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催促孩子「快一點」,適當地磨蹭沒關係,能讓孩子更有底氣

2022-07-24     於夢嬌聊生活

原標題:別再催促孩子「快一點」,適當地磨蹭沒關係,能讓孩子更有底氣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渡劫的歷程,畢竟生兒育女不僅僅需要衣食住行等物質支撐,更需要父母在性格精神等層面的灌溉。所以,自從成為父母的那天起,成年人的生活世界大部分都是

圍繞著孩子慢慢豐富和展開。

「媽媽,你別再催我啦,好不好」

上個星期李雲的兒子剛剛幼兒園學前班畢業,她轉身就給兒子報了幼小銜接的課程班,生怕兒子升小學後成績跟不上別的孩子。而且,因為自己和丈夫都要上班沒人帶娃的緣故,李雲認為報培訓班一家人都方便。

於是,早上7點鐘李雲就催著兒子起床出門,打算吃完早餐剛好8點鐘出門,這樣先送兒子去上課,

自己在

上班時間充裕也不會遲到。可李雲想像的時間安排很合理,但不知是否因為放暑假的緣故兒子總是叫不醒。

結果好不容易起了床,兒子吃早餐時又一口比一口慢,氣的李雲當時就吼了句「再不快點吃就別吃了,吃飯又不是吃藥,吃得這麼慢看著就讓人心煩。」火爆的脾氣爆發後,兒子望著媽媽的眼神充滿淚水,吃飯時也是嘴裡更是一抽一抽的!

出門的時候兒子需要換鞋子,可他一隻鞋慢悠悠的穿完才換另一隻鞋,過程簡直就像被放慢十分鐘似

。等到李雲電梯都已經按好並多次催促後,兒子才一步一步地離開家門。想想這不過一小時的早晨仿佛過了一上午般疲憊,李雲內心一片無奈。

現實生活中,像李雲兒子般磨蹭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對此大多數家長多採取語言或肢體上的吼罵催促,但實際上真正管用的次數寥寥無幾!

對待孩子磨蹭,家長的催促會帶來以下危害

1、刺激孩子的叛逆情緒

孩子年齡再小,也有叛逆的時候,這點父母應該大有體會。比如說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警告孩子不准哭,可孩子卻反而哭得越來越大聲。

另外,就拿催促這件事來說,有時候父母越催促時間長,孩子就會出現「我偏要更慢」的現象,這在心理學上被稱作「超限效應」,說的就是孩子因為父母過度刺激而產生的超強逆反心理活動。

2、孩子聽到催促聲音就不安

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無緣無故他們就喜歡慢吞吞的做事情,有時候也是因為想要掩蓋自己的事實情緒。比如說有的孩子對學校感到畏懼,所以他們喜歡一慢再慢降低見到老師們的時間機率,所以這也是他們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

倘若家長不顧孩子的磨蹭真相,反而喊打喊罵,這樣只會讓孩子聽到父母的催促就害怕,從而心理不安導致表現更不如家長的心意。

3、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

或許在家長眼裡,催促只是再簡單不過的行為,根本上升不到過於複雜的心理層面。可實際上家長長時間的催促,很容易打壓孩子的自信心並讓他們產生自我懷疑和自卑感,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心理更為消極和被動。

所以對於家長來說,有時候一句再普通不過的催促可能也會拖孩子的後腿。

別再催促孩子「快一點」,適當地磨蹭沒關係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自我,有些孩子生來就喜歡慢悠悠的做事,而有些孩子也喜歡風風火火,對此父母需要因材施教不要過於控制孩子的本心。要知道,有時候家長越催促孩子越慢,甚至再催時孩子有可能直接滋生叛逆情緒,因而讓孩子適當的慢一點沒關係!

還是那句話,只有孩子真正建立主導意識並明白自己的生活態度,這才是真正的產「自主性」,反之家長單一的催促孩子只會破壞他們的快樂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3b3cbf321d60c5401a9db2d9a436064.html