度青睞的優級人才,否則買房的門檻、持有房產的周期都會大大增高,房子在真正意義上變成了自住的「不動產」。

成為一個家庭財富蓄水池的同時,這個水池卻無法再排出任何「現金流」。

我們必須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從2008年至今的十多年當中,假如一名購房者極度謹慎,不敢使用槓桿,那麼就是在浪費樓市的行情和周期。

假如一個開發商過於強調低負債,總是刻意的去打磨自己樓盤你的品質,更是會錯失很多機會。

這是房價高漲年代的一種無奈,也是一種機會。

但是,在2019年以後,假如你依然迷戀負債+槓桿的玩法,那就未免有點「傻大膽」了。

舉個例子,連併購速度最快,崛起時間最短的融創都公開表示不再拿地,各大銀行紛紛收緊了信用資金的措施,這麼明顯的氛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還要借錢買房,以後光月供就難以承受,更別提賺差價了。

下一步樓市何去何從?住建部專家也給出了答案。

在十月末,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實際上我們這幾年投機炒房的程度是下降的,但是為什麼新增貸款占比還會提高呢?這和房價上漲有關係。假定過去買100萬1套房子,三成首付貸款70萬就可以了。但是同樣這個房子如果漲到了200萬,首付變成60萬,就要貸款140萬了,所以房價上漲貸款需求上升了」。

秦虹認為,下一步,應該根據不同的城市各自的特點和需求,確定好四類房的供應比例:即保障性的租賃房、保障性的產權房、市場提供的租賃房和市場提供的產權房。

其實,這個保障房、租賃房的方案,馬雲、曹德旺早有建議。

早在5年前,馬雲給阿里巴巴員工的一封內部信《未來的年輕人,要學會租房子》中,曾建議道,「十年以前我喜歡阿里巴巴所有的年輕人,最早的鐵軍沒有多少人。我說買房子去,趕緊買房子」。

「但是,現在我鼓勵大家不要買房子,要學會租房。我為什麼鼓勵阿里巴巴們去租房子呢?假如你一個月五千多元錢,你交了房貸只有三千元。如果一個月要花一千五百塊錢的話,你會非常的痛苦,天天和女朋友吵架,怎麼混。換過來說,你能夠拿出一千五百元租房子,你每天對生活充滿信心,不斷換房子,這個小區不好,換另一個小區」。

曹德旺在某檔訪談節目上建議:年輕人不要買房子,好不容易賺來的錢,全都拿去供房,得還到什麼時候?如果是想得開的話,就去租房子,租房子沒有什麼不好的,今天住上海,明天住北京,住遍天下所有的房產,這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

看來,這兩位大佬不約而同的都建議年輕人去租房,財務負擔更輕,活得更瀟洒。

但是,這種活法有一個前提,也就是曹德旺所說的「想得開」。

畢竟,在房產捆綁了一個城市的戶口、學區、社保、醫保等多種隱形權利的前提下,能「想開」的人確實不多。

所以,房地產市場要走的路,就是結合住建部專家的答案和馬雲、曹德旺的建議。

既能夠讓年輕人租房省錢,又能讓租房者與購房者享有相同的權利,並且有多種產權來源的房子可供選擇,這才是樓市在「吃不飽、餓不死」的困境下,必然會走出來的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